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5光的色散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5光的色散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10:3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5光的色散习题
一、单选题
在银行和商场,人们使用验钞机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这主要是利用
A. 紫外线可以杀菌 B. 紫外线的穿透力强
C.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 紫外线可以传递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 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A. 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 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 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 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关于图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的看不清黑板右端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 图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色光,故只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混合成白光
C. 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
D. 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
透过绿玻璃看蓝纸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A. 绿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 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绿玻璃与绿玻璃发出的绿光混合成黑色光
C. 绿玻璃几乎全部吸收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绿玻璃
D. 绿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绿玻璃不透明体的颜色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红光 D. 紫光
冬天利用红外线暖炉取暖时,暖炉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 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 暖炉的电热丝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红色光
C. 暖炉的电热丝发出的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 暖炉的电热丝发出的红外线与阳光中的红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红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透过树丛的光束
B. 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 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 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白纸黑字”这个成语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从物理学角度看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D.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二、填空题
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慢慢转动三棱镜,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由于光带过于狭窄,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分辨光带的色彩,可适当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之间的距离。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彩虹的上边缘可能呈现红色,这种现象叫光的 现象。
小明正在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中答题,请帮助小明在题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一束太阳光透过一块红色的玻璃,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现 色;照在绿纸上,绿纸呈现 色。
年月日,在我国四川盆地和福建附近出现一次罕见的日环食现象如图甲所示,它的形成是由于光在真空中沿__________传播的缘故。如图乙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红色光线的偏折程度最__________。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三、实验探究题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方法。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元的钞票,看到“”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发光。
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_。
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透明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______ ,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如图乙所示,将红、绿、蓝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如图丙所示,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射破,则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黑色,效果会更好;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略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特点、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基色的区分等,属光学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
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据此制成了验钞机;夜视仪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正确;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体的颜色,属于基础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有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被它吸收。
【解答】
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说明这种材料在拉伸状态时只反射蓝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故A错误,B正确;
该材料处于压缩状态时为红色,说明这种材料在压缩状态时只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故C、D错误。
故选B。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色散具体现象的分析能力,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解答】
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白光是复色光,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组成白色;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
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
【解答】
A.黑板右端“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白光是复色光,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也可由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紫外线是不可见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
【解析】解:绿玻璃只能透过绿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绿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因此蓝纸看起来是黑色的。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要知道红外线的具体应用,还要了解紫外线的基本常识。
【解答】
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故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8.【答案】
【解析】解:电热丝的温度较高时,会发出红外线和红光;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所以看到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故B正确。
9.【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
【解析】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的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此题通过成语考查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情况,用黑和白进行了对比,是一道很好的题目,也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题目。
【解答】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当所有颜色的光经过反射一同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就是白光,而黑色不反光,会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人的眼睛接收不到从黑色纸面上反射的光,因此看到的纸面就是黑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反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一定要留心生活。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
桃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桃花时,桃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看到桃花呈红色。
12.【答案】光的折射 增加
【解析】解: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
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则应增大彩色光带的宽度,即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增加。
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知道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知道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
13.【答案】色散
【解析】略
14.【答案】红

【解析】解:红色玻璃能透过红光,红光照射到白纸上被反射,使白纸看起来呈现红色。若红光照射到绿纸上会被吸收,使绿纸看起来呈现黑色。
15.【答案】直线;牛顿;小;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光被分界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是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解答】
年月日,在我国四川盆地和福建附近出现一次罕见的日环食现象,这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光,它的形成是由于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如图乙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红色光线的偏折程度最小;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绿、蓝叫做三原色光。
故答案为:直线;牛顿;小;绿。
16.【答案】荧光物质 反射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解析】略
17.【答案】光的色散 不能 能量
【解析】解: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黑色;黑球能够吸收所有色光;因为光具有能量,所以气球能被激光射破。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不能;能量。
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光具有能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光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