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精选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精选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6 16: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战役由阎锡山、周恩来等为首的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统一部署,投入总兵力约10万人,八路军4个团共12000人参战,国民党军队主力负责正面阻敌,八路军第115师抄袭敌后。”该战役属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在一场胜利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渥太华发表演说:“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几乎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说:“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赏。”这场胜利最有可能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道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据此判断,当时《大公报》报道的这次战役应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  )
A.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组织了武汉会战和枣宜会战
C.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D.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5.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扩大会议上指出,“互相斗争过的军队变成统一的国民革命军了”,“穷苦的民众大批的起来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了,在敌人后方空前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发动起来了”。这表明,当时(  )
A.抗日民族统战线初建 B.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出现
C.抗战反攻阶段已经到来 D.国共双方合作成效显著
6.2020年上映的电影《八佰》,展现了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迹,该电影艺术创作源于抗日战争中的(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7.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据此可知,当时(  )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 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8.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中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  )
A.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9.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1943年综合战果报道中说:“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该材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B.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初步形成
C.中共军队数量超过国民党军占据优势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0.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选举中,在人民中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谢觉哉、肖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此举(  )
A.体现了边区政府对贯彻精兵简政的决心
B.削弱了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地位
C.有利于巩固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11.“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2.1938年4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
C.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抗日武装非常熟悉地理环境
1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14.下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这说明(  )
时间 日本总兵力 分派地区
朝鲜 中国东北 中国本部 日本本土 东南亚
1938年 34个师团 1 8 24 1 —
1941年 51个师团 2 13 22 4 10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C.日本推行全球扩张 D.英美等国家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
15.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打击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大部分,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防止了苏联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捍卫了人类的和平事业。中国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  )
A.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英等并驾齐驱 B.确保了世界保卫和平力量的绝对优势
C.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大保证
16.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 B.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
C.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D.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7.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8.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19.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政府积极领导抗战,正确决策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C.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国军队素质提高,将土具有爱国精神
20.1941年,中国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会议发表的宣言将中国列为领衔的四大国之一;1942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贷款5亿美元给中国政府;1942年10月,英、美两国政府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特权。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得益于(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B.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华侨在抗战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1.1930年5月,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和商业状况、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进行调研,写了《寻乌调查》。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  )
A.已经形成体系 B.体现人民民主专政
C.扎根中国实际 D.关注革命统一战线
22.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
A.与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C.首次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3.“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直冲向中东……”1942年春,罗斯福的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B.指出印度地理位置的关键性
C.准确判断了日军的侵略路线 D.要求全力援助印度抗击日军
24.历史学家刘大年指出,正是抗日战争,把百年来落后挨打、四分五裂的中国,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独立、统一和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这种认识的核心是抗日战争(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促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5.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的根本利益
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二、非选择题
2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27.(2021·浙江金华十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彭学枫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太原,向国民党阎锡山提出建立双方电台联系和晋陕通商,得到同意。在卢沟桥事变后,中共领导层的基本判断是,日军占领平、津后决不会就此收手,山西将成为日本下一步进攻的重要方向。不久后周恩来亲往山西,认为:“恒山山脉,绵延至桑干河右岸,颇利敌后游击。五台山脉山势最高峻,芟延极广,南北东西均不易突入,机械兵团尤难。”1937年9月30日,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全部开往山西抗日战场,投入对日作战。
——摘编自于化民《中共领导层对华北游击战场的战略运筹与布局)
材料二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同盟条约,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展开外交攻势,推动中美英结盟来对抗日本。1941年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作战。美国国务院认为蒋介石的建议“从理论上讲是非常正确的”。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集会,中国多年的努力和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八路军主力开往山西抗日战场的原因。请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史实为例,说明八路军出兵山西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多年的努力和愿望”及实现的标志性文件名称。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抗8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8.(2021·安徽合肥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7)(14分)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城、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6分)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精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D A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C D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C A
1.【答案】B【解析】据“八路军4个团共12000人参战,国民党军队主力负责正面阻敌,八路军第115师抄袭敌后”可知,其是国共合作的抗战,太原会战是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故选B项;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排除C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由材料“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可知为1942年,结合所学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地带进行激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故选D项;1937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排除A项;1938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C项。
3.【答案】C【解析】结合作战时间“(1938年)3月31日”和战争性质“大规模歼灭战”可知,这一次战役主要指的是台儿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以来首次重大胜利,故选C项;淞沪会战时间在1937年7月,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时间在1937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排除B项;百团大战的时间在1940年,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937年9月,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开创了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行以游击战为代表的运动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8年9月,统一的国民革命军,穷苦的民众大批的起来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发动起来了”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民众抗日,发动游击战争,这说明,国共双方合作成效显著,故选D项;依所学,1937年8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依所学,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展开,排除B项;依所学,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项。
6.【答案】A【解析】据材料“谢晋元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可知,1937年,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是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A项;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排除B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C项;枣宜会战 是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可知抗战期间在华的美国人在宣传和物质上都赞扬抗战的作用,故选A项;1944年国共力量对比并无明显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蒋介石对美国人赞扬共产党的看法,当时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还比较牢固,排除C项;美国只是支持共产党抗战,并不是支持共产党建立政权,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分……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旨在适应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1924—1927年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处于国共合作期间,共同抗日,排除C项;1927—1937年国共对峙期间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1943年华北地区对抗日军的“大半为中共军”,在中日的一万五千次交战中,“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故选D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破产,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初步形成,排除B项;1943年中共军队数量并未超过国民党军,更没有占据优势,排除C项。
10.【答案】C【解析】“在人民中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谢觉哉、肖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其目的是增加党外人士的比例,更有利于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选举中”可见没有减少干部的数量,而只减少了共产党的比重,其目的是团结党外人士,排除A项;“共产党员谢觉哉、肖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后方,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威望,排除B项;“以党外人士递补”可能包含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所不能有的,对人民民主专政没有示范作用,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动进攻”“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可知,百团大战是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故选C项;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排除A项;淞沪会战(上海)与华北不符,排除B项;武汉会战不是主动出击,且在华中,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故选C项;全国团结抗战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排除A项;据“八路军”、“游击战争”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敌后战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八路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可行性,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据材料“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故选D项;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对国内的影响,不合题意,排除A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并不是世界影响,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排除C项。
14.【答案】B【解析】据上表,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故选B项;1938年日本侵华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日本兵力分布,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并不能说明全球扩张,排除C项;英美国家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且材料并没有涉及英美的态度,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做出的巨大贡献使中国重新确立大国地位,故选C项;抗日战争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与英美两国存在差距,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贡献中对中国的影响,而非强调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及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大保证,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可知,罗斯福强调中国牵制了大量日军,阻滞了日军对其他地区的侵略,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抗战,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牵制大量日军,避免了因日本侵略而造成的恶劣影响,并非是中国直接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排除A项;材料突出强调中国为抗战胜利结局作出的贡献,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反映中美合作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17.【答案】D【解析】1943年是中国抗战期间,美英等西方国家之所以与中国废除不平等的旧条约、订立新约,是因为中国在抗战中的卓越贡献,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D项;苏德战争在1941年就已经爆发,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并非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18.【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说明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B项;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是说明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排除C项;D项属于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不是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中国政府积极领导抗战和正确决策是在抗战防御阶段,之后政府开始消极抗战,排除A项;中国综合实力在抗战时期并没有增强,决定最后战争结局的是全民族持久抗战,排除C项;中国将士具有爱国精神的说法正确,但是中国军队的素质远低于日本,并没有实质的提高,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据“1941年”、“1942年”、“美国给予中国贷款”、“英美两国愿意废除在华特权”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之一,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中作出了杰出表现,中国战场在二战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故选B项;20世纪40年代初的中国尚且处于战乱时代,综合国力未有显著提升,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建立,排除C项;题干事件的发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而非华侨的表现,排除D项。
21.【答案】C【解析】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和商业状况、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进行调研,写了《寻乌调查》,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现实的国情紧密联系的,故选C项;仅根据毛泽东写的一篇文章不能判断毛泽东思想是否形成体系,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的调查和为此写的《寻乌调查》,里面都未提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的调查和为此写的《寻乌调查》,里面都未提到革命统一战线,且革命统一战线在1930年之前早已经破裂,排除D项。
2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论》中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和前途等,这一理论成果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排除A项;首次明确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是中共二大,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论》并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
2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对盟军的支援作用,有效牵制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排除B项;日军侵略并未攻占澳洲和中东,排除C项;在抗日战争中,印度本土并未受到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排除D项。
24.【答案】C【解析】据材料“把百年来落后挨打、四分五裂的中国,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独立、统一和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可知,刘大年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洗刷历史耻辱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故选C项;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再次陷入解放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依然没有完成,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占主导,所以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占主导,所以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双交双减”,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依然以阶级矛盾占主导,所以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又回到“耕者有其田”,动员广大农民阶级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故选A项;抗日战争时期,农民依然交租,排除B项;马列主义只是共产党指定土地政策的理论依据,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选4点)
【解析】
(1)据材料一“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得出“民族凝聚力”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因此,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回答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为争取抗战胜利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合作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入手。国内意义可从时间角度、完全胜利、民族精神和对民主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据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可知,时间上,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国际意义可从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据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7.【答案】
(1)原因: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山西在华北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山西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游击战。
成果:正面战场:取得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建立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愿望:结盟、协调作战名称:《联合国家宜言》。
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向国民党阎锡山提出建立双方电台联系和晋陕通商,得到同意”得出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据材料一“日军占领平、津后决不会就此收手,山西将成为日本下一步进攻的重要方向”得出山西在华北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据材料一“恒山山脉……南北东西均不易突入,机械兵团尤难”得出山西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游击战。第二小问成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正面战场上取得平型关大捷;在敌后战场则是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建立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第一小问愿望,据材料二“推动中美英结盟来对抗日本”“建议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作战”得出结盟、协调作战。第二小问名称,据材料二“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结合所学得出标志性文件是《联合国家宣言》。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全部开往山西抗日战场,投入对日作战”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材料二“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集会,中国多年的努力和愿望终于成为现实”结合所学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
28.【答案】
(1)被动开放:鸦片战争;
经济起步:洋务运动;
政体变革:辛亥革命;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
(2)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任答三点)
【解析】
(1)被动开放:结合所学,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迫使中国对外开放,因此被动开放是鸦片战争;
经济起步:据材料一“(注: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中国开始现代化尝试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因此经济起步的代表性事件是洋务运动;
政体变革: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是政体变革的代表性事件;
思想解放: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因此思想解放的代表性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2)根据所学,1924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兴起了以“打到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1931年日本侵华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因此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主要有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