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Al3+、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的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过氧化氢可用于制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7 x 10 6
反应后的质量/g 3 5 18 22
A.甲不一定是化合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4.2021年,全民抗疫,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常用戊二醛(化学式C5H8O2)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戊二醛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戊二醛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戊二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从质量上看:戊二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5.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中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25:14
C.a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11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以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
C.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4:1或1:4
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分子都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B.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9.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 )
A.C和NO2 B.CO2和SO2 C.CO2和O2 D.N2和CO2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种类一定不变
1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此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乙是生成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某可燃物3.2g在O2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3.6gH2O和4.4gCO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B.该物质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
1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物质的总质量 C.原子数目 D.物质状态
二、填空题
14.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1)大量实验证明,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原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E.分子的数目 F.分子的质量 G.元素的种类 H.元素的质量
I.物质种类 J.物质的总质量
(3)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
①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象为______。
②理论上m1应小于m2,请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______。
③若实际称得的m1大于m2,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5.一定质量的纯净物R与32g氧气可进行充分的燃烧,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参加反应的物质R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物质R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B实验的名称是_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17.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______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8.28.2g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66.0gCO2和19.8gH2O,则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三、实验题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下面开启我们的探究之旅。
实验一:探究性质与变化
(1)过程Ⅱ中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过程Ⅲ中观察到______,过程Ⅳ中观察到______。
(2)该实验微观上,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一点)。
实验二: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乙同学用B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______。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上图C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______。
(5)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
20.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a管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1,试管b中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改变
C.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体积变大
21.某化学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2个有趣的实验。(提示:)
(1)实验1中为了让氧气完全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答两点)。实验前测得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30mL,注射器中留有20mL的空气,实验结束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mL。
(2)实验2是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__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此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B
6.B
7.A
8.D
9.D
10.D
11.A
12.A
13.A
14.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2)ABCGHJ
(3) 2Mg+O22MgO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答案合理即可) 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15.8
16.
(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较多量的固体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17.
(1)化学能
(2)2
(3)不属于
(4)H2O
18.8
19.
(1) 溶液变为红色 烧杯 A 中溶液变红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合理即可)
(3)Fe+CuSO4=Cu+FeSO4
(4)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20.
(1) 2: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BC
21.
(1) 反复拉动注射器活塞 足量的铜粉 10
(2) 气体膨胀冲开瓶塞 没有 ①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