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021-2022第一学期(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word+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021-2022第一学期(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word+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17:40:14

文档简介

初四化学期中测试题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合计 70 分。考试时
间为 8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座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相对原子质量:Na:23 Cu:64 K:39 C:12 O:16 H:1 Cl:35.5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 10小题,共 20 分)
一、我来选择(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的是( )
A.溶液质量分数 B.溶液的 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2.实验室制取 CO2的残余液中含有少量盐酸,为了获得 CaCl2溶液,向其中加入石灰石。下列图象
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3.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也生成红
褐色沉淀,因此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碱溶液可以生成红褐色沉淀,上述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
是( )
A.演绎 B 归纳 C 分类 D 观察
4.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 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
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克)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克)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 18 克
试卷第 1页,共 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
B.二、三、四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分别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 时,将 g 甲物质放入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
D 在t1℃时,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6.下列是分析已变质 NaOH 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1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石灰水中
2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滴加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3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滴加盐酸,用 NaOH 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4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7.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8.要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 200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B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入 NaOH 溶液
D 除去 KNO3溶液中的 KCl 加适量的 AgNO3溶液,过滤
试卷第 2页,共 6页
10.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
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第 2 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 36 分)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我们生活在物资的世界,学习化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应用物质,下列现象都是由化学变
化引起的:
①工业上用石灰水和纯碱溶液制取火碱②利用可燃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③纯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红,具有很好的清除油污的效果④不能用铝制易拉罐盛食醋,会腐蚀容器
(1)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名称 金属铝 二氧化硫 烧碱
化学式 Ca(OH)2
构成物质微粒 Na+,CO 2﹣3
物质类别
(2)物质的宏观变化和微观实质
宏观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的结果,请写出变化②和变化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 、 ,
变化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名称是 ,请另写一个与反应①的反应物不同,但反应
实质相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2.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请根据下列碱的用途所体现出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分
类。①用石灰浆刷墙壁 ② 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③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熟石灰和氯化
铵制取氨气 ⑤用烧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硫
性质 用途(填序号)
能与酸反应 如:
能与 反应 如:碱的化学性质
如:
能与 反应
试卷第 3页,共 6页
13.人们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水等物
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会借助多种科学方法,提高研究效率。例如: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
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比较是指对比
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_____ 色等,
据此,我们可以(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 出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构成粒子进行(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相似
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组成中含有(填粒子符号)______。
+
(2)氢硫酸(H2S)的水溶液中含有 H ,利用(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方法,我们可以预
测氢硫酸溶液能与下列(填序号)____发生反应。①氦气②熟石灰 ③铜 ④稀盐酸 ⑤氧化铜
15.2021 年 6 月 8 日是第 13 个“世界海洋日”,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
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______。
〔2)海水晒盐。通常釆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
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 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12溶
液、过量的 Na2CO3溶液、过量的 NaOH 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
的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 __。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 NaCl 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
种物质是____ __(写化学式)。步聚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
试卷第 4页,共 6页
侯氏制碱法制取的纯碱经常含有氯化钠杂质,如何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16.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小组同学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
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pH 7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液滴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 (填“>”、“=”或 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
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 “<”) 过量了
液的 pH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
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
甲组实验:探究 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 CuSO4 溶液时没有出
现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 CuSO4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
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探究 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向稀硫酸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 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 BaCl2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
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三、科学探究题(共 9 分)
17.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 A、B、C、
D 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
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
试卷第 5页,共 6页
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 A 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 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
(4)要证明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相关推理
(5)若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
操作:①取 15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③
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不计滤液损失)
105 65 15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到 0.1%)
②另取样品溶于水,若要除去杂质获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然后______(填
操作名称)即可。
四、计算题:(5 分)
18.小慧称取 20g 某氯化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 50g 水使氯化铜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①
CuCl2 +2KOH=2KCl+Cu OH 2 ,氯化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试计算:
(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 6页,共 6页
试卷第 7页,共 1页初四化学期中测试题答案
1.C 2.B 3.A 4.A 5.D 6.B 7.A 8.B 9.D 10.A
注意:除了标注的以外,其余一空一分
11.(略)(共五分)
CH4+2O2=CO2+2H2O 2Al+6CH3COOH=(CH3COO)3Al+3H2
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 Ba(OH)2+K2CO3=BaCO3+2KOH
12. ②③ 、非金属氧化物 ①⑤ 某些盐 ④
13.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K2CO3+Ca(OH)2=CaCO3+2KOH
14.(1)红 归纳 比较 H+ (2)演绎 ②⑤
15.(1)Mg(OH)2+2HCl=MgCl2 +2H2O ,对氯化镁进行了富集。
(2)蒸发,完全除去钙离子和过剩的钡离子
(3)NH3 CO2 2NaHCO3=Na2CO3+H2O+CO2
(共两分)取样品,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有氯化钠。(或者加入足量的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1)<7 (2) 2NaOH+H2SO4=Na2SO4+2H2O
(3)可以,不可以,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
17.(1)B (2)有气泡产生
(3)CaCl2+Na2CO3=CaCO3+2NaCl
(4)(2分)取样品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其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若变红,则氢氧化钠剩余,说明部分变质。
(5) 19.7 70.7%(2分) 适量的石灰水 过滤
18. 13.5克 (2分)14.9% (3分)初四化学期中测试题答题纸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填空题
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
(2)物质的宏观变化和微观实质
物质名称
金属铝
氧化硫烧碱
化学式
构成物质微粒
物质类别

用途(填序号)
能与酸反应
碱的化学性质
能与反应
能与
反应
14.(1)
(3)
写化学式
卷第
科学探究题
(3)
(4)
(5)
(保留到0.1%)
四、计算题
卷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