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六上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数学六上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27 09:57:43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本单元就是学习这三种统计图中的最后一种——扇形统计图。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例如,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此外,学生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本单元只要求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不要求画,相对来说,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基本的数据统计活动,体验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二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节约用水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课题
第二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来反映数据信息,能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熟练地作图,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既是对前面各种统计知识的汇总,又是对各种统计知识的拓展。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各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体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计图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等过程,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图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比较、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处理数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统计图的特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统计图?
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的统计图,知道了各类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和它们的特点。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回顾扇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师生交流: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回顾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生交流: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
(3)回顾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生交流: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提出新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2第(1)组数据。
师: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11年树木数量最多,200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1)呈现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先来用条形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
课件动态呈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2)呈现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师:从折线统计图中,你又读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引导比较: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2第(2)、(3)组数据。
师: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学生自主探索各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
(1)交流反馈第(2)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
师:第(2)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呢
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选择扇形统计图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统计表中的数据是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教师引导:从这些百分数中能看出什么 选择条形统计图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也能反映出各种树木多少的情况。
师: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两种统计图)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2)汇报交流第(3)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
师:第(3)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呢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
课件呈现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呢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
师:要反映绿荫小学校园内的树木情况,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统计图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不同的统计图,反映了绿荫小学校园内树木不同方面的情况。
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示数据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表示数据的多少,用连线的走向与倾斜程度表示数据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数据的多少,用扇形占所在圆的面积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你对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新的认识或想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所表示的数据,以及要反映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合理选用统计图。
师:小组讨论这些统计图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怎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呢 互相说一说想法。
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看出各部分数量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当一个连续的数量发生变化,要想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既要表示出数量,又要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我们在表示数据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集中呈现三种统计图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统计图表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条形统计图 能直观地反映出各个项目之间的大小关系 画图麻烦,纵坐标的单位长度比较难处理 各种生活、生产实际的图表
折线统计图 能很直观地反映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画图麻烦,纵坐标的单位长度有时比较难处理 反映生活、生产变化的趋势,例如股票走势图
扇形统计图 能较好地反映出部分与总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不能看出各个部分的具体数据 反映市场份额、生产所占的比例
【设计意图】新课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征,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整体回顾与比较,使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99“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师:从统计表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
学生都能从统计表中找到各种信息,但在选择统计图时,学生会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两种回答。
师:哪种更直观一些?
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学生自主读图。
(2)师生交流:这幅图和以往我们看到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从图中得到哪些有意义的信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条形统计图是学生以前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读懂图上的信息,这既是解答问题的需要,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一”第6题。
(1)学生读图,解答第(1)小题。根据计算结果,交流感想。
(2)第(2)小题,学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3)组织比较:同样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准确获取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能力和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能力。通过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进一步体会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一”第7题。
(1)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后交流。
师:怎样解答的?从图中获取的是哪些信息?
(2)完成两幅扇形统计图中有关信息的填写。
(3)组织比较:两幅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描述我国网民城乡结构情况,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练习,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准确地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之后的比较,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师:课后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一”第8题。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选择
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例2的第(1)小题时,由于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学生认为只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于是教师追问: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表示吗?(比如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确,虽然条形统计图在表示变化趋势时不如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但也可以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第二,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避免了思维固化,更深刻地理解有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比较不同的统计方法,只能说某种方法相对好一些,某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课题
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课让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浪费水的情况的严重性。使学生用计算等方式,通过一个小小的“滴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和节约用水的资料。
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浪费水的现象,用量杯测量并记录一定时间内一个水龙头的漏水量。
3.调查当地的自来水如何计费。
4.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优美的水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水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到处都需要用水。(出示课件)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
师:看了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地球上的水很多,到处都有水。
师:水资源确实很丰富,是不是用不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课前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会说到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浪费水的现象。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师: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会说,有的地方很缺水,水分布不均,水资源很宝贵,等等。
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确定研究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课前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学校的水龙头,如果每个水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水龙头这样漏一天的水,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全班交流。
师:看来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水龙头漏水量?
学生会说平均数。
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的讨论完成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P106条形统计图)
课前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测量其一定时间内漏水的体积,旨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每个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不同,所以没有规定统一时间。可能有的学生统计的是1分钟的漏水量,有的学生统计的是10分钟的漏水量。在问题“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一样吗?”的指引下,学生会想到为了便于比较和统计,需要统一时间和水的计量单位。
3.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1)平均每个水龙头1小时的漏水量是多少?一天呢?一年呢?
(2)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根据1m3水的质量是1t,算一算全校一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3)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4)平均每吨水价为2.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
(5)如果1个人1年要用30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
4.生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提醒要关注的地方。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要说的?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生课前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一样吗?”“用什么数来代表不同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等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量与计量、统计等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的过程,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建议每人写一份节约用水倡议书。
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
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生活典例。让学生知道节约用水需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调查时想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活动效果非常好。但课堂上,学生计算花了好长时间,以后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器。还有完成教科书P106的统计图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思考“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用什么数表示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情况更有代表性呢?”引导学生选择平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时,因为学生只学均数,讨论不够,这块还要加强,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在统计推断中的重要作用。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课题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过程与方法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的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自由表达,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1的情境图。
师:六(1)班的同学跟你们一样,也喜欢各种运动,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跳绳、踢毽……
2.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师:下表是他们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出示课件)
六(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统计表
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统计表,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运用旧知识处理数据。
师: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会将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逐步引入扇形统计图。
师: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呢?
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核对。
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师: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表示人数、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讨论后留下表示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这样的统计图用什么图形来表示比较合适?
会有部分学生想到扇形统计图。
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由条形统计图逐步引入扇形统计图,使学生感受统计图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P97扇形统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如果我用这样一个图来统计六(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整个圆表示全班人数,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师小结: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板书)
2.完善扇形统计图。
师: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个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师小结:扇形的大小跟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多少。
3.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会说,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知道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师: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选择、补充,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4.尝试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97“做一做”。
师:你能看懂这个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会说,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师: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课件呈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00“练习二十一”第1题。
师:在这个问题中,整个圆表示什么?
整个圆表示1天的时间,即24小时。教师指出“24小时”是一个隐蔽条件。
(1)组织学生算一算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
交流:怎样算的?还得到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继续看图,说一说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3)小组内交流每个人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相互评价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一”第3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组织交流:第(1)小题,你是怎样想的?第(2)小题,怎样估算教室内空气体积 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 ?
第(2)小题,学生可能直接估教室内空气的体积,即直接报一个数据;也可能先估教室的长、宽、高,然后算一算体积大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估法,帮助学生明白:估不是随便猜,估也是有方法的。后一种估法比较合理。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一”第4题。
(1)读取信息。
师:你知道我国的地形有几种吗?你知道哪一种地形的面积最大吗?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计算各种地形的面积,填写统计表。
(3)指名报答案,每名学生核对统计表中填写的数据。
师:根据统计表知道些什么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得的是各种地形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几,从统计表中获得的信息是各种地形的面积,会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4.教科书P100“练习二十一”第2题。
课件边呈现问题,教师边提问,师生交流解答。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计支出2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认识扇形统计图,在看懂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特点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以上练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统计图中的信息作简单分析的能力。这里的分析,不是停留于对信息的直接引述,而是计算、比较、估计、判断、解释以及通过类似“你能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分析,促进学生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由学生喜欢的运动引出扇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虽然已有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但对于扇形统计图还不能主动接受它的特点,对它的认识也不是很积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促进学生迁移类推。例如,整个圆表示全体人数,相当于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占30%,就相当于把整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了其中的30份,以此引导学生在理解每个扇形具体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