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10: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完成第3~4题。
年 份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3.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完成第5~6题。
5.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6.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露天煤矿的开采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据此完成第7~8题。
7.在开采煤炭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具有对立性
8.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的理想模式是 (  )
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
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
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
9.下图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景观图。它由200面大聚能镜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形成太阳能热发电。塔底镜子的朝向和角度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优势有(  )
①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全年阳光充足 ③地处墨累—达令盆地,水源有保障 ④靠近该国东南部,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下列产业活动与三次产业活动从属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服务业——甲 B.信息业——乙
C.乳畜业——丙 D.采掘业——丁
图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某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1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遭海水侵灌的海滨低地区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15.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 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 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是治理与开发的基础
B.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是治理与开发的关键
C.提高开放程度,大量招商引资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动力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是治理与开发的前提
17.从自然条件分析,下列河流的开发可借鉴田纳西河梯级开发思路的是(  )
A.长江下游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B.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C.黄河上游流域的综合开发
D.莱茵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
19.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 )
A.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
C.该地区土壤十分贫瘠 D.作物生长需肥多
宁夏枸杞产品出口量在2006年至2009年间连续下降,大量出口市场的枸杞产品积压,农民损失巨大。为改变这一局面,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建立了八个大型标准化示范园区,2000公顷出口生产基地等,拓宽了国际市场。读图,完成第19~20题。
20.宁夏枸杞产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是由于(  )
①冬季寒冷,病虫害少,不需使用农药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沙质土壤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宁夏枸杞气候区划图的绘制,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GPS B. GIS
C.RS D.数字地球
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第21~22题。
22.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23.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约占安徽省的1/3,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第22~23题。
24.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25.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 ③安徽重化工业主要集聚地 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8分)下图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表反映了甲、乙两图所示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乙中A、B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该如何解决 (6分)
(3)图甲所示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图乙所示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4分)
27.(14分)下面三幅图分别示意田纳西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全部或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中信息,探究田纳西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6分)
(2)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4分)
(3)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反坝运动”盛行,主张高坝变低坝,或把大坝拆掉。你认为“反坝运动”盛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8.(18分)下图为煤炭外运铁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西省煤炭向外输送的三大通道分别是D    线,E    线,F      线,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           地区。(8分)
(2)山西省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方式向外运输,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 有何好处
形式: 。
好处: 。(4分)
(3)对该区域能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6分)
答案
答案1.D 2.C答案3.B 4.C答案5.A 6.B答案7.C 8.B 9.B 10.B
答案11.B 12.A答案13.C 14.D 15.C答案16.D 17.C答案19.D 20.B
答案21.D 22.B答案24.A 25.C
26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图甲所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图乙所示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建温室大棚等,抵抗低温;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
(3)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
27答案(1)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2)实行梯级开发
(3)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4)修建大坝成本高,耗时多,淹没土地广,移民数量多,而且容易造成泥沙淤泥,一些水生生物洄游受到影响等生态问题。
28答案(1)大秦 神黄 焦兖日 华东和华南
(2)在当地利用煤炭发电,向外输送电能 可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3)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不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