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存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保护生存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08 17: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地球是宇宙的绿洲,
它赐给我们蓝色的天空、洁净大气
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是一颗罕见的“孕育了生命的星球”。
如今,因为人类的行为这绿洲已经伤痕累累……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1、酸雨
2、臭氧层受损
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二、改善大气质量
历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 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 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 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 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 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酸雨的危害
1、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
2、使水、土酸性化
3、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电缆等腐蚀
4、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对人类的影响,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禿头〞。此外,酸雨对人类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道方面的问題,例如会引起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人类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
主要是固硫和尾气净化
S + O2点燃SO2
CaO + SO2 = CaSO3
2CaSO3+O2=2CaSO4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臭氧空洞
思考与交流
温室效应是如何引起的呢?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并为地球带来能量。出于
物理方面的原因,行星总要释放出一定能量以维持它内部的平衡。地球也是这样,必须通过辐射红外线来放出能量,大气层中的一些分子(作用比较明显的如二氧化碳)会暂时阻碍一部分能量的散发,这些能量积聚起来,就像覆盖在地球上的一层保温毯,引致地表温度上升。这些分子的作用就像花园温室的玻璃罩顶,因而这种效应被称做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1)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①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森林、草原燃烧、植物秸秆燃烧以及动物呼吸
②甲烷:天然气开采和使用、石油的开 采和炼制,都会不同程度地向大气中排放甲烷
③一氧化二氮: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高温燃烧,喷气式飞机在飞行中排出的气体
④氟氯代烷: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
看漫画,试想企鹅在说什么?
(2)温室效应的不良影响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壤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的措施
就当前来看,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的有效而又可行的措施,主要有三大项:一是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氢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利用新一代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三是进一步发展植树造林,转化空中的二氧化碳;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1)、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1)燃料的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等污染物
2)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HCHO)、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以及放射性元素氡(Rn)
室内空气污染
(2)各种物质的危害
1)CO结合血红蛋白,使人体缺氧
2)NO2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 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3)尼古丁,二手烟中的含量高,引起肺癌。
4)甲醛(HCHO):刺激人的眼、呼吸道粘膜,引起流泪、气喘和胸闷等,长期接触低剂量HCHO可引起过敏性皮炎、造成免疫功能异常、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甚至还可能引发癌症。
5)氡(Rn):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被称为“隐形杀手”,长期吸入会引起肺癌。
(3)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作用
1) 吊兰、扶郎花(又名非洲菊)、金绿萝、无花观赏桦、芦荟、蓬莱蕉和紫露草等绿色植物主要吸收甲醛。
2)耳蕨、长春藤、铁树、菊花能分解两种有害物质,即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隐匿于壁纸中对肾脏有害的二甲苯。
3)扶郎花、菊花则善于消除空气中的苯
4)红鹳花能吸收二甲苯、甲苯和存在于化纤、油漆中的氨
1、城市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铅笔的随意丢弃       
B.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尾气
C.蓄电池的使用         
D.化妆品的大量使用
B
检:
2.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载体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