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篇课文配套朗读资源请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 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 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83年了,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重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 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出示图片) 5.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6.齐读全诗。 五、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现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六、总结课文主旨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某人》《自嘲》。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 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
第
3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