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篇课文配套朗读资源请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18.牛和鹅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3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童年的“我”在亲身经历中成长的过程。
5.通过反复读议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童年的“我”在亲身经历中成长的过程。
2.通过反复读议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
3.能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
2.能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重点)
3.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童年的“我”在亲身经历中成长的过程。(难点)
4.通过反复读议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导入形式: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板书 《牛和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1-4自然段。 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牛怕人,鹅不怕人。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板书 从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小结: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的?小组交流。 预设: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 对牛-欺负) ②三个“敢”(敢、甚至敢、还敢)写出了什么? “拍、摸、触、扳、骑”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什么? 三个“敢”写出了人们对牛的态度;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我们”对牛一点也不害怕,为所欲为。 3.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鹅的? 预设: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板书 对鹅-害怕) ② “完全两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完全两样”体现了我们对待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衔接、过渡非常自然。 ③两个“才敢”写出了什么? 两个“才敢”写出了我们对鹅特别害怕。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①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马上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看出我走路很轻、慢,可见我的“怕”,有动作和心理描写。 (板书 逃跑) ②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又哭又叫”写出了“我”极度的慌乱和恐惧。 (板书 被鹅咬住 呼救)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狼狈不堪) 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里。 2.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①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竖起头、侧着眼睛、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一摇一摆”“神气”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看出了鹅见到我们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②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跑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词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③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看出了当时“我”的胆怯和无助。 3.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朗读指导: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4.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出示课件】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5.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①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一把握住”一是看出金奎叔力气大,根本不怕鹅,并且很轻松地抓住了它;二是看出金奎叔看到鹅这样欺负小孩子,心里很急切,也很恼火。 ②其余三只鹅也害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6.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朗读指导: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①虽然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 引导学生思考两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各有什么看法?以接读的方式理解含义。此外还要引导读懂“我”对牛不再欺负了。 小结: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板书 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 ②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可见,金奎叔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出示课件】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设计意图: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叔的话”。(教材课后题第2题。) 2.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丢失的骆驼》 《牛鹅换眼》三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七、课后作业(选做)
板书设计
18 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 觉得人比鹅小, 我们比它强!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
逃跑
被鹅咬住 呼救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到“我”害怕鹅和“鹅”的威风形象。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进行讲解。例如:三个“敢”让学生体会出了人们对牛的态度;“拍、摸、触、扳、骑”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我们”对牛一点也不害怕,为所欲为。
不足之处:
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鹅的知识了解太少,我课前准备资料不充分,学生对鹅的形象了解起来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