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菜窖要先检验窖内CO2浓度是否有害
B.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动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D.饼干敞口放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氮气
3.液化石油气加贴的标识应选择以下选项中的
A. B. C.D.
4.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做制冷剂
C.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D.氮气充于食品袋中防腐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相符的是
A.氮气作食品填充气体—稳定性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C.活性炭用于净水—吸附性 D.浓氨水验证分子运动—挥发性
6.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条件 B.反应物状态
C.气体的颜色 D.气体的密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
D.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枯井、人烟稀少的山洞或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保证安全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的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有毒,浓度过大会使人死亡
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小
C.双氧水是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无色清澈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剂
11.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空气中O2过多无害,CO2过多会使温室效应减弱
D.自然界中,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2.区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种气体,应选用
A.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
C.带火星的木条 D.燃着的木条和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过滤 B.制取 CO2
C.熄灭酒精灯 D.O2的验满
14.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注入稀盐酸至气体不再放出,共注入稀盐酸40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15.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和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_____________;
(2)氯化镁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
(3)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17.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某高楼办公场所装修时违规使用了大量易燃的聚氨酯泡沫,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聚氨酯泡沫是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
(3)每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若在城市高楼里发生火灾,则被困人员逃生的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都是碳单质。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强度能超出钢铁数十倍,有极好的透光性。石墨烯将成为硅的替代品,用来生产超级计算机和新能源电池。
(1)石墨烯可用于制作新能源电池,利用石墨烯的______性。
(2)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石墨烯与硅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碳原子很小
(4)由碳元素还能组成其它的单质。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体现了碳______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常会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19.回答下列与碳和碳的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1)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2)下列试剂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是______。
A.灼热的铜 B.灼热的CuO C.CaC12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3)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推断题
20.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其中A、D均为黑色固体,且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B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通常情况下C、E是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B_______。
(2)写出E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2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C为能供给呼吸的无色气体。(“→”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B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D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则C→D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一定是氧化反应
②一定是化合反应
③在反应中体现了C物质的氧化性
④可能是缓慢氧化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发生装置选择G的优点是_____。
(3)某同学若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填“a”或“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满。
2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B、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甲烷(C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生成22克二氧化碳,求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
25.课外小组同学将100盐酸分5次加入到某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25 20 a b
计算:
(1)b的值 。
(2)该石灰石样品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要求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C 7.C 8.A 9.B 10.B 11.C 12.D 13.B 14.D 15.B
16.(1)C(2)Mg2+(3)
17.(1)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D
18.(1)导电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BC
(4) 稳定 吸附
19.(1)硬度大
(2)BD
(3)CuO+COCu+CO2
20.(1) CuO H2O
(2)
(3)黑色固体中出现紫红色固体,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21.(1)O2
(2)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反应
(3)①③④
22.(1)集气瓶
(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b
23.(1)C
(2)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与氧气接触
24.解:设需要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8g
答: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8g。
25.(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每消耗盐酸20g剩余固体减小了5g,因此第四次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5=15,由图可知,加入盐酸的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故a=b=15g;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
解得x=6.6g。
答:该石灰石样品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6.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