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篇课文配套朗读资源请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9.猎人海力布(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3.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4.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教学难点】 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1)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教师提示: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二、介绍作者 甘珠尔扎布(1903年7月17日—1970年), 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蒙古族, 辽宁彰武人。《猎人海力布》是甘珠尔扎布整理的。民间故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民间故事往往因为时代久远、又是口头传播,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作者。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流传 宝库 珍宝 焦急 叮嘱 崩塌 发誓 迟延 后悔 酬谢 牺牲 谎话 扶着 催促 避难 震天动地(重点指导生字“珍”为前鼻音音,“叮、”为后鼻音;“酬、珍、嘱、誓”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难(nán nàn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②读一读:面对这些逃难( nàn )的同胞,即使再困难(nán ),我们也要帮助他们。 学习多音字:传(chuán zhuàn)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chuán)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②选一选:从他的传(chuán zhuàn)记里,我们知道他母亲是得了传(chuán zhuàn)染病而死的。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珠玉宝石的总称。 ( ) 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 ) 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 ( ) 各种鸟兽的总称。 ( ) 形容非常真实。 ( ) 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 ①指名回答。②拓展“原原本本”,说AABB式的词语,并积累。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第四段(第11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清全文写了几件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用简短的话说说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四、学习“会写字” 酬 焦 珍 叮 嘱 延 悔 誓 扶 塌 谎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酬、珍、叮、嘱、悔、扶、塌、谎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延”半包围结构,“誓、焦”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酬、悔、嘱”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延”,学生练写。 酬:酉字要窄、里边有一短横,州字第二笔是竖撇、稍长,中竖要短,右竖最长。 嘱:尸字要窄长,禹字上窄下宽、各部分都要扁、中间一竖贯穿到下框。 悔:母字竖折和横折钩下边都稍往左拉、末端要交叉,中间一横左右都出头。 延:左边是廴与辶不同,右边不是正字、上边是短撇、末笔竖折是一笔。 誓:折字要扁宽、扌的一提和斤字的横稍长,言字的上横最长、下边都要窄。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优美的句子,并积累:(1)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2)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3)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2.练习运用: (1)根据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参照板书,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四件事情,尝试缩写课文,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猎人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2.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重点、难点)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前导入 听写词语。 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三、品读释疑 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理解感受:每次、总是、只、很少) 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 )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分角色读“救乡亲变石头”的内容。 提问:有什么发现?(与“救小白蛇得宝石”有相同点——有很多人物描写,并进而回顾学习方法)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热心助人”与“舍己为人”的异同)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 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 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 ④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文中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教材课后题小练笔。)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其实就是缩写课文,将一篇长课文压缩成一段话。 七、课后作业(选做) 推荐阅读《端午节的来历》《白娘子》 (3) (4) (5) (6) (7) (8) (9) (10) (11) (20-21)
板书设计
救白蛇得宝石 热心助人
9猎人海力布 救乡亲变石头 舍己为人
世世代代纪念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搜索微信小程序【班海】免费获取。
领取课文朗读资源 添加答疑客服
老师还可以免费使用【班海】一键布置检查朗读任务,告别群刷屏,后台统计一目了然。除提供小学课内朗读素材以外,【班海】还有课外朗读、古诗词朗读、国学朗读等海量朗读文章和音频,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