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单元专项提分卷(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单元专项提分卷(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07:54:20

文档简介

单元专项提分卷(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类型1 一线型
1.(2021·上海模拟)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20 ℃时,甲易溶于水
B.60 ℃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90 ℃时,在50 g水中加入0.7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D.将80 ℃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 ℃,一定析出甲晶体
【解析】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2 g,大于0.1 g,微溶于水,故A错误;60 ℃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g,故B错误;9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约是1.3 g,在50 g水中可以溶解0.65 g的甲,加入0.7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故C正确;80 ℃时甲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40 ℃,不一定析出甲晶体,故D错误。
2.(2021·绵阳模拟)向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NaOH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不相同
C.b点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
D.c点时溶液的质量小于d点时溶液的质量
【解析】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错误;a、c两点时,温度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B错误;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正确;c点和d点所示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钠固体,且c点所示溶液的温度高,溶解的氢氧化钠较多,且在整个过程中,水的量不变,所以c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d点时溶液的质量,D错误。
类型2 二线型
3.(2021·威海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t1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1 ℃时,15 g甲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得到65 g溶液
C.将t2 ℃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解析】A、t1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B、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所以15 g甲加入50 g水,只能溶解10 g的晶体,充分溶解得到60 g溶液,故B错误;C、t2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
4.(2021·苏州中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将60 ℃时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KNO3晶体78.4 g
【解析】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小,故B错误;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 g,所以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3.9%,故C错误;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21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10 g,溶剂100 g,降温至20 ℃,溶解度变成31.6 g,析出KNO3晶体110 g-31.6 g=78.4 g,故D正确。
类型3 三线型
5.(2021·凉山州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
A.t2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 ℃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 ℃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可析出20 g固体(不含结晶水)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g,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没说是否饱和,不能比较大小,故B错;将t3 ℃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计算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按照t2 ℃时甲的溶解度计算,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计算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按照t3 ℃时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 ℃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3 ℃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甲>丙,故C错;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60 g甲,所以t2 ℃时,16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甲,100 g水,降温到t1 ℃,由于t1 ℃时甲的溶解度是40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甲,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60 g-40 g=20 g,故D正确。
6.(2021·南山二模)现有t1 ℃时的溶液Ⅰ、Ⅱ各60 g,溶液Ⅰ中含8 g物质a,溶液Ⅱ是物质c的饱和溶液,物质a、b、c(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t1 ℃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B.溶液Ⅰ是a的不饱和溶液
C.溶液Ⅱ中溶质的质量为20 g
D.物质a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物质b,应该选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a
【解析】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t1 ℃时,a的溶解度为20 g,则该温度下,12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60 g饱和溶液中含有10 g a,则t1 ℃时的溶液Ⅰ60 g,溶液I中含8 g物质a,则溶液Ⅰ是a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t1 ℃时,c的溶解度为20 g,则该温度下,120 g 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c,t1 ℃时的溶液Ⅱ60 g,含溶质的质量为10 g,故C错误;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物质a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物质b,应该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a,故D错误。
7.(2021·安阳一模)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则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t1__℃;t1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b>a>c__;t2 ℃时,若将75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与50 g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50__g。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1 ℃;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b的溶解度大于a、c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则t1 ℃时,a、b、c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为b>a=c;t1 ℃时,将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变成t2 ℃时的饱和溶液,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故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设t2 ℃时,75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100%=20%,求得x=25 g,则溶剂的质量为75 g-25 g=50 g,即50 g水中溶解25 g溶质a形成饱和溶液,则100 g水中溶解50 g溶质a形成饱和溶液,则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8.(2021·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__(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45__g;
(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乙>甲>丙__。
【解析】(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的溶解度,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时,设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x,x-30 g=15 g,x=45 g;(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
9.(2021·常德中考)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C__。
(2)10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B>C>A__。
(3)将40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C__。
(4)将30 ℃时65 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__10__g A。
【解析】(1)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由图可知,10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3)将40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 ℃,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4)30 ℃时,A溶解度为30 g,65 g 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65 g××100% =15 g,水的质量65 g-15 g=50 g,升温至40 ℃溶解度为50 g,能溶解溶质50 g×=25 g,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25 g-15 g=10 g A。
类型4 实验与曲线融合型
10.(2021·济宁中考)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解析】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3.6 g,①20 ℃,溶剂20 g,加入4 g 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②20 ℃,溶剂20 g,加入8 g KNO3,有固体剩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0%,③升高到的温度不能确定,所以该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④降温到20 ℃,溶剂20 g,溶质6.32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0%,溶液②、溶液④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溶液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的状态不能确定,故B错误;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故C正确;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故D正确。
11.(2021·承德一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烧杯①中形成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②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烧杯②中提纯硝酸钾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解析】t ℃时,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才相同,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故A错误;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1.6 g,所以烧杯①中形成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②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烧杯②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大了1 g,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烧杯②中提纯硝酸钾晶体,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12.(2021·西安一模)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 ℃时,将30 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70__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100%__(只列出表达式)。
(3)根据题目中信息可推出R是__硝酸钾__。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有__a__(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解析】(1)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将30 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溶质,形成溶液的质量是20 g+50 g=70 g;(2)由图可知,t1 ℃时,180 g水加入60 g R后,升温到t2 ℃再蒸发80 g水,无晶体析出,故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根据以上信息可知,t2 ℃时,180 g-80 g=100 g水中可以溶解60 g R,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R是硝酸钾;(4)由图可知,t1 ℃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40 g,①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5%<×100%≈28.6%,故①为不饱和溶液;由(3)分析可知,②恰好为饱和溶液,③中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a错误;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b正确;①和②的溶液中,溶剂改变,溶质没变,故溶质质量相等,c正确;①为t1 ℃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③为t1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故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d正确。
PAGE单元专项提分卷(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类型1 一线型
1.(2021·上海模拟)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易溶于水
B.60 ℃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90 ℃时,在50 g水中加入0.7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D.将80 ℃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 ℃,一定析出甲晶体
2.(2021·绵阳模拟)向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不相同
C.b点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
D.c点时溶液的质量小于d点时溶液的质量
类型2 二线型
3.(2021·威海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1 ℃时,15 g甲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得到65 g溶液
C.将t2 ℃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2021·苏州中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将60 ℃时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KNO3晶体78.4 g
类型3 三线型
5.(2021·凉山州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 ℃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 ℃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可析出20 g固体(不含结晶水)
6.(2021·南山二模)现有t1 ℃时的溶液Ⅰ、Ⅱ各60 g,溶液Ⅰ中含8 g物质a,溶液Ⅱ是物质c的饱和溶液,物质a、b、c(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B.溶液Ⅰ是a的不饱和溶液
C.溶液Ⅱ中溶质的质量为20 g
D.物质a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物质b,应该选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a
7.(2021·安阳一模)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则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 __℃;t1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__;t2 ℃时,若将75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与50 g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 __g。
8.(2021·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 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 __(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 __g;
(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
9.(2021·常德中考)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 __。
(2)10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__。
(3)将40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 __。
(4)将30 ℃时65 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__ __g A。
类型4 实验与曲线融合型
10.(2021·济宁中考)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11.(2021·承德一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烧杯①中形成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②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烧杯②中提纯硝酸钾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2.(2021·西安一模)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 ℃时,将30 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 __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 __(只列出表达式)。
(3)根据题目中信息可推出R是__ __。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有__ __(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