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被动运输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 被动运输课件(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 被动运输课件(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8 06:29:56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被动运输
细胞的边界:细胞膜(质膜)
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
问题探讨
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
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什么是半透膜?
是具有一定孔径,可以让 物质通过(如水分子),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只与孔径大小有关。
小分子
半透膜
生物膜
是否具有生命现象
非生物膜
如选择透过性膜
实验过程: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问题探讨
选择透过性膜:
指具有活性的生物膜,他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自主选择透过性。如细胞膜
因此
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有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问题探讨
烧杯内的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漏斗内扩散,导致漏斗内水柱升高,液面上升。
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扩散: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问题探讨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
半透膜
即渗透作用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问题探讨
水分子渗透方向:
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水的含量相对低的一侧渗透。
渗透
半透膜
含水量低
含水量高
溶液浓度低
溶液浓度高
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
组成渗透系统的两种溶液,浓度差越大,最终形成的液体高度差越大。
“水往 处流”
高
思考: 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不会,当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管中的水柱产生的压力将加快漏斗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液面将不再上升。
水分子仍然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跨膜运输,只不过膜两侧水分子的运输达到了平衡,所以高度差才不会发生变化。
思考:渗透装置中,当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水分子是否不再通过半透膜进行跨膜运输?
思考:渗透装置中,当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同吗?
不同,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高于烧杯,漏斗内液面升高产生的压力阻止烧杯中的水向漏斗扩散。
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存在浓度差。
且液面差越大,溶液浓度差越大,溶液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
注意:
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是指质量浓度,而是指物质的量浓度。如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与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相同,但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前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小,后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透过的速率比由葡萄糖溶液向蔗糖溶液透过的速率快。
讨论2: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不会。因为纱布不是半透膜,孔隙很大,可溶于水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包括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出的水分子量相同,故漏斗管液面保持不变。
条件一 :半透膜
条件二:浓度差
讨论3: 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细胞是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是否也是通过渗透作用?
2、发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水分子渗透的方向:
1、定义
水的相对含量低
水的相对含量高
溶液浓度低的地方
溶液浓度高的地方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类比推理
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如果将装置中的玻璃纸换成动物细胞会发生什么现象?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2. 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
外界溶液
半透膜
蔗糖溶液
相当于
相当于
(1)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
(2)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
红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血浆浓度与生理盐水浓度基本一致,为0.9%
0.09%NaCl溶液
(低渗溶液)
9%NaCl溶液
(高渗溶液)
0.9%NaCl溶液
(等渗溶液)
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
细胞失水皱缩
保持原状态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吸水和失水动态平衡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这些有机物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什么物质?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思考·讨论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它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蔗糖分子。
相当于,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不是“等同”)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也是同样的原理吗?
半透膜: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蛋白,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3、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
5、想一想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
思考·讨论
不一定。因为红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内液浓度也会下降,如果外界溶液浓度不是很低,有可能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此时红细胞将不再吸水。
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一般情况下,浓度差越大时,细胞吸水或失水越多。
因为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一致,血细胞不会因为过度吸水或失水而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
吃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瓜子会感觉口渴,这是为什么呢?
口腔细胞失水
与生活中的联系
结论:水进出其他动物细胞原理都是通过渗透作用
探究·实践
清水泡过的青菜
盐腌制过的黄瓜
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
盐腌制过的黄瓜皱皱巴巴,还会出很多水;
而用清水泡过的青菜却很硬挺,
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探讨
水又是怎样进出植物细胞呢?
这些现象都说明,植物细胞也像动物细胞一样,会发生吸水或者失水现象,吸水和失水同样和外界浓度有关
一、细胞的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1200倍以下)植物细胞(左)、动物细胞(右)显微结构
细胞结构
细胞壁
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外面
1、成分: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2、功能: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伸缩性比较差。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
核仁
核膜
细胞核
探究·实践
成熟的植物细胞模式图
液泡膜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内细胞液
原生质层
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指的是液泡内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且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提示:
水分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因此我们说的水分进出植物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
提出问题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哪一部分相当于是一层半透膜?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渗透条件1: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是选择性透过性膜。
渗透条件2: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色素和蛋白质等相当于蔗糖分子,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渗透作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实验材料的选择
设计方案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有中央大液泡
2.活的
3.细胞液有颜色,便于观察
注意: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为紫色,易于观察
实验试剂的选择
对细胞无害。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用作实验材料
常选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既能使细胞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又不会导致细胞过快死亡
设计实验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再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变化。
设计方案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设计实验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预期结果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如果假设正确,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_____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____水。
失
吸
可观察的变化:中央液泡变小;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
可观察的变化:中央液泡变大;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进行实验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选用化学试剂的条件:
1、对细胞无毒害
2、浓度适当
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刀片、镊子、显微镜等
进行实验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
方法步骤:
撕下的是单层外表皮,不要带上内层的叶肉细胞
注意事项
1、材料选择
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但液泡无色,直接观察现象不明显。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
液泡中有紫色色素,便于观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注意事项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活细胞
有细胞壁
有大液泡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②黑藻叶片
黑藻是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和大而清晰的叶绿体,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材料选择
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活细胞
有细胞壁
有大液泡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进行实验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方法步骤: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中央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具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进行实验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方法步骤:
3、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引流法)
4、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中央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质壁分离)
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
进行实验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方法步骤:
5、滴加清水
(引流法)
6、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中央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中央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
试剂 细胞图像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0.3g/mL 蔗糖溶液
清水
分析结果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变小,
紫色变深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
(质壁分离)
基本不变
变大,
紫色变浅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质壁分离复原)
基本不变
结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表达与交流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将本小组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如果有必要,对本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哪些(实验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外因:
内因:
判断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动物细胞;
没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也不会发生,如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干种子细胞。
①在实验中,质壁分离后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①当质壁分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过长,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
②本实验是高中教材中涉及“显微镜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曾换“高倍镜”)的实验。
2、注意事项:
③实验过程中,在不要移动装片,保证显微镜视野不变,连续观察同一个视野中单个或多个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情况。
②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会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如0.5g/ml的蔗糖溶液。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第一次对照
滴加蔗糖溶液
滴加清水
第二次对照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引流时要重复几次,目的是使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加入的液体。
2、引流
3、观察时间
加入蔗糖溶液后不宜停留过长时间,防止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中,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5、
如果所用溶液中的溶质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4、外部溶液浓度
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0.3g/mL的蔗糖溶液
选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浓度适中的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发生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1.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何物质?
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观察正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状态,以便与处理后的状态形成对照。
2.实验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其中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课后习题2
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 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D
3、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应用:
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④比较未知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
将不同洋葱鳞片叶放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则这3个细胞在实验前,其细胞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A>B>C
B.A
C.B>A>C
D.B
A
⑤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B
课后67页: 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荒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决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的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溶液的浓度大小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硝酸钾和蔗糖溶液)
(6)生活中杀菌、防腐、腌制食品
3、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应用
探究·实践
实验结论:水进出植物细胞原理是通过渗透作用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的概念: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的类型: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运输动力:
浓度差
细胞外
细胞内
水分子
细胞膜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
实例:
(1)小分子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是否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
特点:
(2)脂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苯等
运输方向:
运输动力:
影响因素:
运输速率
膜两侧的浓度差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被运输物质的浓度差产生的化学势能,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比喻:球往低处滚
甘油、乙醇等分子为什么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因为甘油、乙醇等都是脂溶性物质,与磷脂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出入细胞。
思考:
协助扩散
人工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葡萄糖小分子有机物以及离子等物质以什么方式进出细胞呢?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协助扩散
构成细胞膜的脂双层中多出了一些物质,这就是膜蛋白。膜蛋白的种类很多,其中可以协助极性的小分子、带电的离子等进行跨膜运输的膜蛋白称为转运蛋白。
转运蛋白类型: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通道蛋白: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结合。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转运特点
转运蛋白构象 是否改变
转运蛋白是否与 被转运分子结合
是否有特异性
实例
转运蛋白的类型
只容许与自身
“结合部位相适应”
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
“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
通道的大小和电荷相适宜”
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改变
不改变
结合
不结合
具有特异性(强)
具有特异性
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
进入红细胞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K+通过钾离子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
实例:
(1)离子:如Na+,K+、Cl-
(2)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
特点: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运输动力:
被运输物质的浓度差产生的化学势能,
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是否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
①膜两侧的浓度差
②膜上相应的转运蛋白的数量
影响因素:
运输速率
限制因素为
转运蛋白数量
需要
协助扩散
限制因素为浓度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转运蛋白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举例
不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H2O、O2、CO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
氨基酸、离子、水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比较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曲线图
判断:哪条曲线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请说出判断依据。
②
运输速率
膜两侧的浓度差
运输速率
膜两侧的浓度差
①
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具饱和性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具有屏障作用
思考: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为什么能跨膜运输呢?
一、是因为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因为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过膜。
磷脂双分子层
水通道蛋白:
水分子协助扩散速率大于自由扩散速率。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和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其中借助水通道蛋白更为主要。
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相同吗?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蛋白
转运蛋白
通道蛋白
水通道蛋白
水分子进出细胞
属于
包括
穿过
借助
包括
如
课堂总结
特点
不消耗能量
顺浓度梯度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自由扩散
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动物细胞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
植物细胞
1、半透膜。
2、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形态不变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超过一定限度不能复原。
例子:气体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协助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
例子: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课堂总结
.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
(2)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
(3)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
概念检测
√
×
×
.
2. 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D
概念检测
.
3. 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 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概念检测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4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被动运输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