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 创 | 意 | 中 | 国 | 风 |
中 国 风
劝学
劝 学
鼓励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通 假 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同“又”,再次;同“曝”,晒;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同“智”,见识
同“性”,天性
木直中绳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风雨兴焉
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心一也
重 点 实 词
动词,符合,合乎
劲疾
借助
到达
横渡
兴起
功效
强健
因为
闻: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听、听到
见闻、学识
声誉、名声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强
憎恨
快
嫉妒
疾病
中:
(1)瓮中之鳖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中道而废
(4)木直中绳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内、里
中间、当中
半、一半
符合、适合
命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 言 虚 词
递进连词
并列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
转折连词
顺承连词
于: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受制于人
(6)其一犬坐于前
介词,从
介词,比
引介动作对象,不译
介词,到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在
词 类 活 用
木直中绳,輮以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古 今 异 义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专指金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验;今:加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蟹六跪而二鳌
古:脚;今:跪下
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一也
古:思想意识活动;今:读书用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容身,存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物上。
特 殊 句 式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用心一也。
④用心躁也。
判断句
①輮以(之)为轮。
②蟹(有)六跪而二螯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疾
(1)君有疾在腠理 ________《扁鹊见蔡桓公》
(2)痛心疾首 ________《屈原列传》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________《孙膑传》
(4)举疾首而相告曰 ________《庄暴见孟子》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劝学》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________《观猎》
(7)疾风知劲草 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
(1)疾病 (2)疾苦,痛苦 (3)通“嫉”,妒忌 (4)疾首:头痛 (5)强,猛烈 (6)锐利 (7)快
重点实词:疾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迁移练习:
蔡人有足疾( ),不能疾( )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 )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 )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 )天下如此者也。”
实战高考:
(2017·全国卷Ⅱ)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 疾:生病
(2017·山东高考)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疾:疾病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和A项都是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针对练:
2.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 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 《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所举例子应该互换。 .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 “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误。“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故选C。
文言与文学 阅读与写作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道理,化深奥为浅近,由理性到感性。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还用到了比喻论证?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要靠后天学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第三段
比喻论证
借助外力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0喻
专心2喻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第四段
积累
4喻
坚持4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结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颜真卿
延伸拓展
在你的知识储备中有没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人和事,不断激励着你前行。试着与大家分享。
苏秦刺股
孙敬悬梁
匡衡凿壁
孙康映雪
车胤囊萤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诗。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作文素材积累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相关链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苟子·劝学》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3.积累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人生的阅历,能洞悉世间百态。人生,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积累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恒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积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