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长江两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长江两岸》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2-10-08 19: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学 郭佳
学习目标
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 ( http: / / www. )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龙船调》,能够感受其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尝试表演。
学习重点
在体验我国民歌的基本情绪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
学习难点
演 ( http: / / www. )唱歌曲《龙船调》时,注意男女生角色的配合。
学习方法
演示、欣赏、体验、讲授、互动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设置悬念:师生伴奏共同演唱歌曲《我的祖国》片段“一条大河,波浪宽……“
师:歌曲中“一条大河”指的是我国那条河流?
生:黄河、长江…
师:揭晓答案“长江”。
新课学习
探索江南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最长、水流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自然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养育了一方儿女,今天我们就到长江两岸去体验那里的江南民歌风情!
欣赏两段民歌视频并提问:哪一段属于江南民歌?如何判断?
A《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B《浏阳河》
请学生回答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师:A段音乐质朴粗犷B段音乐委婉柔美,显然B段音乐是 ( http: / / www. )江南民歌。
继续提问: 为什么地域不同,其音乐差别也那么大呢?
教师总结;江南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自然景观秀丽,人们聪颖细致,因此音乐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
(二)分析湖北民歌《龙船调》
1.欣赏第一遍,思考问题
a.歌曲的速度、情绪如何?
b.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情景?
c.湖北民歌《龙船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再次欣赏,分析歌曲
a速度稍快,情绪轻松、欢快
b歌曲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 ( http: / / www. )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
c开头采用了山歌的曲调,高亢而明亮,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加深了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
(三)民歌大家唱
《龙船调》是湖北 ( http: / / www. )民歌,民歌就是人民之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留下的智慧结晶,民歌内容以表现生活气息为主,因此歌曲采用湖北方言演唱,其歌词具有地方性。
教师范唱,并提问:歌曲中“咿呦喂”、“金哪银儿索”、“那阳鹊叫哈捎着鹦哥 啊 捎着鹦那哥”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
教师指导用湖北话念歌词,注重男女角色念白的情绪。
教唱歌曲,并纠正湖北话“河”“过”等字的发音。
跟琴演唱,继续指导男女生角色念白的情绪。
完整的、饱含情绪的演唱歌曲。
(四)Show ( http: / / www. )time实践环节
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名同学扮演“艄公”、另一名同学扮演“妹娃子”!
三、课外拓展
1.出示地图,同学们找到“湖北省”的位置。
2.欣赏宋祖英老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版本。
四、教师总结
巍 ( http: / / www. )巍中华魂,一个国家要想向世界宣扬自我,必定要展示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音乐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正发挥着他的积极作用,我国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他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同学们主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热爱我国的民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了解江南音乐特点,学唱湖北民歌《龙船调》,本课涉及到民族文化,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导入部分使用了大家熟悉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也采取熟悉的歌曲,易于学生分析。根据课标要求,《龙船调》本是一首欣赏作品,并没要求学唱,但由于歌曲旋律优美,互动性强,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于是将此歌曲作为重点学习,从反馈上看学生兴趣较浓厚,掌握也较好。不足点是该班学生较活跃,虽然回答积极,配合较好,但是在“show time”环节两位学生表演时有同学起哄,纪律有些不理想,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很高涨,歌曲学的也很快,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