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时检测卷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2020甘肃定西中考)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2.(2020甘肃定西中考)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
A.50米 B.50千米 C.5米 D.5千米
3.(2020甘肃定西中考)图中虚线①代表(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4.(2020甘肃天水中考)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陡崖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5.(2020湖南益阳中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的是②处 B.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是③处
C.海拔最高地是甲处 D.爬到乙山顶,最省力的是C线路
6.(2020辽宁辽阳中考)读“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为300米 B.图中山峰的海拔为500米
C.C地和D地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D地 D.B坡的坡度比E坡和缓
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2020山东菏泽中考)图示区域内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8.(2020山东菏泽中考)关于图示区域内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路的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 B.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C.公路的最大高差不超过40米 D.适宜大面积种植柑橘和香蕉
读青岛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9—10题。
9.(2020山东青岛中考)丙地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
A.陡崖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10.(2020山东青岛中考)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B.乙的海拔小于400米
C.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11—12题。
11.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坡面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
A.500米 B.750米
C.1 000米 D.250米
13.下列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盆地、山脊
14.读“某地区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图中小清河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河流流经的甲地是 ( )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山峰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6—17题。
16.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7.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鞍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某地的地形状况。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正确的是( )
A.甲为山脊 B.丙为山顶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1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该区域内的陡崖位于山顶的东南方向
C.①、②两个山坡比较,①的坡度较陡
D.P、M两地相比,P地更易形成村落
二、综合题
20.(2020甘肃武威中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EF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2)G地的海拔为200米,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米。
(3)D点在B的________方向。
(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哪条线路更轻松,理由是什么?
2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甲村的经纬度位置是 ,就地球上的五带而言该区域位于 带。
(2)图中煤矿和温泉两地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米。
(3)甲、乙两村间的图上直线距离是4厘米,实地距离是 千米。甲村位于乙村的 方向。
(4)甲、乙、丙三村位于陡崖附近的是 村。
(5)乙村周围资源丰富,但经济比较落后。为发展经济,你认为该村应发展何种产业 并说明理由。(答出一项即可)
22.根据下图中的有关信息(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B 点的海拔为 米。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乙地一般为 (填“绿”或“蓝”)色。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 高 低。
(3)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流过,则小河可能位于 处,请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23.(2020广东东莞常平嘉盛学校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山顶,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该山顶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________。
(3)测得C、D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6)该地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势特征是________。
24.(2019福建东山二中月考)下图为“赤马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某班学生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点,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在图中①②两条考察路线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______路线,坡度较陡的是______路线。
(4)若甲、乙两处形成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处。
2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海拔为 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2)村镇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村镇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3)图中C、D处,适合攀岩的是 处。
(4)桃溪干流的流向是 。
(5)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26.(2019北京师大附中期中)暑假期间,小玉全家想去下图所示景区避暑。小玉利用自己所学地图知识,为旅行进行了设计。读甲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1)小玉发现,这个景区地势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低,地形类型西北部以__________为主,东南部以_________为主。
(2)为了更好地避暑,小玉建议家长选择山区道路沿线的聚落作为住宿地点,因为随海拔___________(升高/降低),气温将会___________(升高/降低),邻近道路,___________较便利。
(3)图中山峰海拔为_______________米,小玉为爷爷、奶奶设计了线路①“休闲步道”,而为自己选择了线路②“挑战步道”。请任选其一替小玉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注:须说明因果关系)
将景观图(乙图)与对应线路进行连线。
乙
(4)小玉还特别提示家长,游玩时要注意远离A—B线,这里是___________(地形部位),夏季降水集中时容易出现 ___________(自然灾害)。
27.运动盛行的今天,要想成为合格的“驴友”,必须具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字母e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2)全民健身、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图中b、c、e、f四处适合进行攀岩活动的是 处。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 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
(5)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
28.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 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大约在 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 说明理由。
选择题
1. 答案 D 图中没有经纬线和指向标,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2. 答案 D 此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 000米,若甲乙两地之间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千米。
3. 答案 B 等高线地形图中包括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等山地部位,虚线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
4. 答案 A 图中的M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该处表示陡崖。
5. 答案 C 读图可知,②处的等高线稀疏,因此地势平坦开阔;③处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最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图中最高处海拔在100米以上,甲处海拔在60—70米,因此不是最高地;图中C路线经过的等高线最稀疏,所以坡度最缓和,爬到山顶最省力。
6. 答案 C 图中等高距是50米,A海拔是250米,B地海拔是5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图中的山峰高度是300—350米之间;C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山脊,D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山谷可能发育河流;B地等高线比E地密集,该地坡度陡。
故选项C叙述正确。
7. 答案 B 图示区域内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应是山地。
8. 答案 C 该图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故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公路的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图示等高距为20米,公路最高处海拔位于650—670米之间,最低处海拔位于630—650米之间,高差为0—40米之间,即最大高差不超过40米;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柑橘和香蕉。
9. 答案 B 读图可知,丙地所在的山体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应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10. 答案 C 读图可知,依据经纬度判定方向,可知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乙的海拔位于400—450米之间;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由图示海拔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1. 答案 A 根据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坡面中,坡度最陡的是①处。
12. 答案 A 甲地海拔是250米,乙地的海拔是750米,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
13. 答案 A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闭合等高线外高内低表示盆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闭合等高线外低内高表示山顶。所以,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14. 答案 B 本题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的应用问题。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而河流总是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15.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有关知识。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线由低向高弯曲,断定此地为山谷。
16—17. 答案 D B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和运用。李村所在区域的特点是等高线闭合,海拔由内向外增加,反映了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应为盆地。选项A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选项B山地等高线闭合,海拔中间高,四周低;选项C丘陵海拔在500以下,相对高度小。对山体部位的判读,应结合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程度判断。选项A,①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选项B,②位于两山之间为鞍部;选项C,③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选项D,④处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凸向低处,为山脊。
18—19. 答案 D D 本题组考查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图中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丙处为两个山顶之间的鞍部;乙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丁处为陡崖,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该地区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所以多为平原和丘陵;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陡崖位于山顶的正东方;①比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P比M地势平坦,易形成聚落。
二、综合题
20.答案:(1)山脊 山谷 陡崖 山峰
(2)100
(3)西南
(4)① 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析:(1)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EF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C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D处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为山峰。
(2)此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G地的海拔为200米,H地的海拔是300米,故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300米-200米=100米。
(3)该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故D点在B的西南方向。
(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①线路更轻松,理由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节省体力。
21.答案:(1)(北纬33°22’,东经118°12’)或(33°22’N,118°12’E) 北温
(2)150
(3)4 西北
(4)丙
(5)发展采煤或煤化工工业,因为乙村周围有煤炭资源;发展旅游业,因为乙村周围有温泉等资源;发展果树种植业,因为乙村地处山地丘陵区,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对外联系,因为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甲村的经纬度位置是(33°22’N,118°12’E),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第(2)题,图中煤矿的海拔是250米,温泉的海拔是400米,两地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400米-250米=150米。第(3)题,根据图中比例尺1∶100 000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所以甲、乙两村间的实地距离是4千米。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甲村位于乙村的西北方向。第(4)题,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所以位于陡崖附近的是丙村。第(5)题,发展采煤或煤化工工业,因为乙村周围有煤炭资源;发展旅游业,因为乙村周围有温泉等资源;发展果树种植业,因为乙村地处山地丘陵区,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对外联系,因为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2.答案:(1)山峰 600 绿 (2)自北向南 北 南 (3)D D处为山谷,山谷容易集水成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实际应用。 (1)A处等高线闭合,且海拔内高外低,所以为山峰;B点海拔为600米;乙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且地势平坦,为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2)该图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方向判断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说明地势北高南低。(3)C、D两处中,D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而山谷容易集水成河,所以小河有可能位于D处。
23.答案:(1)丁 878
(2)自西南向东北
(3) 3 (4)陡崖 山谷
(5)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省力 (6) 山地 西高东低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1)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山顶中,海拔最高的是丁地,海拔是978米,C地的海拔是100米,与丁山顶的相对高度是878米。
(2)由图中指向标可以看出,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3)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测得C、D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千米。(4)图中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陡崖,B地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中,最省力的是②,因为此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登山更省力。(6)该地区海拔较高,且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从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地势是西高东低。
24.答案:(1)西南 (2)200 (3)① ② (4)乙
解析:本题图中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因此,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从C、D两点所在等高线的海拔可知,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①路线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②路线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②处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较陡;乙处位于山谷,易形成河流。
25.答案:(1)600 150
(2)山脊 鞍部 3 (3)D
(4)自西北向东南 (5)山地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海拔为6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750-600=150米。(2)村镇乙所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村镇丙所处的地形部位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千米。(3)图中C、D处,适合攀岩的是D处,D处为陡崖。(4)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中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判定,桃溪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5)图示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应为山地。
26.答案:(1)东南 西北 平原 山地
(2)升高 降低 交通
(3)1 217 线路①沿线坡度小,适宜老年人;线路②沿线坡度大,更适宜年青人(任选一条说明即可)
(4)山谷 洪水(或泥石流)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结合等高线上数值的变化可以判断,这个景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类型西北部以平原为主,东南部以山地为主。
(2)选择山区道路沿线的聚落作为住宿地点,因为随海拔升高,气温将会降低,邻近道路,交通较便利。(3)据图可知,图中山峰海拔1 217米,小玉为爷爷、奶奶设计了线路①“休闲步道”,是因为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而为自己选择了线路②“挑战步道”,是因为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结合景观图,①为“休闲步道”,坡度和缓,与下面景观图相连;②为“挑战步道”坡度较大,与上面景观图相连。(4)据图可知,A—B线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夏季降水集中时容易出现洪水。
27.答案:(1)鞍部 山脊
(2)f
(3)b
(4)乙
(5)① ①引水路线是由海拔高的地方引向海拔低的地方,水会自流,比较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c位于两山峰之间的平坦部分,是鞍部。e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部位是山脊。(2)f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适合攀岩。(3)在a处看向d处,山坡较缓,且为山脊,视线受遮挡。b处看d处,山坡较陡,视线较好。(4)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5)①引水路线是由海拔高的地方引向海拔低的地方,水会自流,比较合理。
28.答案:(1)550
(2)陡崖
(3)西南 3.2
(4)③ 沿途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可行。理由:溪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1)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可知,大青山山顶海拔介于550~600米。(2)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适合攀岩。(3)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判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则6.4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2千米。(4)三个方案中,③路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缓,可以让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5)沿着溪流走出山区的理由可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沿岸常有人居住分析。
第 1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