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60分)
2018 年 6月,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 2号”飞抵距离地球约 3亿千米的小行星“龙宫”,
开始对“龙宫”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2020年 12月,“隼鸟 2号”释放的返回舱携带着从“龙
宫”表面采集的岩石和灰尘样本返回地球。图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误入木星大气层的彗星 B.在小行星表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
C.被返回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 D.在轨道中奔向小行星的"隼鸟 2号"
2.小行星"龙宫"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3.图中的天体 c 和 e分别是
A.水星和土星 B.金星和火星 C.地球和木星 D.火星和土星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
板吸收捕捉到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据此完成 4~5题。
4.假如在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
A.拉萨 B.海口 C.成都 D.呼和浩特
5.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A.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第 1 页,共 10 页
2020 年 11 月 9日,科学家记录到了三年来最强的太阳耀斑爆发,11月份 9 天内爆发的耀斑
比 2020 年前 10个月爆发的总量还要多。据此完成 6~8题。
6.太阳大气层
A.越向外,温度越低 B.光球层的亮度最大,肉眼可见
C.色球层厚度较太阳半径大 D.由内到外依次是太阳内部、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7.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是太阳能量的源泉 B.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色球层
C.日珥爆发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D.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差别很大
8.2020 年 11月份的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是
A.世界各地极光绚烂多姿 B.地球与在轨卫星的通信中断
C.海上航行方向更加明确 D.全球各地出现严重旱灾
如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
成 9~10题。
9.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 洋流 B. 地形 C. 气候 D. 纬度
10.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第 2 页,共 10 页
图 4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研究发现,①
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并有
煤层;从⑤地层到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越来越丰富。据此完成 11~13题。
11.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①地层———中生代 B.③地层—-晚古生代 C. ④地层——早古生代 D.⑥地层—前寒武纪
12.与③地层煤层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植物类型是
A.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13.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存在的现象是
A.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形成 B.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C.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D.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向鸟类发展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14~15题。
14.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A层 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层
C.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 D. 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C 层
15.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 )
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 ②水汽和固体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③大气道辐射弱,近地而降温快 ④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 3 页,共 10 页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
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
答 16~18题。
1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
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
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0 年 1月 13 日,位于菲律宾首都以南 65千米的塔尔火山发生大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灰
和碎屑,并且引发了将近 50次的小地震。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 19~21题。
19.此次火山喷发所涉及的地球内部圈层有
A.地壳、地核 B.软流层、地核
C.岩石圈、下地幔 D.地壳、地幔
20.图中各地球外部圈层
A.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
B.只有生物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C.不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D.厚度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21.生物圈
A.不能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 B.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可促进太阳能转化和改造地表形态
第 4 页,共 10 页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
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 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
害。图乙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 22~23题。
22.“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 9-10米 B. 7-8米 C. 6-7米 D. 4米以下
23.关于“防霜冻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暖空气上升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如图为某湖泊沿湖区域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处右侧彩旗随风飘扬。
24.据图可知,此时
A. ①处为陆风,观测时为夜晚 B. ②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C. ①处为湖风,观测时为夜晚 D. 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25.图中陆地上城市建设对湖陆风产生的影响是( )
A. 减弱湖陆风强度 B. 增强陆风的强度 C. 减弱湖风的强度 D. 增强湖风的强度
第 5 页,共 10 页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
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 26~27题。
2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B.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7.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
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 保持水分
C.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① ② ③ ④
28.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第 6 页,共 10 页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板块张裂 D. 流水侵蚀
31.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幔 ④石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2.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 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送别角(CapeFarewell)是位于 40°30′S,172°41′E 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
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 33~34题。
33.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物理风化 C. 冻融风化 D. 海浪侵蚀
34.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 海蚀崖、海蚀柱 B. 海滩、滩涂 C. 渴湖、海积阶地 D. 沙坝、沙嘴
如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读图完成 35~36题。
35.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
A. 东南丘陵 B. 华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黄土高原
36.图示景观图显示该地区的风主要来自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第 7 页,共 10 页
小明暑假到山东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
如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完成 37~38题。
37.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温室效应 D. 季风环流
38.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由西向东 B. 由东向西 C. 由北向南 D. 由南向北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
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据此完成 39~40题。
39.“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B. 便于采光 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40.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 从四周流向水池 B. 中央为上升气流 C. 从水池流向四周 D. 四周为上升气流
第 8 页,共 10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0分)
41.如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4分)
(2)甲、乙两地受热的是______;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4分)
(3)用“→”完成图中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2分)
(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白天或夜间);甲、
乙两地间吹______(海风/陆风)。(4分)
(5)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简析此环流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4 分)
42.电影 中国机长 改编自真实事件.2018年 5月 14 日 7 :06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以
800km / h 的速度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
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用冻得发紫的双手迅速手动操作迫降,34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机
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14分)
川航 3U8633航班飞行轨迹及周边地貌示意图
第 9 页,共 10 页
(1)描述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的特征。(6 分)
(2)分析引起机舱挡风玻璃爆裂的大气环境条件。(4分)
(3)飞机出现突发状况时,冒险急转向左备降成都,而没有选择康定机场。请分析其中原因。
(4分)
43. 黄河宁蒙段始于宁夏中卫市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主要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该区
黄土沉积深厚、河道横向摆动幅度较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某中学地理兴
趣小组到该区域考察,被老牛湾的独特地貌所吸引,黄河从这里入晋,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
在这里彰显。(8分)
(1)比较甲乙两处河岸形成的外力作用。(4分)
(2)分析黄河宁蒙段河道横向摆动幅度大的原因。(4分)
第 10 页,共 10 页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 DBCCA 6~10 BCBDB 11~15 BCDDA
16~20 DBADA 21~25 DBBDD 26~30 BCBCD
31~35 ADDAC 36~40 BACAC
二、非选择题: 共3道题,共40分。
41.(18分)
(1)④;⑤。(2)乙;乙。
(3)
(4)白天;海风。
(5)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42.(14 分)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天气复杂多变;贴近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任意答 3 点,得 6 分)
(2)海拔高,气温低;位于高空,气压低;风力强劲(大)。(任意答出 2 点,得 4 分)
(3)备降康定机场需要翻越多座高山,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高;康定机场规模小,医疗、消防、救援和安全保障不及成都双流机场。(答出2 点,得4 分)
43.(8分)
(1)甲处:流水侵蚀作用(2 分);乙处:流水沉积作用(2 分)。
(2)地势平坦;河岸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发生侧蚀);河流的流量大,侵蚀力强。(任意答出 2点,得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