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学脚本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二、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
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重点:
1、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来盘点世界上气候最极端的地方,首先我们先来看世界的热极,它位于伊拉克的巴士拉,这里每年气候十分炎热,在1921年测得全球最高气温58.8℃;地球上有一个叫奥伊米亚康的地方,因出现人类定居点最低温而闻名,历史上测得最低气温
-71.2℃,被称为世界寒极;地球上有一个地方降水量非常惊人,它位于印度的乞拉朋齐,夏季的降水量甚至超过上万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而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这里年降水量不足0.1毫米,曾经91年从未下雨。
问:世界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师:简单地说,世界地气候千差万别是由于地球太阳辐射差异所致。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外传递地能量,地球表面地热量来源。
问:那什么会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进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地球形状与气候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问: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回顾一下
生:回顾并回答
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地球的球体形状对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产生什么影响?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来先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当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会与地面产生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问: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的球状表面,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同一时刻各地的太阳高度特点。
问:请同学们观察ppt上的光照示意图,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比较A、B、C三地的纬度大小。
2、比较同一时刻A、B、C三地的太阳高度。
3、归纳出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时间到,我们首先来比较三地的纬度,C地B地>A地,其中C地的太阳高度角为90°,称为太阳直射;通过对比三地纬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我们总结出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时刻,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
问: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辐射强弱存在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同等大小的盒子中且有等量和温度一致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生:学生思考并自答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左图的沙土温度会更高,因为阳光直射沙土,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而右图阳光斜射沙土,太阳高度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我们来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当太阳直射时,照射面积小,光照集中,单位面积所获得太阳辐射强;当太阳斜射时,照射面积大,光照分散,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弱。因此,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得太阳辐射越强,气温也就越高。
问:运用所总结的规律,学以致用,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在等量的太阳辐射下,A、B两处的太阳高度角哪个大?哪处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
师:请按下暂停键,思考30秒。
生:思考并回答
师:通过图示,我们发现A地的太阳高度角更大,因此A处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更多。
归纳小结: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时刻的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那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太阳高度有差异吗?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太阳高度的变化呢?有的,我们知道早上和傍晚的太阳高度都比较小,而中午的太阳高度比较大,因此早晚的气温较低,中午的气温较高,这些现象是什么造成的?是的,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地球运动与气候
师:我们先来探究地球的自转对天气的影响
问:一天中为什么会出现气温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地球自转示意图,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这个问题,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生:思考并自答
师:地球自转造成太阳升落现象,引起太阳高度变化,导致太阳辐射强弱,从而影响了一天气温变化。
过渡:一天的气温是地球自转引起的,那一年四季的更替又什么造成的?对的,由地球公转造成的?为什么地球公转会造成四季更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师:我们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发现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在运动。
问:这样的倾斜角度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相信同学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由于存在黄赤交角,随着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移动会对各地产生什么影响?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当地球运动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时的日期,太阳直射哪条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生:思考并自答
师:当地球公转到春分时,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地球公转到夏至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全球除了赤道外,昼夜不等长,北半球为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的情况则相反;当地球公转到秋分时,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又会到赤道,此时全球有昼夜等长;当地球公转到冬至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分析一下季节更替的原因,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使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导致了各地的太阳辐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季节的变化。
问: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个问题。
1、判断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的时间段。
2、说说深圳(114°E,22.5°N)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生:思考并回答
师:通过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观察,我们发现春分之后,秋分之前,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北半球只始终是昼长夜短。因此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在这期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角较大,气温较高,因此这半年也被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剩下的半年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冬半年。总结一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2题,通过第1题分析,我们知道了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因此深圳昼长夜短;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深圳昼短夜长。
课堂总结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造成各地不同纬度间太阳辐射差异,从而影响各地的气候出现差异。
结语:当然影响气候的因素不仅是这些,还有其他方面,我们就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本节课就先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课堂教学应多结合学生的特点,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机会。为了降低难度,提供丰富多样的图示和视频,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球体形状和地球运动状态造成了太阳辐射在各地的不同,进一步影响气候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本部分的难点是“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也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考虑初一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难点适当下移,另一方面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深刻,影响着不同纬度的气候;在知识处理上,教材主要采用地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又符合新教学理念,避免了学生被动的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最极端的地方,提出“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的问题,从而引入各地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太阳辐射差异所致,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世界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太阳辐射差异所致,萌发探究影响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新课新知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对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产生的影响。 提出学习任务: 1、同一时刻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 ①比较A、B、C三地的纬度大小。 ②比较同一时刻A、B、C三地的太阳高度。 ③归纳出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2、实验探究: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同等大小的盒子中且有等量和温度一致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3、学以致用: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在等量的太阳辐射下,A、B两处的太阳高度角哪个大?哪处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 归纳小结: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1、探究:地球的自转对天气的影响 问题:一天中为什么会出现气温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地球自转示意图,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这个问题。 2、探究: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 ①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在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移动会对各地产生什么影响?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当地球运动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时的日期,太阳直射哪条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3、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个问题。 ①判断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的时间段。 ②说说深圳(114°E,22.5°N)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 归纳小结: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使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导致了各地的太阳辐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季节的变化。 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后回答。 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后回答。 按下暂停键,思考30秒后回答 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后回答。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后回答 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后回答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作业 完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检测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因此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结合许多地图和相关视频,直观形象,同时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各内容自然衔接,注重逻辑设计;本节课以问题或任务为引导,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但由于是线上录课,无法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只能通过课后的检测题,了解教学效果;此外,由于线上录课,教学语言的是重点,因此语言可再精炼些,语调注意抑扬顿挫。(共30张PPT)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重点:
1.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盘点地球上气候最「极端」的地方
世界干极
世界热极
世界雨极
世界寒极
伊拉克的巴士拉位于北纬30度左右,地处世界上最大的西亚北非沙漠地区,每年夏季气候炎热,在7月份往往出现最高气温,平均高温均在40度以上,在1921年7月8日,测得了全球最高气温,为58.8℃。
世界热极
世界寒极
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3.5 。因出现人类定居点最低气温而闻名。这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冷的村庄”。奥伊米亚康这个村子仅有几百人居住,1月的天气平均上是-50.3℃,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出现在1962年,为-71.2℃。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布拉玛普特拉河南侧东西走向的卡西山地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它是世界的“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特别是1845-1936年的91年从未下雨。
世界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太阳辐射| 太阳向外传递的能量
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
1.5亿KM
空间尺度:全球
0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的球体形状对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产生什么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地面
探究|同一时刻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
1、比较A、B、C三地的纬度大小。
2、比较同一时刻A、B、C三地的太阳高度。
3、归纳出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C地其中C地的太阳高度角为90°,称为太阳直射。
纬度:
C地>B地>A地
太阳高度:
一般来说,同一时刻,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同等大小的盒子中且有等量和温度一致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实验探究|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
阳光斜射沙,获得光热少,温度低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90°
直射
斜射
照射面积小
=光照集中
=太阳辐射强
照射面积大
=光照分散
=太阳辐射弱
在等量的太阳辐射下,A、B两处的太阳高度角哪个大?哪处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
都是A处
学以致用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0秒。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_____,各地获得的_________不同。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_____,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 。
减弱
太阳辐射
球体
归纳小结:
降低
变小
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太阳高度的变化呢?
日出
日落
正午
这些现象是由什么造成的?
0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地球自转
太阳升落
太阳高度变化
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日出
日落
正午
探究地球的自转对天气的影响——
为什么早晨、晚上气温较低,中午较高?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探究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更替?
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在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黄赤夹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的公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当地球运动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时的日期,太阳直射哪条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 道
春分日期:______________
3月21日前后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春分
夏至日期:______________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地球公转—夏至
秋分日期:______________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道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秋分
冬至日期:______________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
地球公转—冬至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地球公转
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辐射
变化
归纳小结:
季节变化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的时间段。
2、说说深圳(114°E,22.5°N)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
学以致用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5月1日深圳昼长夜短,10月1日深圳昼短夜长。
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地球形状
地球运动
不同纬度存在
太阳辐射差异
气候差异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