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6 09:36:2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级历史科试题
温馨提示:谒鎧紹在签题担q试 蛔为*恥砌皿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
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不' 制
故天子袜裱衣冕,诸侯玄裱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 〃卄工
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八闰由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 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 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 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 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材料表明
A.儒家伦理提升了官吏执政能力 B.社会教化拥有浓厚的政治内涵
C.社会教化能够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 D.社会教化的原则是三纲五常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 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臍手服足为孝敬肚皮 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 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 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
下表是根据《元史》整理的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的情况。由此
可知元代
机关与官员 执掌与任用
地方官 路府 府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 掌府事
州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 掌州事
县 州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 掌州事
县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 掌县事
(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
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 者。)
A.机构庞杂导致冗官问题突出 B.君主专制得到极大加强
C.地方管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D.彻底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区域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0.4 30.4 120.0
江淮地区 15.2 23.4 75.7 262.9
A.表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 B.拉大了两地生产力水平差距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徐继畲《瀛寰志略》对西方各
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
称呼西方国家。这一变化说明了
中国人对西方的称呼由轻视变为按国际惯例称其国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渐崩溃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外交向屈辱外交转变
中国人近代国家意识逐渐形成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2页(共8页)
7.
8.
戴鞍钢在《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中讲到: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 细枝末节地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 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 不堪言。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 查数据。
12.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19世纪欧洲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
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
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据此,
A.参与政治是民众固有的权利
C.欧洲政治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作者认为
B. 19世纪欧洲诞生了民族主义
D.欧洲政治革命推翻了神权政治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
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B.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14.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D.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
这些数据表明
A.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D.中国农村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 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 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 中国在该会议上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20世纪80年代,以新潮、时髦为形象标签带的“广货'‘迅速风靡全国,众多国 人第一次享用的国产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第一次穿上国产的牛仔服、 健美裤、蝙蝠衫,都是来自南粤。这说明当时
A.广东国企改革率先垂范 B.广东最早试行市场经济体制
C.城镇个体经济发展迅猛 D.改革开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民主的曙光:古希腊(公元前525 公元前322年)》中提到:水钟是为法庭进行 工作程序时计时用的,从上面的罐子里流到下面罐子里的水计量着留给发言者的 时间,这种罐子住满水约需6分钟的时间。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崇尚法治 B.注重程序
C.重视公民意识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3页(共8页)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各国相
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如普鲁士出版了《民
族历史评论》。影响欧洲“历史学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9.
15.
16.
A.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B. 18世纪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
C.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关注 D.德意志统一引起欧洲史学界关注
赵立冲在《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中说到:二战胜利后,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
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材料表明第三世界国家
A.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
C.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结束了两极格局
D.推动世界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1951 — 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 — 1965年,年平均产
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在同一时期,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
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
年达到51.3卢布。这一现象表明苏联
A.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
B.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4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 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 22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种植历史最为悠久、茶园面积 从古至今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茶树品种最多……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懂得 利用茶叶,……到了唐代,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
材料二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渐盛行,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 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商人在广州购买价 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英国东印 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 十分之一
材料三
1866-1893年中国(虚统)和印度(实线)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示意图(单位:万磅)
一编自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茶叶种植的特点。(4分)
⑵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茶叶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优势丧失
的原因。(6分)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5页(共8页)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 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 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强调“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感叹,南宋文夭■祥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职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 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地理上极具自足性和内聚力的事实上的共同体。在近代,国 人逐步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随着国际法的输入,一些开明士 大夫意识到国际交往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并逐步有了条约的 意识,开始以国际法及条约视角,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
一摘编自命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6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民族意识(精神)的作用。(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中国的物产总在f 国家水平线之 上,秦始皇的废封建为郡县及汉、唐两朝的伟大帝国,足证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 人……;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叶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 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 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彳艮像我们的成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 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总而言之, 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化,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 我们是落伍了 !
一摘编自蒋廷歓《中国近代史》( 1938年)
评析上述作者的观点。(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作者的观点,可以是一点或整 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作者的观点)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6页(共8页)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_题计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拿破仑统治了法国15年,就其政策而言,既巩固了革命成果,也激起了 邻国的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了他的垮台。
在国内政策方面,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他把法律集编 成法典,将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等,拿 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到1810年,他已使 法国的疆界越过莱茵河伸展到吕贝克,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伸展到罗马。拿破仑在其所 征服的地区,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法典。这些变革在 许多地方得到普遍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拿破仑所“冒犯”的人 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 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艮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统治期间国内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对外军事战争的影响。(6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英国第三集团军指挥官,朱利安 宾爵士将军于1917年9月中旬奉命组织 一次攻势,以把德军的兵力从伊普雷防区引开。他采纳了总参谋部主要军官J F C-富 勒上校的建议。由于坦克在佛兰德的泥沼中被证明没有价值,富勒找到了能大量部署 机动装甲部队和发挥巨大影响的干燥场所——康布雷。英军在准备战斗时,他们低飞 的飞机不停地在前线上空嗡嗡回旋,以压倒坦克出动时的隆隆声。美术家用最新彩色 斑纹技术把车辆伪装起来。除军官外,部队的其他人,直到进攻前四十八小时都不知 道坦克的事。
11月20日6时10分,英军坦克在炮火的掩护下,伴随着步兵,向德军阵地发 起冲击。这一行动是个无可争辩的胜利—— 军以不寻常的四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 攻占了敌人的堑壕。俘获了七千五百名左右德国俘虏。德军广泛地利用调往危急方向 上的车载野战炮和高射炮来对付英军坦克。11月29日英军停止前进。11月30日-12 月6日,德军对敌方近12个步兵师,1700门火炮和1000多架飞机构成的突出部实施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7页(共8页) 反突击。结果德军收复大部分失地,俘虏约9000人,缴获716挺机枪,148门火炮和 100辆坦克。英军将73辆坦克投入战斗,才得以制止敌人的反突击和推进。12月7 日,战役结束。英军损失4.3万人,德军损失4.1万人。此役开创了不经炮火准备集 中使用坦克的先例,是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尝试。
——〔英〕韦斯特维尔《一战战史》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布雷战役的背景。(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布雷战役。(6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苻坚(338 - 385年),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氐族。357年7月登基(在位28年),十六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帝国第三 位国君。苻坚在位时期,诛杀暴君苻生,整顿吏治,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督导百姓耕种,自己更亲身躬耕藉田,下令推广区种法,开凿泾水渠,大大有助于华 夏民族农业的发展,为后世的关中百姓抗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为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 后观念,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 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勉 励他们刻苦学习。以融入汉族为目标,实行全面的汉化,为后来拓跋氏子孙学习汉文 化树立了杰出榜样。
他确立了 “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当有暴君危害中华文明时,苻坚 和汉人都在并肩作战,一起保卫华夏文明,终生以消弭民族矛盾,将各民族和平融入 华夏为目标,所以苻坚在统一北方、巴蜀的过程中,没有一次屠城的暴行。他是第一 个提出“民族团结”概念的君主。
在他的努力下,前秦成为当时中国境内经济文化恢复发展最迅速、政治较清明、 行政效率最高、最有规模气度、最富生气的政权。385年八月辛丑日(10月16日), 羌族首领姚系命人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内,享年四十八岁。
——杨燕玲编著《中国历史人物丛书(符坚)》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苻坚为华夏文明传承做出的主要贡献。(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苻坚能够统一北方的条件。(6分)
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8页(共8页)
C.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D,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期中质检
历史参考答案
BBDC CBDA DDBA ACDA
17、(1)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种植范围广;茶树品种多;种植面积大等。(4分,任4点即可)
(2)饮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茶叶贸易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6分,任3点即可)
(3)中国茶叶主要是手工生产,受到气候、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中国茶叶税收繁重;印度茶叶出口在地理位置上比中国更具优势;印度茶叶广泛使用各种制茶机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质量更有保障;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等。(6分,要分别涉及中国和印度茶叶的状况,任3点即可)
18、(1)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6分,任3点即可)
(2)作用:适应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6分,任3点即可)
1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进行论述。(12分)
示例一
蒋廷黻认为“十九世纪,西方世界已具备所谓的近代化,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我们落伍了”,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十九世纪,英、法、美、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势力的阻碍,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追求政治民主化的维新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众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不明确。(6分)
作者在抗战期间,回顾中国十九世纪的近代历史,将东西方的状况进行对比,力求从中寻找中国十九世纪失败的教训,对团结全民族的抗战及建国有积极意义。(3分)
20.(1)主要内容:颁布《法国民法典》(集编法典);建立中央集权制;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等。(6分,任3点即可)
(2)影响:对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严重耗费法国国力,侵犯了其他国家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6分,表述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21.(1)为引开伊普雷防区的德军兵力,牵制德军的战略部署;为展示坦克在作战中的战斗实力;进攻前努力掩盖坦克参与作战的存在;康布雷能大量部署机动装甲部队和发挥巨大影响的干燥场所;热衷于坦克战军官的配合等。(6分,任3点即可)
(2)康布雷战役是英军部署的一场先胜后败的突发性战役;开创了不经炮火准备集中使用坦克的先例(战前长时间的预备炮击没有必要),是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尝试(步坦协同作战);坦克集群作战威力巨大,在军事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等。(6分,任3点即可)
22.(1)推广农业技术、开凿水渠,推动农业的发展;统一北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消弭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6分,任3点即可)
(2)改革内政,打压氐族旧贵族和豪强势力,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充分利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内部矛盾;改革官制,重用人才等。(6分,任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