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2021-2022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2021-2022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2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17:20:03

文档简介

初一生物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1-10 DBBAD ABADD
11-20 AADAA CDDAC
21-30 CCABD DADDC
31.(1)【⑦】粗准焦螺旋 【③】物镜
(2)【⑤】遮光器 【⑥】反光镜(3)【⑧】细准焦螺旋
(4)左上 (5)L
32. (1)竞争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环境影响生物
(3)生物影响环境 (4)生物适应环境
33. (1)生态因素 (2)五 草→鼠→蛇→鹰
(3)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自动调节
(4) 蛇 捕食与竞争 (5) 太阳能
(6) 逐步消耗 反复循环
34.(1)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潮湿和干燥 土壤的潮湿程度 对照 5
(3)B (4) 1 9
(5)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 不行 误差大,偶然性大
(7)放生
35. (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初一生物期中测试题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合计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座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按照要求把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或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红色文字根据需要设计或者去掉)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小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蘑菇 C.病毒 D.珊瑚
2.草原上,一群旱獭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逃离险境躲进附近的洞内。旱獭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3.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个体
4.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
A.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 B.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一头母牛生出活泼可爱的小牛犊 D.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会自然下垂
5.下列不属于调查过程中的必需环节的是(  )
A.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制定调查方案
C.对调查过程如实记录 D.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一编号
6.某生物小组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时,将其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他们分类的依据是 ( )
A.形态结构不同 B.生活环境不同 C.用途不同 D.个体大小不同
7.动物科学家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大熊猫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8.“雨露滋润禾苗壮”,这句话体现了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光 C.温度 D.空气
9.自然环境中,二月兰多在春天开花,菊则在秋天开花。影响它们开花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 B.土壤 C.水分 D.光照
10.下列有关生命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仙人掌的叶呈针刺状,生物能适应环境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疏松土壤,生物能影响环境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生物能适应环境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1.1966年,Chamaier经研究发现,美洲西部的某种蜥蜴的卵在26-27℃下孵化,其子代97.8%为雌性;在29℃下孵化,其子代100%为雄性。这是第一次关于____对爬行动物性别分化的影响的报道。( ) A.温度 B.生物因素 C.光照 D.水分
12.下列哪一实例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大雁南飞 C.青蛙冬眠 D.清风半夜鸣蝉
13.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14.诗“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叶化作“春泥”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阳光
15.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看待的是(  )
A.一片桃树 B.一片果园 C.一条小溪 D.一块农田
16.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无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自动调节力越弱
D.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丙
C.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丁
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
1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B.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C.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20.在食物链a→b→c→d→e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生产者,bcd是消费者,e分解者,数量最多的是a
B.该食物链中仅有能量流动,没有物质流动
C.当某种原因使c大量增加时,短期内将导致a、d、e随之增加
D.当有毒物质被a吸收后,直接以a为食的b,其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的浓度最高
21.右图是4种生物构成的能量金字塔示意图,d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A.人 B.鲈鱼 C.浮游植物 D.浮游动物
2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湿地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C.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作用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3.小明绘制了家乡某个池塘的食物网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中所有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C.河蚌和水蚤只存在捕食关系
D.河蚌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河蚌
24.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
25.在一含有鹿、狼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了,鹿的数量将(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26.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27.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目镜和物镜的最佳组合是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0×
C.目镜10× 物镜45× D.目镜10× 物镜15×
28.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象A变成图象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将5倍目镜换成10倍目镜
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③将10倍目镜换成5倍目镜
④向左上移动玻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①
29.如图所示的是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若要在此光学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则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30.小林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中,不科学的步骤是( )
A.取一个纸盒并在盒底铺一层湿润的细沙。
B.在纸盒左右分别盖上透明玻璃板和不透明的黑纸板。
C.选取2只健康的鼠妇分别放在纸盒的左右两端。
D.重复3次,观察并记录每只鼠妇的活动情况。
初一生物测试题
第Ⅱ卷(填空题,共 大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31. 观察显微镜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下降镜筒,需要转动[ ]_ ,眼睛一定要看着[ ]_ _。
(2)若室内光线较暗,可以调节
[ ]_ _和[ ]_ _。
(3)找到物像后,欲将物像调整清晰,需调节[ ]_ _。
(4)如图2,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 _方移动。
(5)如果玻片标本上的是“7”,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
32.(5分)为打造“花园式学校”,同学们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治虫和清除杂草。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清除杂草能有利于花草树木更好地生长,说明杂草与种植的花草树木存在着__ __ _关系。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校园中的植物根系一般较浅,但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从骆驼刺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来看,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33.(11分)下图中,图一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 __。
(2)图一中,食物链有_____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 ____和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4)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 _,鹰与此生物的关系_______ ____。
(5)图一中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由____ ___提供。
(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而物质则可以 。
34.(1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我们知道鼠妇经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计划: 每个小组材料用具有10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以横轴中线为界,在铁盘内一侧放上一层湿土,一侧放上一层干土。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__。目的是设置_________实验。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________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3)实施计划:请在右图的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出合适的装置 ______
(4)分析数据:该组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燥 0只 2只 2只 0只 1只
潮湿 10只 8只 8只 10只 9只
该组同学的5次数据中,在干燥处的鼠妇是_____只,在潮湿处的鼠妇是_____只。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7)做完实验后,实验中所用的鼠妇应当做什么样的处理?_________
35.(4分)请用生物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 。
(2)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 。
(3)人跑步出汗,大树秋天纷纷落叶,体现了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7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