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一-备考期末-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综合双向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必修一-备考期末-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综合双向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21: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基础综合双向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成分中,属于现代大气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氟氯烃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D.空中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首次实现了中国宇航员的太空漫步。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神舟七号”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4.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太空漫步时所处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5~7题。
5.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的原动力会(  )
A.增大 B.先小后大
C.减小 D.先大后小
6.关于图中A点和B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风力大于A处
B.B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处
C.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
7.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  )
A. a B.b
C.c D.d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8~10题。
8.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9.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1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读图完成11~12题。
12.亲临海滨地区体验海陆风,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海滨城市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
B.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内地方向飘起
C. 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
D.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作用
11.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  )
A.2~3时 B.6~7时
C.14~15时 D.21~22时
13.结合所学知识,填空。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
(2)分层:
名称 特点
A 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空气的________运动十分显著
B 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________,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C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变化不定
(3)
14.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总辐射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原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提优】
1.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大气层在全球各地的分布高度都是相同的
B.②大气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C.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点应该位于图中的③大气层
D.④大气层距离地表遥远,对人类没有任何影响
2.下列各地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是(  )
A.中山科考站 B.伦敦
C.马六甲海峡 D.青藏高原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 >PN ,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
A.受地面影响明显
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
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7~8题。
7.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8.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  )
读图,回答9~10题。
9.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0.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理现象与拉萨大气运动原理相同的是(  )
A.城郊环流 B.副热带高气压
C.昆明四季如春 D.温室大棚
12.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夜晚迅速降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凝结成雨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推测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层,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
(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____,乙地__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7)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黑夜)。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2.C
3.C 4.D
5.A 6.A 7.C
8.C 9.B 10.A
11.D 12.B
13.
(1)运动状况 
(2)对流层 降低 对流 平流层 递增 水平 
(3)平稳 反射无线电波
14.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反射
(2)B C
(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晴朗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弱
(4)② 阴天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
【综合提优】
1.B
2.C
3.C 4.A
5.A 6.C
7.C 8.D
9.A 10.D
11.A 12.C
13.
(1)中 该地对流层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2)地面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
臭氧
(4)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以对流运动为主
(5)电离 太阳活动 无线电短波 (6)逐渐减小
14.
(1)乙、甲、丁、丙
(2)如图
(3)甲
(4)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 甲 白天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而夜晚有云,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
(5)东北风 西南风
(6)乙 B
(7)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