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7 09: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师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背诵并默写全文;
2.理解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 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并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体文,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
世人耻于学师
韩愈在写作《师说》时,正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官职卑微,而当时国子监学生约八百名,大多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或爵位拥有者。韩愈亲见士族子弟耻于向官阶不高的老师学习,对封建阶级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于是,借赠李蟠文章,写作《师说》。文化常识
1.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2.六艺①《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3.经传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三、基础知识巩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
其为惑也
吾师道也
无贵无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句读之不知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君子不齿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句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判断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4.我的疑问:
四.名句默写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教师的崇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请教、学习,如果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后果。
【答案与解析】
三、基础知识巩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 :用来……的
其为惑也 那些
吾师道也 学习
无贵无贱 无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
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
今之众人 一般人
耻学于师 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做名词,圣人,愚人
句读之不知 断开句子的知识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君子不齿 名词作动词,并列
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
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师不必贤于弟子 超过
好古文 爱好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全面
不拘于时 时俗
余嘉其能行古道 赞许
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2.翻译句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胜过学生。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不被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古今异义词: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③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④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名词的活用:
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
②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⑤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并列,排列)
形容词的活用:
①耻学于师,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③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④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
状语后置句:
①耻学于师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四、名句默写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