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7 10: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杂交水稻之父”
“两系法”“三系法”杂交水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 000亿元。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知人物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重庆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101中学毕业,当过兵,做过工。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我穷,故我在》,长篇小说《前尘》、《贼风》、《墨祠》、《间接打击》、《居京不易》,人物传记《沧桑回眸》等,另有译著十多种,文章上千篇,主编过三套丛书。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等。
知作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
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知背景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
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本文题目有何特点?
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写人为主,即使写事也围绕人来写),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写作对象】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结构类型】
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稻菽(shū) 饥馑(jǐn) 田埂(gěng)
稻穗(suì) 掖(yē)着 颁(bān)发
花蕊(ruǐ) 贬(biǎn)斥 一蔸(dōu)
粳(jīng)米 淤(yū)泥 分蘖(niè)
撒(sǎ)播 屏(bǐnɡ)气 阐(chǎn)明
籼(xiān)稻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饥馑:饥饿,饥荒。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鉴赏通讯的三个角度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A
B
C
探究活动一:这篇人物通讯写什么
课文内容 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这些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按时间顺序找出事例,以事例中叙议结合的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语作为归纳“精神品质”的提示和依据。
课文内容 主要事迹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①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①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①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粮食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标题 主要内容 个人品质
1、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4、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A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C 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B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D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E 工作态度
G 学术品格
F 道德操守
H 理想志向
A
C
B
D
H
F
G
E
写了什么?
1
3
4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2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工作态度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探究活动二 这篇人物通讯怎么写?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2、围绕主旨选取典型事件
3、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4、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5、翔实的数据增强文章真实性。
探究活动三:这篇人物通讯为什么写?
1.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②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③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
④“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是号召学习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文章主旨:
“心灵富豪”颁奖词: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