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年、月、日
课题
看日历(一)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
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可以提示: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教师板书日期。
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2.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教师提问: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看日历(一)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第七单元 年、月、日
课题
一天的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2.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
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是前几天老师收到的一条短信,为什么老师没有在上午9点接到自己的朋友呢 (课件出示短信:我将乘坐G527次列车今天7点到保定站,在车站口等我,不见不散)
学生可能会说:
老师的朋友没有说清楚是上午7点还是晚上7点,老师当然接不到他了。
上午有7点,晚上也有7点,没有说清楚具体的时间,所以老师没有接到自己的朋友。
师:看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把话说严密,否则关键时刻会耽误事的。你能帮我的朋友修改一下信息吗
生:我将乘坐G527次列车今天晚上7点到保定站,在车站口等我,不见不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你觉得怎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
生:像广播中那样采用24时记时法就很好啊。
师:真聪明!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24时记时法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到需要一种记时法来避免这种误解,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想法。】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看一看,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生1:凌晨1时,淘气在睡觉。
生2:下午1时,淘气在看书。
生3:下午1时,可以表示为13时。
师:是啊,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
学生可能会说:
在电视节目预报中一般是应用24时记时法。
在大商场、大饭店门口张贴的营业时间,一般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
在邮箱上标出的取信时间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
……
师:你知道夜里11时,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吗
生:夜里11时就是23时。
师:15时用普通记时法怎样表示呢
生:15时就是下午3时。
师:跟同桌这样互相说一说,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之间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相互转换的游戏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在刚才的游戏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在具体时刻的前面必须有表示限制性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
生2:中午12时前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需要在前面加限制性词语“凌晨”或“上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直接去掉限制性词语即可;中午12时之后的时刻,把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要去掉前面的限制性词语,然后表示具体小时数的数字加12表示小时数,分钟数不变。如下午3:04,就是15:04。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你能尝试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取信时间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吗
生1:第二次取信的时间14时就是下午2时,第三次取信的时间18时30分是下午6时30分,中间经过的时间,我们可以在钟表面上数一数,知道是4时30分。
生2:我们可以直接推算出来,从第二次取信的14:00,到第三次取信的18:30,中间有15、16、17、18,4时,加上30分是4时30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这里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改写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从课堂中走到了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可以用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生2:我知道了怎样改写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
……
师:时间很重要!我们就应该遵守时间、珍惜时间。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
【设计意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时间尤其是遵守时间,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有的素质。】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普通记时法和24小时记时法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第七单元 年、月、日
课题
看日历(二)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 闰年呢 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生2:大月有31天,一年有7个大月,所以31×7=217(天);小月有30天,一年有4个小月,所以30×4=120(天),平年2月有28天,所以一年是217+120+28=365(天);闰年的2月多1天,一年就是366天。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知道了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
知道了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
板书设计
看日历(二)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第七单元 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秒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理解离他们的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知道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互换;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会安排时间表等。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还介绍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些较小的时间单位,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感性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在广播、交通等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甚至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所以这些内容的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表述不严密或者说受到具体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用普通记时法叙述时,丢掉限制性词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经过时间的推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时、分、秒之间是60进制,而不是10进制,学生会更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
3.体会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看日历(一)
第二课时 看日历(二)
第三课时 一天的时间
第四课时 时间表
练习课第七单元 年、月、日
课题
时间表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
2.能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定时间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表,了解时间表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早晨8点北京的小兰已经开始上课了,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早晨8点才刚刚起床穿衣服。
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师: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我国最东边的上海看到了日出的时候,我国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光的夜晚。所以当北京的小兰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时差关系,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看一看“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和“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说一说有什么异同。(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两所小学上课时间表)
生1:上午8时小兰正在上课,而新疆的古丽刚刚起床。
生2:古丽上午10时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也是40分。
生3:北京启明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1:35~13:00;而新疆民族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3:35~15:00。
……
师: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下面哪个时刻 你是怎么知道的 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钟面图)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想知道小兰和古丽第二节课看表看到的是哪块表,就必须知道她们各自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根据时间段来确定第二节课的时间范围,就能知道她们各自看到的是什么时刻的钟表了。
因为小兰的第二节课是8:50~9:30,只有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9:1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小兰看到的应该是第一个钟面;古丽上第二节课的时间是10:50~11:30,只有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11:2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古丽看到的应该是第三个钟面。
师:第二个钟面上是什么时间 这时候的小兰和古丽可能在干什么
生: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间是8:45,这时候正是北京启明小学第一节课后的课间活动时间,小兰可能在跟同学们进行课间游戏呢;新疆民族小学是从10:00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所以这时候的古丽可能还在家做上学前的准备呢。
师:分析得有道理。你能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先自己试一试,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己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补充时间表的 先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生1:小兰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我们已知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所以第五节课的时间是13:00~13:40;第五节课之后是1时的大课间,即13:40~14:40;这样第六节课的时间是14:40~15:20。时间表如下:
北京启明小学的上课时间表:第五节 13:00~13:40
大课间 13:40~14:40
第六节 14:40~15:20
生2:古丽说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也是40分,所以第五节课的时间是15:00~15:40;之后是10分的课间活动,然后是第六节课15:50~16:30;最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所以就是16:30~17:30。时间表如下: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第五节 15:00~15:40
第六节 15:50~16:30
课外活动 16:30~17:30
【设计意图:感知作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做好铺垫。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作息时间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设计意图: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到作息时间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作息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时间表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