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0-09 10: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物理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看风景、精彩的体育赛事、嫦娥一号发射等视频吸引学生进入教学进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眼镜的作用,提起探究眼睛的兴趣。再通过眼睛成像、眼睛观察远近不同物体对比等视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能力并不是很强,教学中通过降低探究难度(近视眼和远视眼生理原因探究中将探究实验分成先探究成像位置,再探究矫正方法),利用自制的器材形象地模拟了眼球的晶状体、通过手模拟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突破性地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生理变化和矫正方法。
  教学中运用模型法引导学生分析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眼睛内部结构、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变化、近视眼和远视眼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等,形象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区分。
  物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拍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正确的用眼方式视频,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正确用眼的行为,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学会正确用眼方式。
  学会学习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中通过示范,渗透让学生从周围的各种媒体获得有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②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方法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②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②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④渗透STS教育。

  四、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意识,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物理,让物理知识走向生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器材
  教师:多媒体系统、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二个。

  学生:自制光具座器材一套、自制的水凸透镜一个(可以自由改变其焦距)、自制光屏一个、蜡烛、火柴、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一个。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短片:介绍眼球的构造。


  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动画:比较照相机和眼睛成像原理,诱导学生得出:

  ①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巨大的物体都能看到,说明成的缩小的实像,而实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只能是倒立,即眼睛成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②晶状体、角膜相当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视网膜相当于胶片(或光屏)。

  2.探究活动1:正常眼成像情况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当物体,经过一个度数较低的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再将蜡烛靠近凸透镜,让学生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在同一位置换一块度数较高的凸透镜,让学生观察光屏成像的清晰程度。


  诱导学生得出:凸透镜与眼睛晶状体相比,可以通过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改变成像的清晰程度。

  问题:人眼能不能换晶状体来改变成像的清晰程度?
  多媒体系统投影短片:眼睛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晶状体变化和成像情况。

  再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动画:

 

  诱导学生得出:
  ①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使物体的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
  ②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物体的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

  3.选择一个近视的同学和一个眼睛视力较好的同学一起表演:两个同学站在同一位置分辨同一套扑克牌,老师不断后退,至一个同学不能辨认出牌面数字时为止。
  问题:同样的距离,同样大小的数字,为什么一个同学看不清牌上的数字?
  诱导学生得出:先看不清牌面的数字的同学的眼睛近视。
  探究活动2:近视眼生理原因和矫正方法

  猜想:
  ①近视眼生理原因是眼球变化,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②近视眼生理原因是眼球变化,使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③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设计实验:
  ①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
  ②模拟近视眼看物体。
  ③尝试用各种光学器材矫正。

  进行实验:

  分析和结论:
  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动画: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探究活动3: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


  猜想:

  ①远视眼生理原因是眼球变化,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②远视眼生理原因是眼球变化,使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③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设计实验:
  ①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
  ②模拟近视眼看物体。
  ③尝试用各种光学器材矫正。

  进行实验:
  分析和结论: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多媒体动画演示:两图叠在一起演示,将近视眼和远视眼对比区分:
  比较远视眼与近视眼
晶状体 折光能力 像的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太厚 太强 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眼 太薄 太弱 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

  探究活动4:保护眼睛
  让学生模拟下列图片中的情况,分别表演给其他同学观看。让学生指出造成近视的原因。



  通过观看从生活中拍摄的不正确用眼方式的视频,诱导学生总结爱护眼睛的方法。

  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分发护眼材料。

  七、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指导学生观看动手动脑学习物理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学、远点、明视距离及科学世界中“眼镜的度数”等材料,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