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1年1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清华大学2021年1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7 07: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1 年 11 月测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指出,“方”在甲骨卜辞中有“多方”之称,商在尚未取代夏之前是方国,灭夏以后就成 为王国;周灭商之前是方国,灭商后成为王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春秋战国时 期实力较强的方国。据此可认为
A.中央集权体制促进王国的确立 B.王国取代方国推动了历史进步
C.民族共同体影响政治格局演变 D.分封制改变了松散的方国联盟
25.表 1 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 两=24 铢)。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趋于活跃
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货币体系构建逐渐成熟
26.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须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 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巡视刑狱、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这种做法反映 了宋代
A.分化事权以保证司法公平 B.重文轻武致社会矛盾层出
C.司法独立以提高行政效率 D.强干弱枝以维护中央权威
27.明清两代的书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书籍印刷机构,传统的四部典籍和新兴的通俗文学类书籍是坊 刻的两大系列,但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这说明明清时期
A.经济发展推动印刷结构变化 B.进步思想受到普遍关注
C.活字印刷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传统儒学遭受沉重打击
28.1885 年,英德争夺清政府军舰的建造订单,德国首相俾斯麦指示伏尔铿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 执行中国这一订购,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
A.增强军力是洋务运动的核心目标 B.民族工业削弱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原则 D.列强依靠技术输出攫取在华利益
29.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团体发生俨然革新运动中之惟一团体。其实学生虽有几许热 心侠气,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这意在强调
A.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传播 B.学生运动需要先进组织领导
C.中共成立的群众基础已具备 D.青年学生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30.八路军在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使用话剧、歌曲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 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有些八路军部队还邀请地方群众代表到部队参观。这些工作
A.贯彻了“三三制”原则 B.大量补充了红军战斗实力
C.推动了抗日文化的传播 D.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图 5 是 1959 年发行的《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 当时我国
A.政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 B.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明显
C.人民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D.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32.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者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措施 A.促进雅典城邦工商业发展 B.激化了公民之间矛盾
C.有利于民主政治走向顶峰 D.扩大了公民权力范围
33.在宗教的前提下,人文主义者的世俗生活更多地停留在心灵层面上,世俗观念的过度发展又使得 他们找不到实际的约束力量。他们通过宗教批评来纯洁宗教,在宗教方面否认的东西恰恰又是他 们在设定世俗生活时所大力提倡的。这表明他们的思想主张
A.有利于摆脱宗教思想束缚 B.导致个性私欲主义的泛滥
C.体现了时代发展中的矛盾 D.冲破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34.表 2 为 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其中 1600 年城市人口数为 33.5 万人 (包含伦敦 22 万),1851 年城市人口数为 936 万人(伦敦占 230 万。10 万以上城市有 10 个), 由此可知,英国的城市化表 2A.助推工业革命的开展 B.发展水平高,治理能力领先世界
C.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D.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5.苏联一五计划期间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建立的。苏联三大钢铁厂: 马格尼托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斯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是在美德两国的援助下建造的。苏 联三大汽车厂也都是在西方专家帮助下用西方设备更新装备的。这说明
A.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弥合 B.经济危机影响了国际关系
C.经济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 D.新经济政策依然发挥效用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第 41-42 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为选考题,考 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 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 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 《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 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 《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 出了“书生何以报国 ”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 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 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 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3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价值。(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 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日本朝廷备感“国际压力”,而新 罗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在国内,落后的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各种矛盾渐趋激化。总摄朝政的圣德太子在女王支持下启动推古朝改革。到江户末期,随着幕藩 体制解体和列强叩关而急需调整航向,资产阶级、下级武士等新生力量通过领导“尊王攘夷”、“开 港讨幕”等一系列政治斗争,建立起明治新政权并全面推行改革。二战后,日本实现了由天皇制资本 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此次社会转型由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日本政府负责实施, 具有外发性和强制性特征。
——摘编自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社会转型及表现。(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社会转型的相同点。(6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在 19 世纪,美国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20 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的加深,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战对征兵的需求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同时,这一 时期美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职能的转变是近乎同步发展的,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也是国内稳 定政局的需要。同时,总统竞选人为提高自己投票率也向妇女抛出橄榄枝,给予各种承诺。 战争年代 是新兴的“新女性”群体自由和机会不断扩大的年代,也是大变革的年代。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以“文学”名列孔门“十哲”, 子夏对儒家经典都有精深的研究和领悟,不但将这些经典悉数传授给弟子,而且自己也多有建树,有 许多作品传世。子夏能够成为经学上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好论精微”的性格特点。子夏是孔 门习礼的典范,还是《论语》的主要作者之一。晚年时,受到魏成子的汲引,来到魏国西河一带讲学, 开创了著名的“西河学派”,他的弟子李克、吴起等人都是前期法家著名人物,也都成为魏国杰出的 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段干木、田子方等则成为闻名诸侯的贤者。后世尊封子夏“魏侯”“河东公”“魏 公”“先贤卜子”等。
——摘编自步如飞《子夏及其学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夏的主要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夏得到后世尊重的原因。(6 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1 年 11 月测试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41.(25 分)
(1)编年体通史;采用考异法引用史料,史料价值高;为现实政治服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每点 2 分,4 点 8 分)
(2)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爱国救亡的强烈愿望;通过历史教育唤醒爱 国精神的需要;钱穆的史学新认识;钱穆前期的丰富积累 (每点 2 分,任答 4 点 7 分)
意义:有利于激发国人抗战精神;有利于弥补中国通史教育的不足;阐发了新史学观念,冲击了 旧史学观念;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学著作。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3)较高的史料价值;强烈的现实情怀;文化传承功能。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 4 分)
42.(12 分)
示例: 论题:先进思想理论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 论述: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 东同志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时革 命实际情况,正确分析了革命领导阶级、主力军等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创出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开创了 新局面;1940 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有力地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 争并取得最后胜利;1949 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各方面建设指出了方向。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创造辉煌。 评分标准: 观点明确 2 分、论述 8 分、总之 2 分
一等(12—10 分)
①观点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②合理引用史实,时间跨度大,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
①观点较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②基本能引用史实,能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 分)
①观点较明确,观点不符合唯物史观,按 0 分处理
②引用史实有限;不能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5 分)
(1)大化改新: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封建社会转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 二战后改革: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转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每点 3 分,3 点 9 分)
(2)均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展;均有学习参照对象;均推动了日本全面发展,增强了国力,提高了 国际地位。(每点 2 分,3 点 6 分)
46.(15 分)
(1)19 世纪的铺垫;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机器生产降低劳动力就业门槛;一战导致劳动 力市场供给不足;妇女运动的推动;稳定政局的需要;总统竞选的承诺 (每点 2 分,任答 5 点 9 分)
(2)冲击了传统妇女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提高了妇女消费水平,为扩大妇女权利奠定经济基础; 为妇女参与步入政局提供了条件;改善了社会风貌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47.(15 分)
(1)有较高的文学建树;研究传授儒家经典,成为经学权威;参与撰写《论语》,传承发扬孔子思想; 开创西河学派,培养大量经国治世人才;为早期法家思想发展作了铺垫。 (每点 2 分;答 5 点 9 分)
(2)孔子的得意弟子;个人的重要贡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勤奋好学、喜欢钻研探究的个人品 质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