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22年孙权,建业
221年刘备,成都
220年曹丕,洛阳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实力比较表
找一找: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一个?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263年,魏派兵灭蜀汉。
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其父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睿。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皇帝只是傀儡。
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专权。皇帝曹髦深感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亲率数百人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皇帝。自此,司马氏代魏。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三国尽归司马氏”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材料一: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
—— 晋书·食货志
官僚世袭制盛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材料二:
材料三:“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材料四:钱之为物,……,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是“世神宝,亲之如兄……。” —《钱神论》
统治集团昏庸腐朽;社会风气低下,唯“钱”是论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材料五: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日益强大
实质: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一场混战。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长沙王司马乂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诸侯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长达16年之久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八王之乱的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北方少数民族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中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以及陕西及河套地区。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316年,内迁匈奴灭西晋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方凳
胡床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造成北方长期战乱,政权林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思考:前秦为什么能统一黄河流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氐族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苻坚
王猛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小结
统
治
腐
朽
八
王
之
乱
人口迁徙
北方:十六国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
南方:东晋
统一
灭亡
魏
蜀
吴
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