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7 18: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检查预习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溜达 酬劳 微薄 水渠 干涸 薰衣草 戳 琢磨 山毛榉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kāng kǎi
zhàng peng
fèi xū
tān tā
hū xiào
liū da
chóu láo
wēi bó
shuǐ qú

guǎ
xūn
páo
chuō
zhuó mo

检查预习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用简洁语言的复述下。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任务一: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年 再见牧羊人
年 最后一次相见
时间 事件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2—12段)
年 再见牧羊人 (13—17段)
年 最后一次相见 (18—20)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硬朗;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农舍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文中三次写到和牧羊人见面,你发现文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十多年前:
村庄废弃,屋顶坍塌,异常干旱,狂风不断,不毛之地,无人居住。
三十多年后:
树木蔚然成林,鸟语花香,微风习习,泉水叮咚,生命绿洲,富裕村庄。
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牧羊人的贡献,侧面表现牧羊人的艰辛与执着。
小说基本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文本知识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示例:
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这些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的劳动情景。
示例: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几次会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示例: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课文中说“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等等,注意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证明观点。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 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
主旨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本文通过对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这件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同时也告诫人们: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课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