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篇课文配套朗读资源请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一)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认识“延、昔、笋、茅、炕、旦、媚”等字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结合资料,明确追寻延安的内容。
(三)借助资料袋,查阅资料,领会“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事件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四)利用略读提示,了解诗歌学习的方法。
介绍延安。出示一组延安图片:谁来结合预学单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延安?学生交流反馈。板书: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各地进步青年却纷纷奔向延安,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追寻延安。板书:我把你追寻
学生齐读课题,谈疑惑。
预设:为什么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的什么?怎么追寻?
那就让我们带着“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板块二:朗读诗歌,再识“延安”
1.阅读“略读导语”,明确阅读要求。
梳理要求后课件呈现: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3)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能从这三方面入手,习得诗歌学习的方法。
2.指引方法——有感情朗读诗歌。
我们知道,要想把诗歌读得有感情,要做好哪几步?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读准字词
出示字词,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出示图片,图文结合识词:镢头、土炕、窑洞;通过找近义词方法识记:昔日、奥秘;发挥想象理解:雨后春笋、满目琳琅。
(2)读好停顿
师读,学生划节奏。
生练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3)把握大意
理清结构:借助预学单反馈。
明确语文要素:借助主要事件了解文章内容。
我们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4)体会情感
要想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情感很关键,只有体会了,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
板块三:追忆历史,细识“延安”
1.阅读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读好停顿。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反馈: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延安,比作燕子和小树,追寻春光和雨露太阳。
(4)为什么要用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呢?
(5)体会情感,交流:这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象征,有种愉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6)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2.梳理事件——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1)作者在追寻延安的什么?默读诗歌,圈出关键词句。板书:追寻
(2)学生反馈,相机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3)发现修辞:排比。指名朗读,提示加强语气。
(4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其实就是借助上述事件来体现的,下面我们自主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合作活动(一)
1.默读第二小节,圈出有关延安的典型事件。
2.结合预习单搜集的资料,分享四处意象背后的革命故事。
3.体会每件事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
(6)交流反馈。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
(7)出示图片、影像资料,加深体验。
(8)借助背景资料,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板块四:正视现实,辨识“延安”
1.对比阅读。读诗歌,划句子:现在的和过去的延安。
(1)学生反馈。
(2)聚焦意象: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窑洞,土炕。
(3)融情体验。引入旧延安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那改变延安的是什么?这种精神改变了延安,还改变了什么?(神舟大地,整个中国)
(4)有感情朗读第三、四小节。
2.对比思考。
(1)在科技迅猛发达的今天,还需不需要延安精神呢?
(2)借助导学单,开展活动,辩证思考。
合作活动(二)
1.默读3-5小节,辩证思考现代社会我们还需不需要延安精神?
2.抓住关键词来论述。
3.借助导学单,理解语句内涵。
(3)交流:
对比:告别了——忘不了;毫不犹豫——不能丢。
结论:延安精神不仅要追寻,还要继承。
(4)发现修辞,体会心情。
反问: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5)完成导学单,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6)感受坚定,齐读第五小节。
板块五:延伸拓展,丰识“延安”
1.课外延伸:
(1)延安精神不仅要继承,更要发扬。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呼唤?
(2)交流反馈,比较追寻的不同:后一处追寻是对前一处的进一步说明。
(3)练笔:模仿排比句式,再写一两句。
3.结合实际,发表看法:
新时代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