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山的那边》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8 17: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握把诗歌的主题。
2.节奏适中,声音洪亮,练习自己的朗读能力。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王家新 ,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陨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 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等.
1.加色字注音
痴想( )凝成( )喧腾( )
诱惑( )一瞬间( )隐( )
chī
níng
xuān
yòu
shùn
yǐn
2.词语解释:
痴想:
隐秘: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隐蔽,不外露.
凝结形成.
吸引,招引.
喧闹奔腾
一眨眼之间
形似字:



















huàn幻想
yòu幼小
jìng究竟
jìng竞争
huò 诱惑
gǎn感想
xuān喧闹
xuàn渲染
yòu诱惑
xìu绣花
màn漫长
màn慢车
piāo飘来
piáo水瓢
piāo缥缈
piāo漂泊
téng奔腾
téng滕州
téng藤萝
从时间上说,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内容上说,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
从象征意义上说,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品读诗句: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体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遇到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勾画下来,一起讨论!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
2、“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侯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文中的“山”和“海”指的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手法
象征手法是艺术家把自己的感受情绪移到一定客观对应物上去,并不直接表达出来。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所得到的也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所包含的“意义”,即作者移入的情感。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有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3、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4、“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中的“终于”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是写山的颜色吗?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7、“今天啊”的“啊”字在朗读的时候可作重音强调,为什么?
8、“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②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为什么会扎下深根呢?
9、①“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②“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这些数量词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③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10、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11、小时侯和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12、“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中“枯干”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13、“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你有过困难吗?
当你面对这些困难时,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在山的那边
文章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总 结
  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战胜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在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点。
— 马克思
诗歌是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诗歌是宣泄情感的渠道。
诗歌是深情吟唱的旋律。
诗歌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
作业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①凝成( )②漫湿( )③一瞬间( )④海潮( ) ⑤种子( ) ⑥打了一个零分(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②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
③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④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3、填空
《在山的那边》作者_____,著有诗集《 》、《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4、将下列词语逐步拓展成短语、句子,每词至少拓展四次,所拓句子尽量优美。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一瞬间
5、请以上词语中至少两个词写成一段话。
6、填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即对___和自信。
(2)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脸。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的海。
7、如果听到下面的话,你能听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吗?请做简要回答。
邻居说:“你家小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得见他在弹琴。”
8、为下列句子加标点,使之符合括号里的语意表达要求。
A.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表示强调,雪是很多的)
B.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表示不相信北方冬天雪多)
C.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说明下雪是经常事)
参考答案
1、①nínɡ ②màn ③shùn ④cháo ⑤zhǒnɡ ⑥le
2、①发呆地想 ②隐蔽,不外露 ③吸引 ④喧闹沸腾
3、王家新 纪念
4、5略
6、(1)幻想 大海的热烈向往
(2)伏 痴想 隐秘 铁青 是海 信念 凝成
7、(参考)小明半夜弹琴影响了我们休息。(类似的话也可)
8、A.! B.? C.。
9、词语拓展示例:
喧腾——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皎洁的月光下,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拓展比较阅读: 山民 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比较赏析】
《在山的那边》写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这很显然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告诉我们: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只要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执着追寻,终将会达到完美理想的境地。
《山民》是一首带有某种哲理和探索性的诗作,如同一篇简史,或是一则寓言。诗人用近乎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民间写作和口语表达),给我们描述了山民渴望走出大山的心理历程——远方是什么?天外还有天吗?该诗以散淡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原生态的生活、类寓言的形式取胜。通过山民“他”的“惑”“想”“憾”,真切地表达了生息于狭隘、封闭、传统、禁锢状态中的人们“走出大山”、走向开放的愿望。
与《在山的那一边》中的“我”相同的是,诗中的山民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不满足于现实生活,但是,面对重重的群山,却又只是沉迷于想象,他“疲倦”了,他知难而退了,因为他觉得在他这一代实现不了这个愿望。庆幸的是,诗中的“山民”毕竟不同于他的父亲、他的祖先,他“想”了,这本身就是迈出了一大步!虽然“疲倦”,但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和儿子的儿子”身上,虽然“只是遗憾”,但这“遗憾”本身也是一种进步。有了“遗憾”,就有了迈向“大海”的“想法”,有了“想法”就不会再给“儿子的儿子”留下遗憾。
读罢这两首诗,在唤起童年的“梦”的记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的“梦”不能失去,在寻“梦”的征程中,我们要不畏艰险、奋然前行,去追寻我们理想的大海!
【能力训练】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山民》中“山民”心中的“种子”是什么呢?
2、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怎样理解“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这句话?
3、我的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什么意思?《山民》中“他只是遗憾”什么?
4、对于“山民”,有人说他是消极的,有人说他是积极的,你怎样看待?
5 、渡过这两首诗以后,你觉得你更喜欢那一首?为什么?请从语言特点、形象的塑造以及主旨等方面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比喻一个信念。妈妈说这句话是因为我的痴想疑问而提起,并不是特意告诉“我”。“山民”心中的“种子”是寄希望于他的后代能走出这大山。
2、因为“我”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当“我”爬过一座山后,发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一次一次的挫折使“我”一次一次地失望。
“山”这所以第一次使“山民”疲倦,是因为父亲的回答“山,还是山”,没有给他以“海”希望,只看见一个封闭、灰暗、压抑的世界。
3、“枯干”写出了我对大海(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海潮让我重新燃起了对见到大海(实现理想)的希望;“他”遗憾他的祖先没有想到“山”外面的“海”,自己这一代也就没有见到“海”的机会了。
4、可以结合诗的二三节理解。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