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之景,引出下文的豪杰英雄。
C.下阕写周瑜这个令自己仰慕的英雄形象,是表明自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故国神游”句是说词人去神游赤壁之战故地,被周瑜嘲笑华发早生,功业末成
13这首词一般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请简要分析本词如何体现豪放之情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2,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杜甫写此诗时,距755年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
灵涂炭,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
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当时他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长驱”一词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五六年”则是说遭受战乱之久。
B颔联中的“衰”既指草木盛衰变易,也与下句的“老”呼应,暗比诗人飘零憔悴。
C.颈联主要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以叙述为主,写得具体生动,基本没有抒发情感。
D尾联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子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15诗的标题“恨别”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2)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表现自己摒弃尘俗,返归自然的喜悦,并且没有使用对偶这
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高洁傲岸、蔑视权贵的高远精神追求的诗
句是“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白居易《琵琶行》中
选句,应是“
”。江西南昌的百花洲冠鳌亭上的榴联的上联是白居易《琵琶
行》中的“
;下联是王勃《滕王阁诗》中的“闲云潭影日悠悠”。
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但应注意,国产动画创作在发掘传统文化题材时,也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把传统
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并不是要
赶潮流地都去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也不能
在作品中随意地、不经考证地、
般挪用一点传统素材,或者简单地把传统文化
地生搬硬套进去,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显得艺术品位高。我们应该对优秀传统
文化保持敬畏,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从而使文化形式和作品
内容达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片丰富的源头活水。前辈动画人在不懈
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
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与动画艺术特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作品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宣扬,这是
今天中国动漫应该选择的重要道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窝蜂浅尝辄止体无完肤合而为一
B.一股脑蜻蜓点水体无完肤水乳交融
C.一股脑浅尝辄止支离破碎合而为
D.一窝蜂蜻蜓点水支离破碎水乳交融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前辈动画人不懈努力,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我们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B.在前辈动画人不懈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C前辈动画人在不懈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D前辈动画人在不懈努力,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我们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对孝道的闻释和理解,可以使我们对孝道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思
考,儒家的孝更侧重于精神的,法家的孝①,孝养父母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让孝行落
在实际中,落在生活的点滴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现实环境,创新且进行合理的制度构建。儒家弘扬的仁义孝悌是美好的,但会存在依靠道德
自觉坚守不住的人,存在恶劣的不孝行为,只能②。以加强社会的教育与教化,让“孝之
风”浸润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古人在家训中告诫要尊敬老人,今天③,让家风家训教育
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化作用。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更加注重法制建设,但不过分强调法的作用
高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