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考点 常见题型 考试要求
生物与环境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
生态系统 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b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c
生物圈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
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a
一、生物与环境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①种群密度=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100%,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 ;反之数量减少。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所有生物种群 的总和,简称群落。
(2)群落中 植物 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所有植物 的总和。
(4)群落的结构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群落是 所有生物个体 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 种群 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 适应 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 种内互助 、 种内斗争 的关系;不同生物个体之间有 共生 、捕食、 竞争 、寄生等关系。
二、生态系统
1.概念:一定区域内 生物群落 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 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 非生物因素 。
2.生态系统的类型
3.生态系统的成分
4.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 食物链 ;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食物网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 物资 和 能量 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 越短 ,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三、生物圈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相对稳定 ,具有比较稳定的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相对稳定 。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 ,生物种类 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 越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 (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 人为因素 (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3.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它包括了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考点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例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课程后例举了四种情况让小闹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生活在一块菜地里的所有生物 B. “洞源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 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
A.一块菜地中的全部生物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 A不符合题意;
B. “洞源水库”中的全部鱼类有许多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属于种群,B不符合题意;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属于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 是一个种群, C符合题意;
D.一根枯木往往有许多真菌和细菌,因此一根枯木上所有生物不能算作一个种群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变式训练
1.“胜哥”约了朋友去泰顺游玩,看完廊桥后又去了乌岩岭。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温州市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还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共8种;另外保护区内的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 莼菜等4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云豹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B.云豹的细胞无细胞壁,莼菜的细胞有细胞壁
C.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云豹是一个种群
D.整个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群落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A.云豹属于哺乳动物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豹是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莼菜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云豹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整个自然保护区不是个群落,而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考点2: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例2:小科正在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科学视频《神奇的伪装大师——竹节虫 ( https: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30326&idx=1&sn=7693eabb2abf9aa0f2146edb3199ed35&chksm=eadecd4cdda9445a63c99d09f9dff90bf0cb70e802c6e415283f1e04725de5c711f27d371910&token=266637833&lang=zh_CN" \l "rd )》,视频中的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在生物学上我们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相似
解析: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生物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
A.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大刀螂的颜色与环境一致呈草绿色 ,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A错误。
B.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 B错误。
C.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种生物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 C正确。
D.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不是相似, D错误。 故选: C。
◆变式训练
1.小科与“胜哥”一起到学校的菜地进行劳动实践,小科:“青菜有虫,可是很难发现它。”“胜哥”:“这是因为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你能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吗?”---(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解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C。
2. “胜哥”从种子市场买来了一包优良的西瓜种子,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种下,经过精心培育、合理施肥、适时治虫,西瓜开花结果,但西瓜总长不大,很多只有拳头大小。而其他教师的另一种西瓜长得非常好。对此现象,下列所作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种子品种有问题 B.化肥对结果实有影响 C.杀虫剂对结果有影响 D.气候不适宜
解析: 植物正常生长受各种因素影响,为为生存也必须像人类和动物-样适应周边的环境。
根据题意分析:西瓜开花结果,但是结的果实总是长不大,很多只有拳头大小。种子品种有问题、化肥对结果实有影响、杀虫剂对结果有影响,但气候不适宜并不是影响因素。
故选D 。
考点3:食物链、食物网
例3:看到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的课程后,“胜哥”让小科思考一个问题:“内蒙古草原上养殖了一群绵羊,草原上同时还有狼和野兔, 假如人们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灭掉,那么 这片草原将出现什么现象?”--( )
①兔子增多 ②兔子减少 ③草量减少 ④绵羊减少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
解析:(1) 食物链是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假如狼全部灭绝,兔子失去天敌,兔子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导致草场退化,草量减少,那么绵羊的食物就减少了,导致数量减少 ,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变式训练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鹰既是二级消费者,也是三级消费者
D.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解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又称异养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和病毒等。素食动物通过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把素食动物消化。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共有四级,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也称为一级消费者,主要是以植物为食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也称为二级消费者,是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以食肉动物等二级消费者为食的消费者,同样也属于食肉动物。如狐狸、狼、野狗鹰、集等。四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是以所有的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
A.图中的食物链有4条,第一条: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第二条:绿色植-→-→鹰;第三条: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第四条: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 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鸟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杂食性鸟以昆虫为食,因此两者之间除了竞争关系以外,还存在捕食关系, B不符合题意;
C.鹰是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因此鹰是二级消费者,同时鹰以食肉动物等二级消费 者为食的消费者,因此鹰也是三级消费者,C符合题意;
D.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2.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水稻虫害严重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 会使稻蝗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大量繁殖,从而造成水稻虫害严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
A.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若是没有人为的破坏或干扰,曲线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A不符合题意;
B.S3所代表的面积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因此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不符合题意;
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因此代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C符合题意;
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变式训练
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的数量减少
D.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解析: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逐级减少,故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
答案:A
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类把草的种子吃掉,试着将某块草地用网罩上。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加网罩的草地的草生长良好,而加网罩的草地的草数量却比前者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网罩草地的---( )
A.草的光合作用减弱 B.食物网发生变化
C.土壤结构被改变 D.消费者的种类和数目增多了
解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解答时从生态系统平衡观点切入。
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儿,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儿又吃昆虫;吃草籽儿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鸟不能吃虫,虫吃草,破坏了食物网的结构,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1.“胜哥”周末去走金兰古道,岩后村通往兰溪有大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野猪、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那么金兰古道上的这片森林中所有的五步蛇可看做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特性,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空间结构等基础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所有的五步蛇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总和称为种群;生态系统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群落指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故答案为:D 。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生物群落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解析:生物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D正确;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因此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C错误。 答案:C 。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2021年7月,日本电力公司对外表示,储存核废水的金属容器因泄漏导致储存的核废水直接进入排水沟,而该排水沟与大海直接相连,也就意味着这些拥有着高放射性的核废水已经排入了日本周边海域。由此人们也担心,我们还能吃海鲜吗?这一事例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核泄漏使许多日本人患病,表明环境中的放射物质引起人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的。核废水排入海洋,也会引起海洋生物的变异最终而危及人类。这一事例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答案:A 。
4.对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人类可以任意地改造生态环境
B.破坏自然环境最终会危害人类生存
C.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依赖生态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解析:依据科学知识及实践经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依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破坏自然环境最终会危害人类生存,因此要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ACD正确;B错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然危害人类自身。
答案:A 。
5.狐狸遍布世界各地,但不同地域会造成它们的形态有所不同。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解析: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
答案:C 。
6.如图为金义都市新区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解析: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而不是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植物→虫→鸟,而不是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B错误;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图中的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而不是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D错误。
答案:C 。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丁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A错误;由分析可知,图中食物链为:丙→甲→乙→丁,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初级消费者,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生态系统中有多种生物,例如微生物等,D错误。
答案:C 。
8.如图为“胜哥”家乡有着金华的小三亚之称的“满塘水库”中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D.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A错误。四种绿藻中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B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池塘生态系统还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答案:D 。
9.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小红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解析:鸟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气体交换,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油菜缺少含硼的无机盐只开花不结果,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答案:D 。
10.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我们生机盎然的生物圈。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AB错误,D正确。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C错误。
答案:D 。
11.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分析:解此题关键是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答案:A 。
12.我们画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不包含分解者。小科说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也熟练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于是“胜哥”出了个难题,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丁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图可知,乙、丙、丁均能被甲利用,则甲是分解者;甲的分解产物能被乙利用,则乙是生产者。因此乙代表油菜。 答案:B 。
13.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解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答案:D 。
14.“胜哥”用玻璃瓶做了个生态瓶,瓶中装有水草、小鱼、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图乙是生态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 “胜哥”做的这个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 ,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2) 图乙中A可以为密闭的生态瓶提供氧气,则A代表的是生态瓶中的 。
(3)图乙中的C可以分解A、B体内的 ,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C是分解者。
(4)生态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解析:(1)这个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光能。(2)图二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A代表的是生态瓶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3)图二中的C可以分解A、B体内的 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C是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答案:(1)生态系统 太阳能 (2)水草 (3)有机物 (4)食物链或食物网 。
15.和平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校旁池塘中4种不同的生物(A、B、C、D)进行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4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某种杀虫剂)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表:
生物种类 千克体重内某种杀虫剂含量(mg)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大鱼) 96 小鱼
B(小球藻) 5 /
C(小鱼)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________。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填字母)
(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物是__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4)研究看出,大鱼、小鱼、水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小球藻所固定的_____能。
(5)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从表中数据分析,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为B→D→C→A;(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B小球藻;(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物是细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4)研究看出,大鱼、小鱼、水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小球藻所固定的太阳能;(5)从表中数据分析,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主要原因是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少。
答案:(1)B→D→C→A (2)B (3)细菌、真菌 (4)太阳 (5)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少
16.下面图1表示金华北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3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天敌增多,而天敌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2)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3)图3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由分析可知: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自动调节 (2)蛇 捕食和竞争 (3)生产者 ② 碳-氧平衡
1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主要成分是 ,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种群 。
(2)种群E和种群F的种间关系是 。
(3)若种群C全部死亡,则种群D的数量在短期内会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若种群C数量下降10%,则种群F的数量和原来相比 。
(4)在这个食物网中,若只保留一条食物链,那么保留食物链 ,可使种群F含有的数量最多,在该食物链中,若种群F增重100千克,至少消耗种群A 千克。
(5)若该生态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是种群B(奶牛)的生产基地,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适当限制种群C、D、E的数量,理论上讲,其目的是 。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食物网含的食物链有:A→B→E→F,A→C→F,A→D→C→F,A→D→E→F,A→D→G→E→F,A→D→G→F,共6条。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A。
(2)从食物链A→D→E→F,A→D→G→E→F,A→D→G→F中可知,种群E和种群F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
(3)种群C和种群D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若种群C全部死亡,则种群D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多。因为F涉及的食物链比较多,故C若下降10%,对F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食物链营养级越多,所含能量越少,要使F含有的能量最多,应保留最短的食物链,即A→C→F,每个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流动到下一营养级。 若种群F增重100千克,则至少消耗种群A:100÷20%÷20%=2500千克。
答案:(1)6 生产者(或A) A (2)捕食、竞争 (3)增多 相对稳定(或无明显变化)
(4)A→C→F 2500 (5)设法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2021 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 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考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之 间的食物联系生 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A.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故A错误;
B.天牛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有关;故B错误;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故C错误;
D.以虫治虫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没有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
2. (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 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考点:种群的概念;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 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①符合题意;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公式p=F/S,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②符合题意;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是个体数量与单位面积之间的比值,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③符合题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3. (2021温州)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蚂、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细菌 B.菜青虫 C.食蚂 D.青菜
解析:分解者是指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青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菜青虫、食鹤需要从外界摄入有机物,属于消费者;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等,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A 。
4.(2017浙江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解析: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同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因此构成一个种群。
答案:D 。
5.(2017浙江丽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解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符合题意;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
6.(2018浙江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食肉动物),直到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
答案:D 。
7. (2021.绍兴)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 (选填 “种群”、“群落” 或“生态系统" )。
(2)盐碱地中的盐分进入碱蓬细胞,受细胞中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控制。
(3)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
考点:细胞的结构种群的概念 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种群指同-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1)所有的盐地碱蓬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
(2)物质进出细胞是由细胞膜控制的;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种群; (2)细胞膜; (3) 自然选择 。
8. (2021 嘉兴)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现在地球上的有袋类主要生活在大洋洲,这是为什么呢
(1)哺乳动物刚起源时,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类,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有袋类遍布世界各地,后来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因____________分离开,各地的有袋类开始了各自演化。
(2)随着其它大陆上更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崛起,有袋类由于母体子宫内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而使胎儿早产,需在母体的育儿袋里完成后期发育,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面被淘汰。有袋类的胚胎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
(3)大洋洲由于与其他大陆已经分离,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没有侵入,同时由于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具有各种相似的__________最终大洋洲的有袋类在形态功能上演化出类似于其它大陆的各种类群,如类似狼、猫、兔的袋狼、袋猫、袋兔等。
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山深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哺乳动物刚起源时,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类,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有袋类遍布世界各地,后来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因板块运动分离开,各地的有袋类开始了各自演化。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胎生、哺乳。有袋类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为胎生、哺乳。
(3)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今能生活着的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从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方面展开回答。大洋洲由于与其他大陆已经分离,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没有侵入,同时由于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具有各种相似的自然环境,最终大洋洲的有袋类在形态功能上演化出类似于其它大陆的各种类群,如类似狼、猫、兔的袋狼、袋猫、袋免等。
故答案为: (1) 板块运动 (2)胎生 (3)自然环境 。
9. (2021 金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乌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幼虫蛾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乌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____________;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选填“增多”或“减少”)。
考点: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 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因此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于生产者。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早于冷杉开始萌芽,随着冷杉内芽数量减少,蛾幼虫的数量随之减少,因此该森林中的鸟类的数量会随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故答案为: (1)种群(2)生产者 (3)自动调节 (4)减少 。
10. (2021.绍兴) 一种难降解药物Y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药物Y会在_________体内浓度最高。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鱼→食鸟;水生植物→鱼→食鸟;
(2)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富集,所以消费者等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因此此生态系统中食鱼鸟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
(3)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系统缺乏分解者;
故答案为: (1)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 ( 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 (2)食鱼鸟; (3)分解者。
11.(2021 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25630&idx=1&sn=0ba90a6085e3913eaccbc7b858e82a47&chksm=eadedee4dda957f278282b5fe017d0c3c87bb3117f68758ef4ff148c6f60eb901c8fd92e54c2&token=266637833&lang=zh_CN" \l "rd ),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襄。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 (选填 “感性”或“向性” )运动。
(2)捕虫襄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襄,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 (1)感性 (2)生产者 。
12.(2017浙江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解析:(1)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X,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是动物属于消费者,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3)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因此图中①(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答案:(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13.(2017浙江金华)“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物种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回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 。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 (选填“强”或“弱”)。
(3)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图中只表示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3)由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可以判断出戊是生产者,其余的为消费者,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己→甲→乙→丙、⑤戊→己→甲→丁→丙,共5条食物链。
答案:(1)非生物部分 (2)强 (3)5
14﹒(2018浙江金华)2018年5月15日,四位志愿者从“月宫一号”走出,标志着“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隔绝,志愿者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与前一次实验相比,新增加了一个植物舱,植物种类增加到30多种。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 ,其中植物叶片的 大大促进了水循环;
(3)植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答案:(1)植物→黄粉虫→人(2)群落;蒸腾作用(3)自动调节能力
15.(2017浙江衢州)天空自古以来都是鸟类的地盘,能够长时间飞行的鸟类具有边飞边睡的能力是它们 飞行生活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推测,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鸟类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解析: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长时间飞行的鸟类有边飞边睡的能力是它们适应飞行生活的表现;鸟类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躲避能力来适应环境。
答案:适应 可能 。
15.(2017浙江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 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 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解析:(1)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农场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气中的含氧量,促进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答案:(1)生产者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形态结构 。
16.(2016浙江绍兴)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解析:(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2)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草食性鱼→肉食性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等,图乙中E生物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可能是图甲中的肉食性鱼。(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答案:(1)群落 (2)肉食性鱼(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7.(2016浙江金华)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 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 。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3)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
答案:(1)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2)自动调节能力(3)能量的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考点 常见题型 考试要求 浙江中考试题分布
生物与环境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2017台州-T12-4分2017湖州-T1-4分2016温州-T13-4分2017衢州-T17-2分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
生态系统 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b 2017金华-T18-4分2016台州-T30-4分2016湖州-T18-4分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c
生物圈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 2017湖州-T21-6分2016衢州-T30-6分
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a
一、生物与环境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①种群密度=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100%,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 ;反之数量减少。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的总和,简称群落。
(2)群落中 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的总和。
(4)群落的结构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 的总和,群落是 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 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 环境,也能 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 、 的关系;不同生物个体之间有 、捕食、 、寄生等关系。
二、生态系统
1.概念:一定区域内 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 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 。
2.生态系统的类型
3.生态系统的成分
4.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 ;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 和 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 ,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三、生物圈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具有比较稳定的 和 ,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 ,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 (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3.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了地球上的 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考点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例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课程后例举了四种情况让小闹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生活在一块菜地里的所有生物 B. “洞源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变式训练
1.“胜哥”约了朋友去泰顺游玩,看完廊桥后又去了乌岩岭。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温州市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还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共8种;另外保护区内的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 莼菜等4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云豹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B.云豹的细胞无细胞壁,莼菜的细胞有细胞壁
C.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云豹是一个种群
D.整个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群落
考点2: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例2:小科正在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科学视频《神奇的伪装大师——竹节虫 ( https: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30326&idx=1&sn=7693eabb2abf9aa0f2146edb3199ed35&chksm=eadecd4cdda9445a63c99d09f9dff90bf0cb70e802c6e415283f1e04725de5c711f27d371910&token=266637833&lang=zh_CN" \l "rd )》,视频中的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在生物学上我们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相似
◆变式训练
1.小科与“胜哥”一起到学校的菜地进行劳动实践,小科:“青菜有虫,可是很难发现它。”“胜哥”:“这是因为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你能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吗?”---(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 “胜哥”从种子市场买来了一包优良的西瓜种子,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种下,经过精心培育、合理施肥、适时治虫,西瓜开花结果,但西瓜总长不大,很多只有拳头大小。而其他教师的另一种西瓜长得非常好。对此现象,下列所作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种子品种有问题 B.化肥对结果实有影响 C.杀虫剂对结果有影响 D.气候不适宜
考点3:食物链、食物网
例3:看到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的课程后,“胜哥”让小科思考一个问题:“内蒙古草原上养殖了一群绵羊,草原上同时还有狼和野兔, 假如人们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灭掉,那么 这片草原将出现什么现象?”--( )
①兔子增多 ②兔子减少 ③草量减少 ④绵羊减少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
◆变式训练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鹰既是二级消费者,也是三级消费者
D.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2.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水稻虫害严重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变式训练
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的数量减少
D.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类把草的种子吃掉,试着将某块草地用网罩上。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加网罩的草地的草生长良好,而加网罩的草地的草数量却比前者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网罩草地的---( )
A.草的光合作用减弱 B.食物网发生变化
C.土壤结构被改变 D.消费者的种类和数目增多了
1.“胜哥”周末去走金兰古道,岩后村通往兰溪有大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野猪、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那么金兰古道上的这片森林中所有的五步蛇可看做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生物群落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2021年7月,日本电力公司对外表示,储存核废水的金属容器因泄漏导致储存的核废水直接进入排水沟,而该排水沟与大海直接相连,也就意味着这些拥有着高放射性的核废水已经排入了日本周边海域。由此人们也担心,我们还能吃海鲜吗?这一事例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
4.对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人类可以任意地改造生态环境
B.破坏自然环境最终会危害人类生存
C.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依赖生态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狐狸遍布世界各地,但不同地域会造成它们的形态有所不同。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6.如图为金义都市新区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8.如图为“胜哥”家乡有着金华的小三亚之称的“满塘水库”中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D.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9.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小红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10.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我们生机盎然的生物圈。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11.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分析:解此题关键是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
12.我们画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不包含分解者。小科说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也熟练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于是“胜哥”出了个难题,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丁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14.“胜哥”用玻璃瓶做了个生态瓶,瓶中装有水草、小鱼、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图乙是生态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 “胜哥”做的这个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 ,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2) 图乙中A可以为密闭的生态瓶提供氧气,则A代表的是生态瓶中的 。
(3)图乙中的C可以分解A、B体内的 ,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C是分解者。
(4)生态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15.和平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校旁池塘中4种不同的生物(A、B、C、D)进行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4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某种杀虫剂)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表:
生物种类 千克体重内某种杀虫剂含量(mg)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大鱼) 96 小鱼
B(小球藻) 5 /
C(小鱼)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________。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填字母)
(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物是__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4)研究看出,大鱼、小鱼、水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小球藻所固定的_____能。
(5)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从表中数据分析,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16.下面图1表示金华北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3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天敌增多,而天敌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2)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3)图3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1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主要成分是 ,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种群 。
(2)种群E和种群F的种间关系是 。
(3)若种群C全部死亡,则种群D的数量在短期内会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若种群C数量下降10%,则种群F的数量和原来相比 。
(4)在这个食物网中,若只保留一条食物链,那么保留食物链 ,可使种群F含有的数量最多,在该食物链中,若种群F增重100千克,至少消耗种群A 千克。
(5)若该生态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是种群B(奶牛)的生产基地,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适当限制种群C、D、E的数量,理论上讲,其目的是 。
1. (2021 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 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2. (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 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3. (2021温州)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蚂、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细菌 B.菜青虫 C.食蚂 D.青菜
4.(2017浙江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5.(2017浙江丽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6.(2018浙江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7. (2021.绍兴)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 (选填 “种群”、“群落” 或“生态系统" )。
(2)盐碱地中的盐分进入碱蓬细胞,受细胞中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控制。
(3)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
8. (2021 嘉兴)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现在地球上的有袋类主要生活在大洋洲,这是为什么呢
(1)哺乳动物刚起源时,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类,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有袋类遍布世界各地,后来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因____________分离开,各地的有袋类开始了各自演化。
(2)随着其它大陆上更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崛起,有袋类由于母体子宫内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而使胎儿早产,需在母体的育儿袋里完成后期发育,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面被淘汰。有袋类的胚胎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
(3)大洋洲由于与其他大陆已经分离,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没有侵入,同时由于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具有各种相似的__________最终大洋洲的有袋类在形态功能上演化出类似于其它大陆的各种类群,如类似狼、猫、兔的袋狼、袋猫、袋兔等。
9. (2021 金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乌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幼虫蛾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乌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____________;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选填“增多”或“减少”)。
10. (2021.绍兴) 一种难降解药物Y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药物Y会在_________体内浓度最高。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11.(2021 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25630&idx=1&sn=0ba90a6085e3913eaccbc7b858e82a47&chksm=eadedee4dda957f278282b5fe017d0c3c87bb3117f68758ef4ff148c6f60eb901c8fd92e54c2&token=266637833&lang=zh_CN" \l "rd ),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襄。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 (选填 “感性”或“向性” )运动。
(2)捕虫襄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襄,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________________。
12.(2017浙江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13.(2017浙江金华)“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物种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回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 。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 (选填“强”或“弱”)。
(3)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14﹒(2018浙江金华)2018年5月15日,四位志愿者从“月宫一号”走出,标志着“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隔绝,志愿者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与前一次实验相比,新增加了一个植物舱,植物种类增加到30多种。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 ,其中植物叶片的 大大促进了水循环;
(3)植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5.(2017浙江衢州)天空自古以来都是鸟类的地盘,能够长时间飞行的鸟类具有边飞边睡的能力是它们 飞行生活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推测,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鸟类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15.(2017浙江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 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 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16.(2016浙江绍兴)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17.(2016浙江金华)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 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