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课件(共39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课件(共39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6 09:15: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理解、疏通文意;
3.积累文言知识。
一、故事导入
播放视频——战国策:与人交往处处碰壁,这3个技巧可以帮到你
二、资料链接
1.《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叫《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2.历史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属小国,仅方圆五十里。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策士唐雎到秦国谈判,以期摆脱当时的危险处境,接着就有了本课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熟悉故事
1.读准字音
唐雎(jū) 怫然(fú) 徒跣(xiǎn) 抢地(qiānɡ)
韩傀(ɡuī) 要离(yāo) 休祲(jìn) 缟素(ɡǎo)
2.朗读指导。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诵读技巧:朗读这一段,秦王的话既要读得响亮,又要慢条斯理,语气词“其”字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的话要读出无可奈何但又十分冷静、坚决的语气。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 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 / 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 / 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虽 / 千里 / 不敢易也,岂直 / 五百里哉?”
诵读技巧:朗读本段要重点注点注意语气。秦王问“何也?”,是兴师问罪,要读出盛气凌人的气势;然后以高傲的口吻读“且秦……故不错意也”;再用盛气凌人的语气读“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予以否定的句子,要读得坚定干脆。朗读“安陵君……哉?”时,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生硬。“五百里”与“五十里”、“千里”与“五百里”要重读,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诵读技巧:朗读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一句,重读“乎”,声音要高,读出威吓之意。“臣未尝闻也”,应读出唐雎的沉着镇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要读出铿锵的气势,表现出秦王的霸气。“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要读出轻蔑的语气。“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诵读技巧:朗读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语气要平和。秦王说的话要用谦卑的语气读。“何至于此”一句重读“何”,可拖长语调,语速放慢。“徒以/有先生也”要读准节奏,“徒”重读,“先生也”语速要慢,读出秦王的感慨语气、敬畏心理。
3.古代文言文中常用虚词表示语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课后习题第三题,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1.第一个“也”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也”表示陈述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第一个“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哉”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
3.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第二个“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第一个“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第二个“矣”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四、质疑答难,疏通文意
根据前面对句子的理解,借助参考书,疏通文意。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
横尸在地的是两个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五、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置、安放)
②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2)古今异义。
古义:这样,如此 例句:非若是也
今义:判断动词直
古义:只,仅仅 例句:岂直五百里哉
今义:跟“曲”相对
古义:交换 例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今义: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虽然
古义:即使这样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
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与“但是”连用
古义:道歉 例句:长跪而谢之
今义:感谢
古义:吉祥 例句:休祲降于天
今义:休息
古义:屈服 例句:秦王色挠
今义:(用手指)轻轻地抓徒
古义:只,仅仅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
今义:徒弟,学生
(3)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虽然(指示代词,这样)
秦王怫然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
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
受地于先王(介词,从)
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到)
请广于君(介词,向)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以君为长者(代词,……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
以头抢地尔(介词,用、拿)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4)词类活用。
①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②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④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⑤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⑥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虽然




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了解《战国策》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课文。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
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难点)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重点)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理解、疏通文意;
3.积累文言知识。
课时目标
《战国策》,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品简介
背景链接
出处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
缘由
秦国已于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先后“灭韩亡魏”,安陵作为魏的附庸小国,已无独存的希望。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轻取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
结果
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暂时阻止了秦王吞并安陵国的野心。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寡人谕矣 休祲
jū fú
guī xiǎn
gǎo yōng
náo qiāng
yù jìn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诵读技巧:朗读这一段,秦王的话既要读得响亮,又要慢条斯理,语气词“其”字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的话要读出无可奈何但又十分冷静、坚决的语气。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 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 / 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 / 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虽 / 千里 / 不敢易也,岂直 / 五百里哉?”
诵读技巧:朗读本段要重点注点注意语气。秦王问“何也?”,是兴师问罪,要读出盛气凌人的气势;然后以高傲的口吻读“且秦……故不错意也”;再用盛气凌人的语气读“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予以否定的句子,要读得坚定干脆。朗读“安陵君……哉?”时,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生硬。“五百里”与“五十里”、“千里”与“五百里”要重读,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诵读技巧:朗读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一句,重读“乎”,声音要高,读出威吓之意。“臣未尝闻也”,应读出唐雎的沉着镇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要读出铿锵的气势,表现出秦王的霸气。“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要读出轻蔑的语气。“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
诵读技巧:朗读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语气要平和。秦王说的话要用谦卑的语气读。“何至于此”一句重读“何”,可拖长语调,语速放慢。“徒以/有先生也”要读准节奏,“徒”重读,“先生也”语速要慢,读出秦王的感慨语气、敬畏心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第一个“也”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也”表示陈述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3.古代文言文中常用虚词表示语气。阅读教材P53课后习题第三题,体会标红词语的语气。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第一个“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哉”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第二个“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第一个“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第二个“矣”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施与恩惠。
前代君王。
不。
于是。
动词,派遣。
动词,出使。
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灭韩国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
在意。错,同“措”,放置、安置。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是轻视我吗?轻,轻视、看不起。
不像(您说的)这样。若,像。是,代词,代指秦王的话。
哪里只是。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愤怒的样子。
对人的敬称。
横尸在地。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横尸在地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碰,撞。
平庸无能的人。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hé lǘ)]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被杀后,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拔。
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发怒,就会横尸在地两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面露胆怯之色。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明白,懂得。
只,仅仅。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错”同“措”,放置、安置。
“仓”同“苍”,青色。
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虽然如此。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
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判断动词。
非若是也
古义:只,仅仅。
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休祲降于天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花或叶子)脱落。
长跪而谢之
古义:只,仅仅。
今义:徒弟,学生。
徒以有先生也
3.一词多义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派、派遣
动词,出使

秦王怫然怒
怀怒未发
动词,生气、发怒
名词,愤怒

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名词,成年男子的统称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动词,裸露
副词,只、仅仅

以头抢地尔
以君为长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介词,用
介词,把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介词,从
介词,让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聂政之刺韩傀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介词,到

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以君为长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代词,……的人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

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指示代词,这样
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的样子
4.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且秦灭韩亡魏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也”表判断
非若是也
“……者,……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省略句:
省略主语“吾”,即“吾受地于先王”
受地于先王
省略主语“唐雎”,即“唐雎挺剑而起”
挺剑而起
倒装句:
请广于君
状语后置,即“请于君广”
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即“于先王受地”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
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要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
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二、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参考答案: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做正面驳斥和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下去,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这样的外交辞令,言辞虽卑,意志不衰,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
三、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参考答案:
1.“也”表示反问语气;“也”表示陈述语气。
2.“哉”表示反问语气;“哉”表示疑问语气。
3.“乎”表示疑问语气;“乎”表示感叹语气。
4.“矣”表示陈述语气;“矣”表示感叹语气。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1.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易:交换。 其许: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
2.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虽然:即使这样。
3.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广:增广、扩充。 逆:违背。
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徒:只,仅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