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AB卷 第4章 光现象(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AB卷 第4章 光现象(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16:10:54

文档简介

第四章测试卷(B)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6 分)
如图所示为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机直线开凿,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选项中的光学现象与图中原理相同的是 ( )
A. 形影不离 B. 雨后的彩虹
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D. 镜花水月
夜晚行走在街道上,每经过一盏路灯,影子总是
( )
倒影中的小树的树顶到水面的距离是6 m 6.“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是“反弹击物”(如图
所示),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 )
A. 沿OA 方向 B. 沿OB 方向
C. 沿OC 方向 D. 沿OD 方向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小明同学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他所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 ( )
合浦县城对西门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后的江水清澈见底,若江边一棵小树的树顶到水面的距离是3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小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小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倒影是实像
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傍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如图所示。在某处,他让大家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
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下列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立竿见影 B. 小孔成像
C. 水中花,镜中月 D. 水清疑水浅
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已知该市民到她在安全门中成的像的距离为2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市民在安全门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该市民到安全门的距离为2 m
当安全门向两侧打开时,该市民不动,她在安全门中成的仍是完整的像
当安全门向两侧打开时,该市民不动,她在安全门中成的像的位置发生改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医院、饭店经常利用紫外线来灭菌
验钞机是利用了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真伪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
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24 分)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由所学知识可 知,青蛙在枯井中“观天”的范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
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光
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反射的过程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 的入射角时,CD 光线的入射角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 点将要向
(填“左”或“右”)侧移动。
小聪同学所在实验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一种 实验装置,用到了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原理如 图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 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其反 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 光电转换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 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液面下降,则显示器上显示的光斑向
(填“左”或“右”)移动。
若反射光线照到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点从 S1 点移向 S2 点,则光斑移动距离的大小与接收器到液面之间的距离 关系,与水面上升的高度 关系。(均填“有”或“没有”)
办公室窗户正对广州市天河区某商业大厦的谢 女士说,强烈的反射光经常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是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 反射,造成光污染。一束光与玻璃成 40°角射到玻璃幕墙上,则反射角是 。
如图所示,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三、作图题(每题6 分,共12 分)
如图所示,S 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A 是S 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在公园的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海底景观,请作出图中AB 光线透过玻璃的光路。(已知v 空气>v 水>v 玻璃)
四、实验探究与问答题(21 题 12 分,22 题 10 分,23 题6 分,共28 分)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 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1)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时,应选择白色 (填“光滑” 或“粗糙”)的纸板,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若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 AO 入射时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见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 填“在”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
如果让光线逆着 B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看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 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的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的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保持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时的一些数据:
入射角i 0° 30° 39° 39°30' 40° 50°
折射角r 0° 51° 79° 82° 90°
反射的能量 4% 68% 36% 47% 100% 100%
当入射角 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可以达到100%。( )
第四章测试卷(B) 答案与点拨
1.A 2.C 3.C
4.D(点拨: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明的像与小明关于平面镜对称,也就是小明和他的像左右互换了,小明用右手拿足球,则他的像应是左手拿足球,小明右腿上有一块很脏,则他的像就是左腿上有一块很脏。)
5.A 6.D 7.D 8.D 9.D 10.C 11.C 12.A
光沿直线传播 变小
(点拨: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原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小于
增大 右
(点拨:当增大入射光线AB 的入射角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增大,所以,C 点右移,使 BC 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 CD 的反射角增大,所以,D 点也右移。)
16.(1)右 (2)没有 有
[点拨:(1)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分析。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2)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 点移向S2 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且接收平面上的光点 S1 和S2 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是没有关系的,与水面上升的高度有关。]
17. 镜面 50°
(点拨:阳光照在建筑物外墙光滑的玻璃幕墙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到比较集中的方向上,强烈的反射光经常刺得人睁不开眼睛,造成了光污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这个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互为余角,当一束光线与镜面成 40°角入射时,故入射角为 90°-40°= 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知反射角为
50°。)
18.30° 60°
( 点拨: 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故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故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故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90°-60°=30°,因此折射角为90°-30°= 60°。)
如图所示
(点拨:本题主要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 SS',作出 SS'的中垂线,即为镜面;延长SA 交镜面于点O,延长S'O 就得到SA 的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点拨:先过入射点 B 垂直于玻璃左侧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 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交玻璃右侧面于点 C;过 C 点垂直玻璃右侧面作出法线,在玻璃右侧法线另一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特别注意此时的折 射角大于厚玻璃左侧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
21.(1)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粗糙 漫 (3)不能 在(4)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2.(1) 较黑暗 B 蜡烛能否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3)B
23.(1)40° a (2)×第四章测试卷(A)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6 分)
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光在所有介质里都能传播,且速度均为 3× 108 m/s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超声波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自行车的尾灯在后方汽车灯光的照射下格外明亮,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沙滩上鸽子的影子 B. 汽车观后镜中的景物
C. 水面上“折断”的筷子 D. 镜子中的灯笼和灯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却减小
如图所示,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后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这是光的反射,太阳实际在图中甲的位置
这是光的反射,太阳实际在图中乙的位置
这是光的折射,太阳实际在图中甲的位置
这是光的折射,太阳实际在图中乙的位置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则其指示的真实时刻是 ( )
A.1:45 B.2:57
C.9:03 D.11:15
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 m,当小鸟距水面6 m 高时,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小鸟的距离是 ( )
A.10 m B.5 m
C.12 m D.6 m
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保持眼睛的高度不变且慢慢地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随着水量的增加,小刚又重新看
到了杯底的硬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
A B C D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下列能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现象是 ( )
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日食和月食现象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高温物体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可以根据这个制成红外测温仪
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比如电视遥控器就可以发射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红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二、作图题(每题4 分,共16 分)
如图所示,AO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请画出
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SA 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如图所示,AB 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 AO 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 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三、实验题(每空2 分,共48 分)
射击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
性质。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它
说明白光是由 组成的。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 直线转折的两部分组成。
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
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小明让一束光沿 A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B 的径迹。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的情景,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将蜡烛B 拿走,然后在蜡烛 B 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 ,在白纸上 ( 填“能”或“不能”) 看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实验中的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 个,9 个为红色, 9 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小军的主要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个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一个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绿棋子与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不改变①中红棋子的位置,在其上叠放一个红棋子,在平面镜后面绿棋子上叠放一个绿棋子,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两个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的大小(改变叠放红棋子的个数),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 的关系。
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 中,应改变 。
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图中的小馨距离“魔镜”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
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 ;“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实验中。
甲 乙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 P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 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如图乙所示,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 方向射向水面上的 O 点,光在水中沿着 OB 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当光沿着NO 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第四章测试卷(A) 答案与点拨
1.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现象这一章的综合知 识,包括光速、色光的三原色等。光在所有介质 里都能传播,但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3×108 m/s,A 错误;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 错误;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错误;自行车的尾灯在后方汽车灯光的照射下格外明亮, 这是因为尾灯是由很多个小的角反射器组成,可 以把入射的光线沿原方向返回,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 正确。)
2.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传播的三种情况辨析。其中A 选项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和D 选项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 选项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3.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可以简化总结为: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当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会跟着增大。)
4.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物理教材不是光源,自己不会发光,A 错误;物理教材的表面相对比较粗糙的,站在不同角度的人都可以看见教材,是因为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B、C 错误,D 正确。)
5.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和反射的辨析。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 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 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D 正确。] 6.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上下 一致,左右相反。将时针和分针上下不动,左右颠 倒一下,即可看出答案为C。)
7.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 等于物距,与湖水的深度无关,此时物距为 6 m,
则像距也应该是 6 m,所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为
12 m。)
8.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的光路图。首先在这个现象中,应该是硬币反射的光线,经过折射进入人眼中,而不是人眼处发出光线,所以可以排除选项C 和D;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光线要发生偏移,A 错误;因为光从水
中射向空气,空气中的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B正确。)
9.B(点拨: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入射角和折射角不变,光斑向右移动,A 错误;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左移,B 正确;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右移,C 错误;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光斑右移,D 错误。)
10.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各种跟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碗底反射的光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碗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碗底的上方,所以看上去碗底变浅了,A 正确;平静水面上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错误;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C 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 错误。)
11.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光现象的综合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 错误;夏天雨后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B 正确;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慢,C 错误;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D 错误。)
12.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A 正确;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比如电视遥控器就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B 正确;紫外线可以用来杀毒,而不是红外线,C 错误;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不利,甚至会引起皮肤癌,D 正确。)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光的直线传播
色散 各种色光混合19.(1)反射光线 (2)漫
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点拨: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1)将纸板后折是为了研究三线是否共面。(2) 大家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3)实验中并没有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仔细观察实验数据,发现小明测出来的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等于90°,可能是将反射角的定义搞错了,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 反射角了。]
20.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21.(1)较暗 (2)像的位置 (3)大小相等(4)不能虚
[点拨:(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会 反射出光,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 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最多,平面 镜反射的光就最多,进入人眼的光最多,感觉蜡 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 验。(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
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3)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当 B 和A 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4)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2.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的大小 一个红棋子离平面镜的距离
23.0.5 不变 绿
(点拨:“魔镜” 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 如果图中的小馨距离“魔镜” 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与小馨到“魔镜”的距离相等,都为 0.5 m; 物像大小相等,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不变;“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是由 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4.(1)向左移动 会 烟 雾 (2)在同一平面内 减小 0
[点拨:(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 生改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一些烟雾。(2)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和 法线的夹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说明 入射角减小,折射光线靠拢法线,说明折射角也减小。当光沿着NO 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光垂直入射,不改变传播方向,则此时 入射角和折射角都等于0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