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已经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课堂拓展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降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
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后人评李清照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
——王士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清照
1.体会作者国破夫亡的哀愁,感悟国与家。
2.了解作者后期的人生际遇。
3.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难点: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内心。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人生简历: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卒于建康,李清照孤身一人带着全部家当逃难。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卒于1155年。
李清照的词作独步一时,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多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迷惘地东寻寻西找找,可怎么也找不回失去的东西,见到如此冷落凄清的环境顿觉心里冷冷清清的,心头涌出了凄清、悲惨、忧伤之情。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几杯薄酒下来,根本就抵挡不了晚上的狂风。
正在我伤心的时候,只见一群大雁正往南飞过,(回想起过去曾与丈夫赵明诚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的事来,这大雁不就是当年给我们俩传书的那只雁么!),雁却是老相识了,(如今却与丈夫阴阳相隔,家乡的音信也不可复得),真是越想越伤心啊!
地上到处堆满了零落的黄花,都已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叫我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鉴赏探讨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抒情
二、间接写愁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 入手
结果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寻寻觅觅
直接入愁
傅赓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
妙在有层次,二也,
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鉴赏探讨
意象 内涵、作用 例句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渲染愁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秋雨愁煞人
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哀伤,愁丝
无边丝雨细如愁。
愁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思念之情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气候冷暧不定之可伤
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
雁声过耳之可伤
懒摘黄花之可伤
日长难熬之可伤
雨滴梧桐的凄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愁”之内涵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鉴赏探讨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板书设计
中心思想: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把《声声慢》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