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2课时耳与听觉(课件+教案+素材,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2课时耳与听觉(课件+教案+素材,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21:07:45

文档简介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指导书
主备人: 工作单位:
课 题 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2课时耳与听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耳的结构以及与听觉形成的关系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模型、拼图、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导入 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提问:同学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优美的声音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耳与听觉。 二、授课 活动一:观察耳的结构 (一)自主先学:(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47页及54-55页,并仔细观察图16-14。 2.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并标注疑问。 3.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可以在书本上标注问题的答案) ⑴组织学生观察耳的结构模型,说一说耳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各个部分又包括哪些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耳,并结合耳的结构模型,说一说耳的结构) ⑵内耳受到感染时,很可能会使人失去平衡而跌倒,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⑶总结归纳耳的结构及功能,完成课件上的连连看 (二)组内互助:(时间2分钟)组内研讨,统一答案 (三)汇报展示: 分小组回答课件中设置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回答完毕,教师组织学生两两结合,进行互相提问,如一个同学提问另一同学耳的某一结构及功能。 过渡:这些结构又是如何形成听觉的? 活动二:探究听觉的形成 (一)自主先学:(时5分钟) 1.阅读课本47页最后一段,并观察48页图16-15。 2.在课本上勾画出你获取的新知识。 3.请组内汇总获取的新知,并尝试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可以在书本上标注问题的答案) ⑴播放听觉形成的小动画,构建听觉形成的路径图。 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⑶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完成PPT中的“考考你” (二)组内互助:(时间2分钟)组内研讨,统一答案 (三)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重点阐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活动三:耳的卫生保健 (一)自主先学:(2分钟) 1.阅读课本48页最后一段及49页。 2.在课本上勾画出你获取的新知识。 ⑴展示图片分析图片中的现象与耳的哪一结构有关? ⑵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总结为了保护耳与听觉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二)组内互助:(时间2分钟)组内研讨,统一答案 (三)汇报展示:小组代表总结归纳 三、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1.为什么当飞机起飞或下降时,乘客有时会觉得鼓膜难受,此时连作几个吞咽动作可以减轻不适感? 2.有人出车祸后,听不到声音了,但医生检查后发现耳朵完好,听神经也完好,那是哪里损害了呢?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四、完成知识梳理 1.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知识梳理”模块; 2.校对答案;学生诵读掌握。 五、限时练习 达标检测:(5分钟)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A.听觉中枢 B.听神经 C.鼓膜 D.耳廓 3.声波传送到听中枢的正确顺序是( ) 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道→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4.咽鼓管是咽部与( )相通的管道。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鼻 5.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大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 C.保持半规管的平衡 D.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6.右图为耳的结构模式图,具有听觉感受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29张PPT)
第16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耳与听觉(2)
学习目标
1、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耳的结构以及与听觉形成的关系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耳,参照耳的模型和课本P47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了解耳的结构。
活动一:观察耳的结构
外耳
内耳
中耳
耳分为三部分:____、_____、_____。
外耳
中耳
内耳
思考:
1、耳的各部分分别又包括哪些结构?
2、各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3、内耳受到感染时,很可能会使人失去平衡而跌倒,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耳 郭
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将手作杯状放在耳后,会感觉声音变响,就是因为手比耳廓大,能收集到更多的声音。
耳郭还可以帮助辨别声音的来源方向。不过人类耳廓的运动能力已经退化,只能依靠转动头部来寻找声源的位置。
外耳道
外耳道约长2.5~3.5厘米,将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到中耳,还具有防止外物侵入和保护中耳的作用。外耳道的皮肤有耵聍腺,其分泌的耵聍与皮脂及脱落的表皮混合形成耳垢,可以抑制外耳道的细菌和真菌。
外耳道
鼓 膜
鼓膜略呈椭圆形,是一张富有弹性的半透明的银灰色肉质薄膜。鼓膜厚度只有1/10毫米,像一张薄纸那么薄,平均面积约70平方毫米。鼓膜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产生共振,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相连的听小骨。
鼓膜
鼓 室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小房间,容积约为1立方厘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还有与外界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
鼓室
听小骨
中耳有3块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可将声波的振动作用放大20倍,并传至内耳。
咽鼓管
咽鼓管是由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的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中耳内的空气跟外界空气相通,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咽鼓管平时封闭,吞咽和打呵欠时张开。

耳 蜗
耳蜗是一条螺旋盘绕的管道,形似蜗牛,所以叫做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转变成相关的神经冲动。
耳蜗
前庭和半规管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微弱的刺激就能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症状;而功能良好的人,则能耐受一般车船颠簸,并无不良反应。
前庭
半规管
耳 的 结 构
外耳
鼓 膜
听小骨(3)
鼓 室
耳 蜗
半规管(3)
前 庭
耳 郭
外耳道
位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把声波还原为振动)
(传导振动)
中耳
内耳
总 结: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传导声波
收集声波
传递并放大振动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有听觉感受器
与身体平衡有关
活动二:听觉的形成
听神经
声 波
耳 郭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耳 蜗
听觉中枢
外 耳 集 音
中 耳 传 音
内 耳 感 音
耳在参与听觉
形成中的作用
听 觉 的 形 成
振动
传递并放大
听觉感受器
传导
图片中的现象与耳朵的哪些结构有关呢?
活动三:耳的卫生保健
耳的卫生保健
阅读P48资料分析,完成下列讨论题。
1.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们能帮助聋哑人做些什么呢?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5.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应该怎样做?
6.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2017年爱耳日主题是: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我国把每年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为什么当飞机起飞或下降时,乘客有时会觉得鼓膜难受,此时连作几个吞咽动作可以减轻不适感?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有人出车祸后,听不到声音了,但医生检查后发现耳朵完好,听神经也完好,那是哪里损害了呢?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2、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A.听觉中枢 B.听神经 C.鼓膜 D.耳郭
3、声波传送到听中枢的正确顺序是( )
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觉感受器→ 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道→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达标检测
B
C
C
4、咽鼓管是咽部与( )相通的管道。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鼻
5、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大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
C.保持半规管的平衡
D.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6、 右图为耳的结构模式图,具有听觉感受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达标检测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