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中测试题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合计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座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按照要求把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地球自转,纬度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差 B.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一天
C.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 D.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的方向一致
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的长度全都不相等
C.纬度的数值范围是0°—180° D.本初子午线和0°经线指的是同一条经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图中地理坐标(50°N,60°E)的地点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中纬度 B.乙地位于高纬度 C.丙地位于南半球 D.丁地位于西半球
5.要绘制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下列比例尺所示范围最大的是( )
A. B.1:300000 C.1/30000000 D.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6.下列关于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多于海洋面积
C.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多于陆地面积 D.南、北半球的海、陆面积比都大约为7:3
7.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2018年2月2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5级地震
D.2018年7月30日,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突发泥石流灾害
8.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四季如春B.清明时节雨纷纷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东边日出西边雨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温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9.“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
A. B. C. D.
10.“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多暴雨,造成城市积水严重
C.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 D.气温回升,适宜山区踏青
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1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A. 同一纬度,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
B.同一纬度,陆地气温均高于海洋
C.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比南半球中纬度平直
D.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3.一年中,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分别是( )
A.1月和7月 B.2月和8月 C.7月和1月 D.8月和2月
下表为我校气象站某天2:00、8:00、14:00、20:00四个时刻观测的气温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气温(℃) 6 18 8 12
14.上述四个时刻,14:00记录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这天气温日较差大概为( )
A.10℃ B.12℃ C.小于10℃ D.大于12℃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7.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
18.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
下表为某地2018年各月气温平均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3 25.2 24.8 22 19.4 16 13.2 15 18.1 19.8 23.4 25.4
19.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13.2℃ B.12.2℃ C.14.8℃ D.16℃
20.和表中数据匹配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是( )
A. B. C.
初一地理期中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1.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各点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___。
(2)A,B两点,__________点先迎来黎明。
(3)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__________,该线上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现象,该纬线长度约为 千米。
(4)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
(5)北极圈是北寒带和____ _____带的分界线。
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A点的经纬度是__ 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 ___点。
(2)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__ __处,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南半球处在_ ___季。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威海的白昼将变_ ___(长/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 _(增加/减少)。
(5)当我们操场旗杆影子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处,此时我们当地的节气是 。
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地形部位名称:
B是_____________;D 是 。
(2)同一时间测得A与B两地的气温相比较,_______地气温更高。
(3)A地位于王庄的_____________方向,若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 ____千米。
(4)下图是沿上图中____ __(aa′或bb′)剖面绘制而成的
(5)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 __
(6)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___________________米之间。
24.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C__ ___,F __ ___。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②___ __,③___ __。
(3)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 ___。(填字母)
(4)图中大洲 A 和 C 的分界线是___ ______;大洲 D 和 E 的分界线是____ _,其沟通了_ ____洋和__ ___。
25.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读图“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美洲板块、__ _ _板块和_ 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2)___ _(填名称)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请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以下现象:
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__ 。
b.我国台湾岛多地震:___ _。
(4)中国主要位于__ __板块,图中①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形成是_ ___板块与__ __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26.读我国某年3月20日天气形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此时,A处的风向是_________,风力是_________级。
(2)此时,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天气为_____ ____。
(3)此时,雨夹雪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部和_________部。
(4)B处的特殊天气是_________。这类天气除受自然因素影响,人为原因主要是___ ______。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6页,共6页初一地理期中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D 3.C 4.A 5.C 6.C 7.D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B 16.C 17.D 18.B 19.B 20.B
二、综合题(共50分)
21.(8分)(1)C、D (2)B (3)赤道 两 4万
(4) 极昼 夏至 (5) 北温带
22(9分)(1) 23.5°N,90°E B (2)甲 昼长夜短(3) 春
(4) 长 增加 (5)丙 冬至
23.(9分)(1)山谷 陡崖 (2)B (3) 西北 8
(4)bb′ (5) B 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6)300米——350米
24.(9分)(1) 非洲 大洋洲 (2) 太平洋 大西洋
(3) CAEF (4)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太平 大西
25.(8分)(1) 亚欧 太平洋 (2)太平洋
(3)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地中海不断缩小 我国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或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
(4) 亚欧 亚欧 印度洋
26.(7分)(1) 西北风 6 (2)大雨(3) 东北 西北
(4)沙尘暴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严重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