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6 10: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峰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盛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
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4.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6.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A.主权在民 B.君主立宪 C.君民平等 D.反对君主专制
8.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9.下列中国古代医学重要成果中,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0.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在此董仲舒宣扬
A.君权神授 B.春秋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有学者指出:“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这是指
A.汉朝初年推行黄老政治 B.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
C.汉朝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D.汉代实现儒、道、佛合一
12.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13.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4.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
15.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民生主义,反对少数人操纵土地所有权,操纵国计民生;强调改善农民、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这说明孙中山
A.支持建立共产主义
B.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联合工农展开革命
D.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16.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17.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把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集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18.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形成的先进思想,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中,能够体现民权主义内涵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反对侵略,实现独立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0.“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某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有:“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该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李四光
D.钱学森
2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2.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义务教育的实行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3.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24.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
A.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逆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4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2分)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材料二 “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王阳明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家张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王关于求理的途径有何差异?(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6分)
(3)今天的我们对此应采取什么态度?(2分)
27.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科技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28.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分)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4分)
(3)编号⑤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6分)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历史答案
1.B2.A3.D4.A5.C6.A7.D8.D9.B10.A11.B12.A13.C14.C15.C
16.C17.B18.D19.A20.A21.A22.A23.C24.C
25.(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6.(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求万物获得天理;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内心反省获得天理。
(2)历史作用: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⑤同时,宋明理学重礼轻法,强调尊卑等级观念,抑制个性自由发展,轻视自然科学,成为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等级秩序的有力工具。(任写三点)
(3)态度是:批判、继承、创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与时俱进。
27.(1)特点和原因: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的重视支持,科技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成果一般和农业相关——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用性强、注重经验总结、缺少理论和创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和中国儒家思想相对的封闭性。
(2)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或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8.(1)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2)改良派;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
(3)思想救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