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6 14: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扩大
巩固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思考:17世纪——18世纪已经有哪些国家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60-7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又有哪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工 业革 命
中国损失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国损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走向近代的第一步——彼得一世改革
顺应潮流的大抉择——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强化专制统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第1段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17-18世纪
17—18世纪的俄国与世界
为何要改?
材料1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Q1:阅读课文和材料1,归纳彼得一世继位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如何。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
背景: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拖延就是死亡!”
——彼得大帝
Q2:阅读教材P6—7,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及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如何改?
方式:向西方学习(强制欧化)
材料2 :“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材料3:彼得把落后的俄国带进现代世界的门槛,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但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他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Q4:如何理解材料2中马克思的话?彼得一世改革有没有改变俄国社会性质?根据材料3并结合改革内容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没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材料4: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5:彼得一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
——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材料6:“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将它拽住”。 ——普希金
Q5:根据材料4、5、6并结合教材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积极:
①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
③ 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有何成效?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中国洋务运动
相同点


点 背景
内忧: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且受工业革命影响)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各方面,比较全面
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①性质:封建性质改革;②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③地位:近代化的开端;④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和的异同洋务运动的异同
内容
结果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
      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讲话
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俄)彼得大帝
“俄国之父”
材料7: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地就有蒸汽机158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多数是自由雇佣工人。此时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达一万多家,铁路里程达1500里。
为何要继续改?
材料8: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Q6:材料7、8反映了19世纪中期俄国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
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但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9: ( P8相关史事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缺自由劳动力
缺资金、市场
Q7:材料9与材料8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10:
Q8:材料10反映了什么问题?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
政治上: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思想上: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萌发;






材料11:
英法:新式步枪,射程1000码;
俄军:老式枪炮,射程200码
英法:汽船281艘;
俄军:汽船24艘
英法:铁路和汽船;
俄军:牛车和马车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正如恩格斯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Q9: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话?材料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vs
封建农奴制度
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加剧了国内矛盾的激化(直接原因)
尼古拉一世
材料13: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
1.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
2.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3.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壮士断腕”还是“涂抹粉饰”?
如何改?
材料12:“现行的农奴制度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自上而下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Q10:材料12中,“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又指什么
农奴暴动;
农奴制改革
Q11:根据材料13,你能从中找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需要兼顾哪几方面的利益?你能给亚历山大二世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吗?(从利益分配、目的角度分析)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二一九法令”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材料:14
Q12:根据材料14指出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据此判断1861年的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
提供自由劳动力
提供巨额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为谁改?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的谈话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给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Q13:从上面两则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请用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加以论证。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与地主阶级的利益。
Q14:材料15、16反映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16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越来越快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
——《世界历史词典》
材料15:
—— 摘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积极:①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19 :农奴得到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后来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正像列宁说的:“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材料18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 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20:改革后,在全国地主把农民原先使用土地的1/5割去,全俄每个农民平均分得3.4俄亩的土地。由于土地减少,农民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这样重新受地主的盘剥,这些剥削方式是农奴制的残余。
Q15:材料18、19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材料19认为: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要交巨额赎金/保留农奴制残余等)
材料18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人身自由/政治地位提高/精神面貌等)
两则材料的观点都有其片面性;
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要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要看其主流。
消极:①是对农民的一次残酷掠夺; 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沙皇专制制度也没有推翻),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民比较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造成改革局限原因: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主要是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列夫·托尔斯泰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改革是强国之路(要继续深化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从国情出发;
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
改革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畅所欲言:从俄国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
解放农奴,军事扩张
同治
(1862——1872)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明治天皇
(1868——1912)
明治维新,脱亚入欧
强化了农奴制
工业文明冲击
1、“俄岁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
得堡地区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
原因是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B.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C.彼得一世的正确战略战术 D.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服务
2、他推行的改革,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又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他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伊凡四世 D.查理一世
3、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4、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运动和彼得一世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使本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B.都触动了本国的旧社会制度
C.都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 D.都有利于本国封建主义的发展
课堂演练
4、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阅读下面俄国发展进程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A.仿效唐朝制度 建中央集权制 B.结束幕府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C.废除农奴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D.摆脱殖民统治 获得民族独立
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7、下列史实,最能够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进步性的是
A.地主利益得到保护 B.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D.农奴可以赎买土地
8、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9、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10、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意义是
①维护了专制统治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消灭了种族歧视 ④推动了文明进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