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7 08:2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美国
苏联
时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945年5月8日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Cold War
1.何为冷战?
2.为何冷战?
3.如何冷战?
问题探究:
概念:何为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
双方:
状态:
二战后的40多年(1947~1991)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1.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的渗透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
随堂训练
A
材料一:194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个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战后美苏发展状况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口贸易
黄金储备
工业生产
美国
2
1
3
1
美国
4
3
美国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材料三: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材料四: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国家利益的冲突。
美国纽约地标雕塑——和平之吻
胜利之吻
二战结束不久,和平成为共同愿望,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铁幕演说
冷战信号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
华约成立
“西德”
“东德”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
结束
美苏争霸
1946.3
1947.3
冷战开始
1947.7
重要步骤
1949.8
1949.9~10
1955
1991
两极格局
形成
材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利:
弊:
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科技发展。
美苏争锋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美苏军备竞赛既付出了高昂代价。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温斯顿·丘吉尔
“铁幕演说”被认为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以上均选自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公开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
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哈里·杜鲁门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欧洲复兴计划》的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3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实施美国要求的财政政策,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防止革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柏林危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时间:
地点:
国家:
标志:
1949年
美国华盛顿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约”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可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行动”。
集体防御,对抗苏联。
军事:北约的成立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 “你最好别惹我!”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苏联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对策?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时间:
地点:
国家:
1955年
波兰华沙
7个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标志
《华沙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既可以抗衡美国和西欧;
也可以进一步控制东欧。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形成
梳理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开始标志
基本形成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1949年
德国分裂
1949年、1955年
北约、华约成立
最终形成
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冲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侵略越南
冷战的冲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冷战的冲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苏联解体
冷战的结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苏联正式解体。宣告美苏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