1古诗三首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5:2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支优美的歌,是一幅动人的画,是一首明丽的诗,是中国古代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让我们朗读诗歌,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感受诗中描绘的美景吧。
课文导入
1 古诗三首
RJ 三年级下
学习目标
1.认识“鸳、鸯”等生字,会写“融、燕”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第1课时
字词学习

鸳鸯
yuān

鸳鸯
yāng

恩惠
huì

崇高
chóng

河豚
tún

减轻
jiǎn












融化 燕子 鸳鸯 贤惠 崇拜
róng
yàn
yuān yāng
huì
chóng
芦苇 嫩芽


梅子 小溪 泛舟 减少
méi

fàn
jiǎn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有《登高》《春望》《北征》等。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初读古诗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春日。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里指
泥土变湿软。
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诗意: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在诗中圈画出来。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巢,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滩上睡觉,是静景。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主题归纳
《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2课时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初读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出节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合称“唐宋八大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刚刚回暖,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与“桃花三两枝”相呼应。
“桃花三两枝”说明是早春,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已经透露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苇的嫩芽。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
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画面中虽无河豚,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出“河豚欲上”,融入了合理的想象,与画作相得益彰。
诗意:
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春季。我是从开放的桃花、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等景物中知道的。
主题归纳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地一片生机的无限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简介
曾几 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著有《茶山集》。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晴”为全诗赋予了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却”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四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
树荫。
诗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主题归纳
《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结构梳理
古诗
三首
明丽
春景
《绝句》
粗线
勾勒
精笔
细描
视觉:迟日、江山


嗅觉:花草
一动:燕子飞
一静:鸳鸯睡
蒌蒿满地、芦苇抽芽
江水回暖、鸭子嬉戏
竹林稀疏、桃花初放
河豚欲上
《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美景
实景
想象
《三衢道中》
初夏宁静景色
出行时间
梅子黄时
出行路线
溪尽山行
所见所闻
绿阴浓郁
黄鹂啼鸣
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法
方法总结
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燕子、沙、鸳鸯。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绝句》这首诗的?
我是用“想象画面法”理解的。 例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句:
什么叫“泥融”—— 天气暖和了,冰冻的土地融化了,泥土潮湿而松软;在哪里看到燕子,什么样的燕子——河滩上,溪岸边,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燕子;什么样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沙滩;什么样的鸳鸯——美丽多情、相依相偎、恬然静睡的鸳鸯。
第二步,根据诗句,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景物的形象:
第三步,连成画面:
河滩上,溪岸边,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
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àn zi yuān yāng ēn huì chóng gāo
( ) ( ) ( ) ( )
lú wěi méi huā xiǎo xī jiǎn shǎo
( ) ( ) ( ) ( )
燕子
恩惠
崇高
减少
小溪
梅花
鸳鸯
芦苇
2. 为下列词语中的“泛”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泛:①漂浮。②浮浅,不深入。③广泛,一般地。泛泛之交( ) 泛称( )
泛舟( )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材习题
《绝句》: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江山秀丽。暖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河滩上,溪岸边,泥土湿润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
《惠崇春江晚景》: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着身姿。江上春水荡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
《三衢道中》: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青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随堂练习
任选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同桌讨论交流。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拓展
诗意: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运用“想象画面法”理解古诗,与同学们交流。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