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生版+教师版 2课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生版+教师版 2课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15:37:5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常 见 的 碱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 MERGEFORMAT 几种常见的碱
1.(2021·唐山期末)下列“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柠檬水   B.石灰水
C.冰水   D.食盐水
2.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火碱 B.熟石灰 C.烧碱 D.生石灰
3.(2021·苏州质检)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其主要原因是它( )
A.易潮解
B.有腐蚀性
C.能与酸反应
D.既吸水又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含有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B.用途: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性质:与CaCl2性质相似,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制备:用氧化钙与水反应
6.(2021·广州质检)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
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易溶于水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
④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可作干燥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 MERGEFORMAT 碱的化学性质
7.(2020·甘孜州中考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 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 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 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8.(2021·天津质检)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 __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 __(填符号)。
(2)实验室盛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经常会出现一层固体“白膜”,其生成的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剂瓶上的“白膜”可以用__ __来洗涤。
(3)固体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容易__ __。下列气体可被氢氧化钠干燥的有__ __(填序号)。
A.氯化氢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9.如图是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圈,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__ __(填化学式)。
(2)可用于食品中的干燥剂的是__ __(填名称)。
(3)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4)写出一个放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 __。
(5)Ca(OH)2、CO2、CaO三种物质加入水中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是__ __(填化学式)。
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选项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B 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乙醇 酒精 CH3COOH
11.(2021·天津中考)盛有下列物质的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的是( )
A.铁钉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浓硫酸
12.(2021·邵阳中考)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13.20 g KOH加入100 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14.(2021·仙桃一模)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无色酚酞溶液遇CsOH溶液不变色
C.CsOH溶液中含有OH-
D.CsOH与CO2反应生成Cs2CO3和H2O
1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16.(2021·朝阳区一模)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17.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1)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
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利用图1装置研究NaOH与CO2的反应。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2、图3所示。
(1)图2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依据是__ __。
(2)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__。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__ __。
19.用如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①Ca(OH)2饱和溶液 ②NaOH饱和溶液
(1)检验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选用__ __(用序号填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最好选用__ __(用序号填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 __。
20.CO2与NaOH反应再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图1所示,打开止水夹K,将注射器乙中气体全部注入注射器甲中。关闭止水夹K,充分振荡。实验中注射器甲的活塞先向左、后向右移动,最后示数仍为2 mL。
实验二:向盛有湿的C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aOH固体,用湿度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如图2(已知一定体积的密闭湿润气体,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实验分析】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实验一中注射器甲的活塞向右移动是因为容器内压强变__ 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二中0~t1s内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 __。
(4)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设想从__ __角度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
【总结反思】
(1)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证明化学反应的进行。
(2)实验一要得出正确结论,还需做对比实验或查阅该温度时__ __的相关资料。
(3)实验二中t1后曲线先下降后上升,__ __(选填“能”或“不能”)从能量角度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
PAGE第2课时 常 见 的 碱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 MERGEFORMAT 几种常见的碱
1.(2021·唐山期末)下列“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B)
A.柠檬水   B.石灰水
C.冰水   D.食盐水
【解析】柠檬水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B正确;冰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C错误;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D错误。
2.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B)
A.火碱 B.熟石灰 C.烧碱 D.生石灰
【解析】火碱、烧碱、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3.(2021·苏州质检)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其主要原因是它(D)
A.易潮解
B.有腐蚀性
C.能与酸反应
D.既吸水又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D正确,ABC错误。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解析】石灰浆抹墙后,其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酚酞试液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够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生石灰和水反应能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
A.构成:含有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B.用途: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性质:与CaCl2性质相似,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制备:用氧化钙与水反应
【解析】A、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6.(2021·广州质检)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
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易溶于水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
④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可作干燥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①③说法正确。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 MERGEFORMAT 碱的化学性质
7.(2020·甘孜州中考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潮湿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蓝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红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解析】(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8.(2021·天津质检)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红__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OH-__(填符号)。
(2)实验室盛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经常会出现一层固体“白膜”,其生成的原因是__Ca(OH)2+CO2===Ca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剂瓶上的“白膜”可以用__盐酸(或“HCl”)__来洗涤。
(3)固体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容易__潮解(或“吸收水分”)__。下列气体可被氢氧化钠干燥的有__B__(填序号)。
A.氯化氢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解析】(1)因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则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生成白膜的原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稀盐酸洗涤,是因为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将少许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几分钟后观察这些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潮解,会发现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变潮湿,固体逐渐溶解;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NaOH固体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9.如图是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圈,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__Ca(OH)2__(填化学式)。
(2)可用于食品中的干燥剂的是__氧化钙__(填名称)。
(3)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CaO+CO2↑__。
(4)写出一个放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CaO+H2O===Ca(OH)2__。
(5)Ca(OH)2、CO2、CaO三种物质加入水中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是__CO2__(填化学式)。
【解析】(1)氢氧化钙属于碱。(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是一种碱性干燥剂,所以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aO。(3)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4)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5)Ca(OH)2的水溶液呈碱性,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溶液呈碱性,CO2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故三种物质加入水中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是CO2。
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
选项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B 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乙醇 酒精 CH3COOH
【解析】A全部正确。B.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但化学式错误,正确的是CaO。C.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化学式应为Ca(OH)2,错误。D.乙醇俗名酒精,化学式为C2H5OH,不是CH3COOH,错误。
11.(2021·天津中考)盛有下列物质的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的是(B)
A.铁钉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浓硫酸
【解析】铁钉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质量会增加,故A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故B正确;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故C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故D错误。
12.(2021·邵阳中考)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A正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
13.20 g KOH加入100 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解析】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选项正确;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选项正确;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选项错误;D.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14.(2021·仙桃一模)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无色酚酞溶液遇CsOH溶液不变色
C.CsOH溶液中含有OH-
D.CsOH与CO2反应生成Cs2CO3和H2O
【解析】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A正确;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B不正确;CsOH溶液中含有OH-,C正确;CsOH与CO2反应生成Cs2CO3和H2O,D正确。
1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D)
【解析】A.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别;B.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红,无法区别;C.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蓝,无法区别;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两个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
16.(2021·朝阳区一模)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解析】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A正确;实验2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水强,则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B正确;通过对比A、C或A、B瓶的现象都能够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是因为A瓶变瘪比B、C都更明显,C不正确;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D正确。
17.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1)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__,
化学方程式为__CO2+Ca(OH)2===CaCO3↓+H2O__。
(2)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
__CO2+2NaOH===Na2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8.利用图1装置研究NaOH与CO2的反应。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2、图3所示。
(1)图2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依据是__加入水,压强无明显变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压强明显减小__。
(2)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2NaOH+CO2===Na2CO3+H2O__。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__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__。
【解析】(1)图2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依据是加入水,压强无明显变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压强明显减小。(2)NaOH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
19.用如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①Ca(OH)2饱和溶液 ②NaOH饱和溶液
(1)检验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选用__①__(用序号填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O2+Ca(OH)2===CaCO3↓+H2O__;
(2)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最好选用__②__(用序号填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CO2+2NaOH===Na2CO3+H2O__。
【解析】(1)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选用Ca(OH)2饱和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由于氢氧化钠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瓶中最好选用NaOH饱和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20.CO2与NaOH反应再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图1所示,打开止水夹K,将注射器乙中气体全部注入注射器甲中。关闭止水夹K,充分振荡。实验中注射器甲的活塞先向左、后向右移动,最后示数仍为2 mL。
实验二:向盛有湿的C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aOH固体,用湿度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如图2(已知一定体积的密闭湿润气体,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实验分析】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2)实验一中注射器甲的活塞向右移动是因为容器内压强变__小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二中0~t1s内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导致的相对湿度增大的幅度大于反应放热导致的相对湿度减小的幅度__。
(4)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设想从__反应物减少或消失__角度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
【总结反思】
(1)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证明化学反应的进行。
(2)实验一要得出正确结论,还需做对比实验或查阅该温度时__CO2的溶解度__的相关资料。
(3)实验二中t1后曲线先下降后上升,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从能量角度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
【解析】实验分析(1)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2)实验一中注射器甲的活塞向右移动是因为容器内压强变小。(3)实验二中0~t1s内曲线上升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导致的相对湿度增大的幅度大于反应放热导致的相对湿度减小的幅度。(4)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设想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角度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总结反思(2)实验一要得出正确结论,还需做对比实验或查阅该温度时CO2的溶解度的相关资料。(3)实验二中t1后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不能从能量角度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PAGE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 MERGEFORMAT 酸碱指示剂
1.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是( )
A.醋酸   B.氯化钠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钾溶液
2.(2021·永州中考改编)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干冰  B.食醋 C.食盐  D.石灰水
3.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4.(2021·郑州质检)小玉用一种茶花花瓣的酒精浸出液自制了酸碱指示剂,经实验得出其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能使该自制酸碱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指示剂变色 红色 橙色 绿色
A.石灰水 B.矿泉水
C.可乐 D.食盐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 MERGEFORMAT 常见的酸
5.(2021·滦州模拟)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将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浓硫酸的溶液质量变大
B.浓盐酸的溶液质量不变
C.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6.下列关于常见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能作干燥剂
7.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 )
A.Mg B.Fe C.Ag D.Zn
8.(2021·江苏质检)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钉放在稀硫酸中,溶液变蓝色
9.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 __(填化学式),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逐渐变为__ __色,这是因为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过一段时间,又看到铁钉表面有__ __,这是因为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0.(2021·滕州质检)小明、小芳两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__ __色,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 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11.(2021·南宁质检)向某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少许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向此溶液中滴加少许无色酚酞溶液,则溶液呈现的颜色为( )
A.无色 B.蓝色
C.紫色 D.红色
12.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说明浓盐酸具有( )
A.酸性 B.腐蚀性
C.可溶性 D.挥发性
13.(2021·北京中考)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 )
A.盐酸 B.植物油
C.NaOH溶液 D.食盐水
1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O2
B.浓硫酸可使纸张炭化
C.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CO2
D.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15.(2021·晋中质检)对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往往带有黄色
C.盐酸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16.长期放置的金属表面会生锈,盐酸和稀硫酸常被用于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碱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指示剂反应
17.(2021·安徽中考)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图,其中错误的是( )
18.分别将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滴入如图所示的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白醋和苹果汁中石蕊溶液变红,酚酞溶液不变色
B.在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蕊溶液变蓝,酚酞溶液变红
C.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D.实验说明指示剂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改变颜色
19.(2021·吉林中考)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
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20.(2021·南昌质检)牛牛同学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开始由无色慢慢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最后溶液变为浅绿色。阅读此信息后,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产生的气体__ __;
(2)浅绿色溶液中的金属离子__ __;
(3)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 __;
(4)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1.硫酸和盐酸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请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主要成分是H2SO4,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价,从物质的分类看,H2SO4属于__ 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__ __性,发生的是__ 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__ 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
①现象: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 __(填“浓”或“稀”) 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②结论:同种酸由于__ 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5)从微观角度看,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__ __;酸的通性有哪些:__ __(举出一例)。
22.将稀盐酸分别滴入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1)不能发生反应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
(2)有气泡产生的是__ __;
(3)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是__ __;
(4)有蓝色溶液产生的是__ __;
(5)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 __。
23.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取2支试管,分别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Ⅱ:在充满CO2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__ __。
(2)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 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结合(1)与(2)中有关的实验与现象,下列有关HCl气体和盐酸中说法正确的是__ __。
A.HCl气体和盐酸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B.HCl气体中含有氢离子
C.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均产生了氢离子
PAGE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j.TIF" \* MERGEFORMAT 酸碱指示剂
1.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是(A)
A.醋酸   B.氯化钠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钾溶液
【解析】醋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A正确;氯化钠溶液为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B错误;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C错误;硝酸钾溶液为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D错误。
2.(2021·永州中考改编)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D)
A.干冰  B.食醋 C.食盐  D.石灰水
【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食醋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B错误;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正确。
3.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解析】A是酸与石蕊两圆相交处,表示石蕊与酸作用时呈现的颜色(红色),A不正确;B是碱与石蕊两圆相交处,表示石蕊与碱作用时呈现的颜色(蓝色),B正确;C是碱与酚酞两圆相交处,表示酚酞与碱作用时呈现的颜色(红色),C正确;D是酸与酚酞两圆相交处,表示酚酞与酸作用时呈现的颜色(无色),D正确。
4.(2021·郑州质检)小玉用一种茶花花瓣的酒精浸出液自制了酸碱指示剂,经实验得出其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能使该自制酸碱指示剂显红色的是(C)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指示剂变色 红色 橙色 绿色
A.石灰水 B.矿泉水
C.可乐 D.食盐
【解析】该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石灰水呈碱性,使该自制酸碱指示剂显绿色,A错误;矿泉水呈中性,使自制酸碱指示剂显橙色,B错误;可乐呈酸性,使自制酸碱指示剂显红色,C正确;食盐水呈中性,使自制酸碱指示剂显橙色,D错误。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j.TIF" \* MERGEFORMAT 常见的酸
5.(2021·滦州模拟)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将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浓硫酸的溶液质量变大
B.浓盐酸的溶液质量不变
C.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变大,故A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浓盐酸的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6.下列关于常见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能作干燥剂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B正确;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所以盐酸一定是混合物,故C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作干燥剂,故D错误。
7.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C)
A.Mg B.Fe C.Ag D.Zn
【解析】从图上可知a是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单质,所以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的金属,而银在氢后,则不能与盐酸反应。
8.(2021·江苏质检)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A)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钉放在稀硫酸中,溶液变蓝色
【解析】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故正确;B.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不变色,故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故错误;D.铁钉放在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9.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Fe2O3·xH2O__(填化学式),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逐渐变为__黄__色,这是因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过一段时间,又看到铁钉表面有__气泡冒出__,这是因为__Fe+2HCl===FeCl2+H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因此遇到稀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当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完后,裸露出的金属铁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氯化亚铁。
10.(2021·滕州质检)小明、小芳两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__红__色,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Fe2+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
【解析】(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B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含有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2)试管C中,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11.(2021·南宁质检)向某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少许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向此溶液中滴加少许无色酚酞溶液,则溶液呈现的颜色为(A)
A.无色 B.蓝色
C.紫色 D.红色
【解析】向某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少许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若向此溶液中滴加少许无色酚酞溶液,则溶液呈现的颜色为无色。
12.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说明浓盐酸具有(D)
A.酸性 B.腐蚀性
C.可溶性 D.挥发性
【解析】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
13.(2021·北京中考)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A)
A.盐酸 B.植物油
C.NaOH溶液 D.食盐水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从而除去铁锈。
1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O2
B.浓硫酸可使纸张炭化
C.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CO2
D.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可用于干燥O2,A正确;浓硫酸有脱水性,可将某些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2(水)的形式脱出来,称为“炭化”,B正确;实验室不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CO2,因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会使反应逐渐停止,C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D正确。
15.(2021·晋中质检)对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往往带有黄色
C.盐酸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A正确;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工业用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B错误;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错误;盐酸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D错误。
16.长期放置的金属表面会生锈,盐酸和稀硫酸常被用于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C)
A.能与碱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指示剂反应
【解析】金属表面可能存在生锈生成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盐酸和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17.(2021·安徽中考)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图,其中错误的是(D)
【解析】研磨花瓣用研钵,A正确;浸取色素用烧杯,B正确;取用白醋,瓶塞倒放,试剂瓶和试管口紧靠,标签向手心,C正确;检验白醋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D错。
18.分别将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滴入如图所示的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在白醋和苹果汁中石蕊溶液变红,酚酞溶液不变色
B.在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蕊溶液变蓝,酚酞溶液变红
C.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D.实验说明指示剂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改变颜色
【解析】在白醋(显酸性)和苹果汁(显酸性)中石蕊溶液变红,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故A正确;在石灰水(显碱性)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中石蕊溶液变蓝,酚酞溶液变红,故B正确;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遇酸性或碱性物质能发生变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故C正确;指示剂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颜色发生改变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故D错误。
19.(2021·吉林中考)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
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解析】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之前,因此一定能与稀硫酸反应,A正确;转化②还可以通过铁与稀硫酸溶液反应来实现,B错误;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D错误。
20.(2021·南昌质检)牛牛同学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开始由无色慢慢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最后溶液变为浅绿色。阅读此信息后,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产生的气体__H2__;
(2)浅绿色溶液中的金属离子__Fe2+__;
(3)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F2O3__;
(4)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Fe+2HCl===FeCl2+H2↑__。
【解析】(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2)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所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其化学式为Fe2+。(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用化学语言描述就是2O3。(4)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铁钉表面的铁锈先和稀盐酸反应,待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此时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的气泡即是生成的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1.硫酸和盐酸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请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主要成分是H2SO4,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6__价,从物质的分类看,H2SO4属于__化合物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__吸水__性,发生的是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__减小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
①现象: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浓__(填“浓”或“稀”) 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②结论:同种酸由于__浓度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5)从微观角度看,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__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__;酸的通性有哪些:__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合理即可)__(举出一例)。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减小。(4)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写的字变黑;②结论:同种酸由于浓度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5)根据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
22.将稀盐酸分别滴入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1)不能发生反应的是__A__(填序号,下同);
(2)有气泡产生的是__BC__;
(3)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是__B__;
(4)有蓝色溶液产生的是__D__;
(5)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E__。
【解析】(1)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4)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呈蓝色。(5)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3.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取2支试管,分别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Ⅱ:在充满CO2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
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__染有石蕊的纸条变红色__。
(2)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白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3)结合(1)与(2)中有关的实验与现象,下列有关HCl气体和盐酸中说法正确的是__CD__。
A.HCl气体和盐酸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B.HCl气体中含有氢离子
C.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均产生了氢离子
【解析】(1)实验Ⅰ和实验Ⅱ滴入水后的现象为染有石蕊的纸条变红色,是因为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2)向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白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3)HCl气体和盐酸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HCl气体中不含有氢离子,故B错误;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HCl气体和CO2气体通入水后分别形成了盐酸、碳酸,均产生了氢离子,故D正确。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