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专题练(八)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专题练(八)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08:18:12

文档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
INCLUDEPICTURE "箭头.tif" INCLUDEPICTURE "箭头.tif" \* MERGEFORMAT __生活中常见的盐
1.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岀贡献。Na2CO3属于(B)
A.单质 B.盐
C.有机物 D.混合物
【解析】A、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不是单质,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正确;B、盐是指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正确;C、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碳酸钠属于无机物,不正确;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碳酸钠属于纯净物,不正确。
2.下列物质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
A.小苏打 B.烧碱 C.食盐 D.纯碱
【解析】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盐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烧碱就是氢氧化钠,也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食盐就是氯化钠,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即食盐不消耗盐酸,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纯碱就是碳酸钠,纯碱碱性太强,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错误。
3.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使其质感柔软。“碱剂”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C)
A.火碱 B.熟石灰
C.碳酸钾 D.氧化钙
【解析】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盐,A错误;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盐,B错误;K2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正确;氧化钙属于氧化物,D错误。
4.(2021·日喀则二模)下列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类别不一致的是(C)
A.硝酸、HNO3、酸
B.氯化钠、NaCl、盐
C.小苏打、NaHCO3、碱
D.干冰、CO2、氧化物
【解析】硝酸(HNO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A正确;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B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NaHCO3属于盐,不属于碱,C错误;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D正确。
5.(2021·昌平二模)下列常见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A.食盐用于烹调
B.小苏打用于烘焙糕点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食盐用于烹调,是因为食盐有咸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A符合题意;小苏打用于焙烤糕点,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碳酸钙用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含钙元素,碳酸钙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6.(2019·广州中考)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C)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解析】氯化钠由钠元素、氯元素组成,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氯化钠属于盐,盐酸为酸,性质不同,酸与碳酸盐反应,氯化钠与碳酸盐不反应;氯化钠可用于生产金属钠;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但获得氯化钠主要通过海水晒盐。
7.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8.(2020·深圳中考)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钠是白色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9.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解析】A、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A正确;B、碳酸氢钠能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故B正确;C、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于制取汽水,故C正确;D、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10.(2021·济南二模)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解析】A.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选项错误;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选项正确;C.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选项错误;D.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选项错误。
1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B)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
【解析】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条件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NaNO3作为一种反应物,与其他物质交换成分后生成物是钠盐和硝酸盐,而这些物质都不是沉淀,更不是水或气体,因此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NaNO3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12.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B)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解析】硝酸钾和氯化铁不反应,均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故A不正确;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故B正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故C不正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沉淀,故D不正确。
13.(2021·济宁中考)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NO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D)
A.一定含有H+、Mg2+、Ba2+、Cl-、NO
B.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
C.一定含有H+、Ba2+、NO,一定不含有Cl-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
【解析】①经测定,溶液pH=1,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而碳酸根离子不能与氢离子共存,所以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碳酸根离子;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镁离子;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钡离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一定不存在Ba2+、CO。
14.(2021·泰州一模)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
A.CaOCa(OH)2
B.H2OH2O2
C.FeFeCl3
D.AgClAgNO3
【解析】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A正确;常温下水和氧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B错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C错误;氯化银和硝酸不反应,不能生成硝酸银,D错误。
15.(2021·北海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小苏打;④碳酸钙;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③__。
(2)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是__④__。
(3)可用于腌制咸菜的是__②__。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①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⑤__。
【解析】(1)小苏打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因此可用于焙制糕点;
(2)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是碳酸钙;
(3)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因此可用于腌制咸菜的是氯化钠;
(4)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
(5)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6.(2021·聊城质检)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是家庭常备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__氯化钠__。
(2)硝酸铵又称“硝铵”,是一种常用氮肥,向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硝酸铵溶液显__酸性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解析】(1)氯化钠俗称食盐,是家庭常备调味物质;
(2)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向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硝酸铵溶液显酸性。
17.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复分解反应进行了如下学习。
(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HCl+NaOH===NaCl+__H2O__。
②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__H2SO4+Na2CO3===Na2SO4+H2O+CO2↑__。
③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__Na2CO3+Ca(OH)2===CaCO3↓+2NaOH__。
④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__CuSO4+2NaOH===Na2SO4+Cu(OH)2↓__。
(2)上述反应能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 ,②中有__H+和CO__,③中有__Ca2+和CO__,④中有__Cu2+和OH-__。
【解析】只有当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并且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这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8.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表:
实验 A+B A+C B+C B+D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请回答:
(1)酚酞溶液是__A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反应所属类型是__复分解反应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除铁锈(合理即可)__。
【解析】由A+B和A+C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均变红,可得出A是酚酞溶液;由B+C产生沉淀和B+D产生气体可知B是碳酸钠溶液,则C是氢氧化钙溶液,D是稀盐酸。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Na2CO3===CaCO3↓+2NaOH,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是稀盐酸,常用于除铁锈等。
19.(2021·株洲中考)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在实验室完成了“侯氏制碱法”,并于1953年7月1日获得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证书。“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可简单表示为
①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②2NaHCO3Na2CO3+CO2↑+H2O
(1)“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碱”是__纯碱__(填“烧碱”或“纯碱”)。
(2)反应①条件下,NaCl、NH4Cl、NaHCO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NaHCO3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分解反应__。
【解析】(1)“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碱”是纯碱碳酸钠。
(2)反应①条件下,NaCl、NH4Cl、NaHCO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碳酸氢钠,所以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3)反应②是分解反应。
PAGE生活中常见的盐
__
1.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岀贡献。Na2CO3属于( )
A.单质 B.盐
C.有机物 D.混合物
2.下列物质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小苏打 B.烧碱 C.食盐 D.纯碱
3.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使其质感柔软。“碱剂”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 )
A.火碱 B.熟石灰
C.碳酸钾 D.氧化钙
4.(2021·日喀则二模)下列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类别不一致的是( )
A.硝酸、HNO3、酸
B.氯化钠、NaCl、盐
C.小苏打、NaHCO3、碱
D.干冰、CO2、氧化物
5.(2021·昌平二模)下列常见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食盐用于烹调
B.小苏打用于烘焙糕点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2019·广州中考)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7.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8.(2020·深圳中考)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9.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10.(2021·济南二模)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
12.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13.(2021·济宁中考)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NO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Mg2+、Ba2+、Cl-、NO
B.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
C.一定含有H+、Ba2+、NO,一定不含有Cl-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
14.(2021·泰州一模)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Ca(OH)2
B.H2OH2O2
C.FeFeCl3
D.AgClAgNO3
15.(2021·北海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小苏打;④碳酸钙;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 __。
(2)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是__ __。
(3)可用于腌制咸菜的是__ __。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 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 __。
16.(2021·聊城质检)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是家庭常备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__ __。
(2)硝酸铵又称“硝铵”,是一种常用氮肥,向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硝酸铵溶液显__ 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7.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复分解反应进行了如下学习。
(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 __ __。
②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__ __。
③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__ __。
④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__ __。
(2)上述反应能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 ,②中有__ __,③中有__ __,④中有__ __。
18.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表:
实验 A+B A+C B+C B+D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请回答:
(1)酚酞溶液是__ 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反应所属类型是__ 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 __。
19.(2021·株洲中考)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在实验室完成了“侯氏制碱法”,并于1953年7月1日获得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证书。“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可简单表示为
①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②2NaHCO3Na2CO3+CO2↑+H2O
(1)“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碱”是__ __(填“烧碱”或“纯碱”)。
(2)反应①条件下,NaCl、NH4Cl、NaHCO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 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 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