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2节动物的行为 随堂练习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描述了青蛙的哪种行为(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 D.攻击行为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是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
C.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母鸡发现老鹰时,让小鸡躲避起来
C.一只蛇追击一只青蛙 D.雄鸟占领巢区,引诱雌鸟的到来
4.下列现象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铃声响,狗分泌唾液 B.鹦鹉跟客人说“再见”
C.动物园的小猴推车 D.失去雏鸟的母鸟给金鱼喂食
5.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蚂蚁做巢 ③ 蜘蛛结网 ④鱼类洄游
⑤大山雀偷饮牛奶 ⑥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②④⑥ D.④②③
6.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8.“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 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你见过猴子吗?下面是猴子的一系列有趣行为,你认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 B.猴子向人“行礼”
C.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 D.猴子向游客索取食物
1.母狼的幼仔丢失后,有时会将人的婴儿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
A.母狼试图使婴儿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C.母狼的后天性行为是可变的 D.母狼有较高的哺育能力
2.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蜥蜴甩掉尾巴,螃蟹自切弃足,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这些属于动物的什
么行为(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3.狗无论走多远都能顺利返回家,使狗返回家的信息来自( )
A.沿路的风光 B.沿路的花 C.沿路的气味 D.主人的呼唤
4.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5.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储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7.饲养的宠物小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每天都到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领域行为
8.“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9.动物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⑴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有的是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先天性行为;有的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获得,属于学习行为。
⑵大雁、家燕等鸟类随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动物园的小猴通过训练学会骑自车的行为属于 行为。
10.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⑴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 行为,受体内的 控制,这是螳螂的 。
⑵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⑶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