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2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铁块压成铁皮质量会变小
B. 水喝掉一半质量会变小
C. 一矿石从地球拿到月球上质量会减小
D. 一瓶质量为 的水完全结成冰时,冰的质量大于
2. 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 ①②③④⑥ B. 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⑤①②④③⑥
3. 小朗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该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以上各量都不变
4. 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C.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5. 如图 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 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 乙、丙、甲 B. 甲、丙、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6. 如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A.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 利用密度一定可以鉴别物质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 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空心铜球和铝球,铜球的空心体积较大
7.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打算用天平(含砝码)、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测量烧杯中牛奶的密度;
()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
()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鉴别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
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A. ()() B. ()()()
C. ()()()() D. ()()()()()
8. 、 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 ,体积分别为 、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 这个实心球是 ,金属的密度是
B. 这个实心球是 ,金属的密度是
C. 这个实心球是 ,金属的密度是
D. 这个实心球是 ,金属的密度是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9.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铁比棉花重,实际上说的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D.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0. 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 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 金属块的质量为
C. 金属块的体积为
D. 金属块的密度为
四、填空题(共5小题;共18分)
11. 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若它们的质量相同,则体积之比为 。
13. 一个容器的质量为 ,装满水时总质量为 ,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 ,这个容器的容积是 ,此液体密度是 。
14. 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容器的质量为 。
15. 小萱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某种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该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 。
五、实验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 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 为 ;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 ,如图 所示, ;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 所示, ,则酸奶的密度 。
② 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的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7. 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 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块的密度为 。
② 往烧杯内倒入 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 ,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 。
18. 小玲同学想测花生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带砝码)、一个小空瓶、足量水、少量花生油(不够装满一小瓶)、一只彩笔,而没有量筒。她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她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 。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记为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写出计算 的表达式和计算结果 。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6分)
19. 阅读《加气混凝土砌块》,回答下题。
加气混凝土砌块
小明家在装修过程中,进行了户内隔断墙的改动,拆除了原来用烧结黏土砖垒砌的墙体后,改用新型的墙体建筑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垒砌。
小明上网查询后发现:烧结黏土砖是用农田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每块砖的长、宽、高分别为 、 、 ,密度为 ,属于传统的墙体材料。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用加气混凝土和工业废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完成的一种多孔的砖体。小明家采用砖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 、 ,密度为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与烧结黏土砖相比,具有密度小、隔热和隔音性能好以及环保等优点。
小明家拆除的隔断墙体厚度为 ,新建墙体厚度为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加气混凝土砌块比烧结黏土砖更环保的原因是 。
(2)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比烧结黏土砖密度小的原因是 。
(3)若小明家拆除的墙体面积为 ,若不计砖缝体积,由于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替代烧结黏土砖,墙体的质量减小 。
七、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0. 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 ,从油罐车中取出 的油,质量为 ,问:
(1)油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2)一满罐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解析】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盐水的密度。这样做与用空烧杯测质量相比,可以避免因烧杯壁上沾有盐水而带来的实验误差。故A选项正确。
3. A
【解析】乒乓球被踩瘪后,内部气体没有外漏,故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小,造成密度变大。
4. D
【解析】判断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度线处。
5. A
【解析】由图象可知,质量相同时,,故三个玻璃杯装的液体从左至右依次为乙、丙、甲。
6. D
【解析】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大,例如干松木的密度小于表中所列液体的密度,A错误;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所以只靠密度这一特性,不一定能鉴别出物质种类,故B错误;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故C错误;因为铜球、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并且 ,由 得,铝球的实心体积大,铜球的实心体积小,而两球的体积相同,所以铜球的空心体积大,故D正确。
7. C
【解析】()可以用天平测出牛奶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牛奶的体积,利用 可求得牛奶的密度。
()戒指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水测出,戒指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根据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戒指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若相等就是纯金的,若不相等就不是纯金的。
()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故无法得出它的长度。
()用天平测出小铁球的质量,用量筒、水可以测出小铁球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密度,与铁的密度比较可知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很小,其质量会小于托盘天平的感量,所以用托盘天平无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但可测出几十个大头针的质量,由此可算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大堆大头针的质量可用天平测出,知道了一个大头针和一大堆大头针的质量,就能算出大头针的个数。
故能够完成的实验课题是()()()()。
8. A
【解析】将球做成空心球后,空心球的质量不变(不计空气质量),体积变大,所以空心球的密度比实心球的小,而物质的密度是指该物质的实心材料的密度,计算得出 、 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和 ,由于同种物质构成的实心物体密度大于空心物体的密度,所以 是实心球,且实心球 的密度就是这种材料的密度。
第二部分
9. B, D
第三部分
10. A, B, D
【解析】使用天平时,当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处静止时,就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A选项正确;金属块的质量为 ,B选项正确;金属块的体积为 ,C选项错误;金属块的密度 ,D选项正确。
第四部分
11. 不变;变小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水结冰后使玻璃瓶胀破,说明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变小。
12. ;
【解析】因为 ,且 ,所以 。
若 ,则 。
13. ;
【解析】,,,水的质量 ,容器的容积 ,某种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
14. ;
【解析】第 次、第 次实验液体的质量相差 ,液体的体积相差 ,则液体的密度 ,因为 ,所以第 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 ,容器的质量 。
15.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即 ,所以,该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为 。
第五部分
16. (1) ① ;;
【解析】由题图 可知,酸奶和烧杯的总质量 ,则酸奶的质量为 ,酸奶的体积为 ,则酸奶的密度 。
② 酸奶倒入量筒中时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
【解析】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时,在烧杯的内壁上会附着一部分酸奶,导致测出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 可知,测得的酸奶的密度值将偏大。
(2) 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 ;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 ;
③将瓶内的水倒干净,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 。
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
【解析】由于没有量筒,不能测量酸奶的体积,所以可利用小玻璃瓶和水来测得小玻璃瓶的容积,当将酸奶装满小玻璃瓶时,酸奶的体积就等于小玻璃瓶的容积,从而可测得酸奶的密度。
17. (1) 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小明正在测量物体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来使天平再次平衡,而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2) ① 相同;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塑料块和这种液体的质量 体积图象都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由数学知识可知,塑料块或这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者说塑料块或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或者是一个定值);选取塑料块的图象上的一点,根据该点对应的坐标值可求出塑料块的密度,如塑料块的体积是 时,其质量为 ,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塑料块的密度为 。
② ;
【解析】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由题图乙可知,当液体的体积是 时,液体的质量是 ,因为液体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则 液体的质量为 ,所以烧杯的质量为 , 液体的质量为 ,故烧杯和 液体的总质量为 。
18. (1)
【解析】称量标尺的分度值为 ,所以 。
(2) 在空瓶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用彩笔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质量,记为 ,;将水倒净,将花生油倒入空瓶,使液面到达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瓶和花生油的质量,记为 ,
【解析】由图示知,瓶和水的质量 ,瓶和花生油的质量为 ,花生油与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实验步骤分别为: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记为 ,,
第二步:在空瓶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用彩笔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质量,记为 ,;
第三步:将水倒净,将花生油倒入空瓶,使液面到达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瓶和花生油的质量,记为 ,;
(3) ;
【解析】水的质量为
因为 ,
所以花生油的体积 ,
花生油的质量为 ,
花生油的密度为
。
第六部分
19. (1) 烧结黏土砖是用农田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而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用加气混凝土和工业废料按一定比例制作而成
(2) 加气混凝土砌块经蒸压加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体积相同时,质量小,由 可知,密度小
(3)
【解析】使用烧结黏土砖的质量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质量
墙体减小的质量 。
第七部分
20. (1)
【解析】油的密度 。
(2)
【解析】一满罐油的质量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2章 3 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 将一杯水倒掉一半,水的密度变为原先的一半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不一定大
D. 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 如图所示的三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水和硫酸。已知硫酸的密度是 ,酒精的密度是 ,则盛酒精的是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不能判断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3. 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若甲物质的质量为 ,则相同体积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
4. 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来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水充满了整个瓶子)。若瓶子的容积为 ,内有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石块的密度为 )
三、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5. 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质量为 ,横截面积为 。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规格、材料相同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 ,质量为 。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 ;
(2)此金属丝的密度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相同时,密度一般相同;状态不同时,密度一般不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不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A错误。由 可知,质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C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B、D错误。
2. B
【解析】,则 。由 可知,当 相同时,,故盛酒精的是乙杯。
第二部分
3.
【解析】题图可知,质量为 的甲物质的体积为 ,甲物质的密度为 ,
甲物质的体积:
;
质量为 的乙物质的体积为 ,
乙物质的密度:
,
同体积的乙物质的质量:
。
4. ;
【解析】 水的体积为 ;需要投入的石块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 。
第三部分
5. (1)
【解析】因短金属丝长为 时,质量为 ,则一捆材料相同且粗细均匀的质量为 的金属丝的总长度为 。
(2)
【解析】该金属丝的体积为 ,则金属丝的密度为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5 滑动摩擦力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行李箱下安装轮子
B.
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C.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2.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 木块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在木块上放置一个砝码,则滑动摩擦力会增大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3. 小强用 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4.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如图是小芳同学的一次实验操作中的情景,其错误之处是 。
(2)为验证猜想B,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在不同接触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3)小明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所示的表格中。小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代号)。
(4)当验证A、B、C三个猜想的实验完成后,在本实验所用的器材基础上,如果再给你几支相同的圆铅笔,你还能再探究另外一个与摩擦力有关的什么问题 请写出这个问题。 。
5. 小佳同学手边有两块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他利用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及其他一些实验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小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甲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水平力 拉着木板 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如图乙所示用水平力 拉着木板 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通过比较 和 的大小,小佳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佳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速度大小 (选填“有关”或者“无关”)。
(2)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请你针对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选项中,行李箱下安装轮子是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
B选项中,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C选项中,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D选项中,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
2. D
【解析】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B选项错误;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C选项错误;
在木块上放置一个砝码,此时压力增大了,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增大了,滑动摩擦力也会增大,故D选项正确。
第二部分
3. ;小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力平衡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匀速推动课桌,课桌处于二力平衡,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为 ;书包拿走后,课桌对地面的压力变小,滑动摩擦力相应的变小。
第三部分
4. (1) 拉力方向不水平
【解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必须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才等于拉力大小,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得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题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沿水平方向,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操作是错误的。
(2) D
【解析】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在进行探究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压力、接触面积等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D选项正确。
(3) C
【解析】由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是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将木块平放、侧放、立放来改变木块跟木板的接触面积大小,因此小明验证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4)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关系
【解析】由于圆铅笔能够滚动,将圆铅笔均匀垫在木块下面,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木块受到的是滚动摩擦力,因此可以探究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关系。
5. (1) 无关
(2)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 甲图中将铁块放在木块上方,用力 拉着木板 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记录在表格中;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方,用力 拉着木板 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记录在表格中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中的“”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微米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2.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A. 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 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
C. 对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计值不一样 D.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三、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共26分)
3. 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1)甲图: 。
(2)乙图: 。
4. 沿长廊 方向铺有 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 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 端走到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人的头发丝直径约为 ,故 的直径为 。
第二部分
2. B, C
【解析】A、D选项中,没有正确使用刻度尺,属于测量错误;B选项中,分度值不一样,测量的精确程度不一样,属于测量误差;C选项,估计值不一样,属于测量误差。
第三部分
3. (1) 刻度尺倾斜放置
【解析】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贴紧并平行放置;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
(2) 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
4. (1)
【解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起始刻度线为零刻度线,地砖末端对应的刻度为 ,则地砖的长度为 ,即 ,停表的读数为 。
(2)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1 力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
C. 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2. 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 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8分)
3. 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 的。
4. 如图()、()所示,“跳橡皮筋”和“打陀螺”是老上海典型的弄堂游戏,其中图 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 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均选填“()”或“()”]
三、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5. 小女孩用 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小女孩提桶时力的示意图。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由题图可以看出,力的大小、作用点都相同,只有力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弯曲的方向不同,所以本题中是力的方向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故B选项正确。
2. A
【解析】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由于处于静止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选A。
第二部分
3. 运动状态;相互
【解析】小船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右边小船上的人用杆施加给左边小船一个力时,左边小船也施加给杆一个力,使右边小船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
【解析】题图()中脚钩橡皮筋,橡皮筋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中击打陀螺,陀螺旋转,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部分
5.
【解析】小女孩用 的力将水桶提起,力 的方向竖直向上,作用在水桶的把手上,从力的作用点竖直向上作出力 的示意图。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运动和力 单元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给自行车轴 加润滑油
B.
轮胎上制有花纹
C.
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D.
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2. 在如图所示的跳水比赛中,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起跳过程总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
3.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手扶卡片静止不动,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 手扶卡片,使卡片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 ,松手
D. 手扶卡片静止不动,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上移动一些,松手
4. 一个人用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A. 合力大小为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 合力大小为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 合力大小为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合力大小为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5. 用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使其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绕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若细绳突然断了,则小球会
A. 立即静止 B. 沿轨迹 做直线运动
C. 沿轨迹 做直线运动 D. 沿轨迹 做圆周运动
6. 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关于该物体的受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 物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 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 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7. 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向前倾说明人不具有惯性 B. 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
C. 车突然加速 D. 车突然减速
8. 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A.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 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二、双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9. 关于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10. 在中国科技馆有个可以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小火车,如图所示。当小火车将要通过“”形框架时,突然从小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恰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小火车,抛出的小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B. 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小火车给的向前的推力
C. 抛出的小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D. 小球上升至最高处时,它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为零
11. 笑笑想利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关于此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物体的速度
B. 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C. 此探究实验只需控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即可
D. 此探究实验应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2.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涉及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 两人在小车上静止, 推 ,两人都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乙:乒乓球能被球拍击回,是因为乒乓球太轻没有惯性
C. 丙:在木块被拉回桌面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丁:推箱子不动,水平推力等于摩擦力
四、填空题(共3小题;共16分)
13. 小明利用钩码、弹簧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力 与弹簧伸长量 的关系式为 。
14. 足球运动员可以踢出优美的弧线球,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 和 (均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球具有 ,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 的作用。
15. 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五、实验题(共3小题;共24分)
16. 小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到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小车运动状态受到的影响越 (选填“大”或“小”);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运动。
17.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将物体 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 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① 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
A. 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 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 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② 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实验过程中,关于 和 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 一定大于
B. 一定小于
C. 一定等于
D. 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
18.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系好细线的矿泉水瓶,装在烧杯中的沙子,漏斗,弹簧测力计。请补充必要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要求简述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为 。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六、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 为什么说它们是相互平衡的 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2)如果图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画出此时汽车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七、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8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安全带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车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严重撞击,气囊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致撞到车身上。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质量越小,惯性越大
(2)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的作用是为了减小 时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A.紧急刹车
B.迎面相撞
C.突然加速
D.快速启动
(3)如图乙所示,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同时 也有作用力,理由是 。
八、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1. 一辆质量为 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 , 取 ,求:
(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
(2)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而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则能减小摩擦。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来减小摩擦,故A选项符合题意;轮胎上制有花纹、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2. D
【解析】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
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法正确;
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此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说法正确;
D、因为运动员在跳板上时,其不是一直保持静止,不属于平衡状态,因此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并非始终是一对平衡力,故说法错误。
3. C
【解析】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此时力的大小不同,右侧力大,不能平衡,验证二力平衡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此时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并不相反,没有控制好变量,故B错误;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 ,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发生转动,最后小卡片静止时,两个力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个操作是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
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不能验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故D错误;
4. A
【解析】根据力的合成,当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是两力差的绝对值,方向与力大的方向一致,,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A。
5. C
【解析】用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使其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绕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将不受力的作用,所以,小球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沿着轨迹 做直线运动。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受力分析,难度较小。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故物体与斜面间存在滑动摩擦力,则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正确选项为 C。
7. D
【解析】车上的人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或减速时,人的下部与车一起停止,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
8. C
【解析】甲图和乙图,箱子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乎衡,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推力要大些,所以甲图中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乙图中箱子受到的摩擦力,A、B正确。
丙图箱子滑出去离开手以后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这两个因素都没有改变时,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不变的,D正确,C错误。
第二部分
9. C, D
【解析】力的产生不一定要求两物体相互接触,如一对不接触的磁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故D正确。
10. A, C
【解析】不计空气阻力,在水平方向上小球由于具有惯性,而与小火车有相同的速度,所以相对于小火车,小球始终在小火车的正上方,做上抛直线运动,故A、C正确,B错误;竖直方向上,当小球达到最高处时速度为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
11. A, D
【解析】自变量就是选择的人为改变的量,而因变量就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量,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中,自变量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因变量是摩擦力大小,故A正确,B错误;
由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需要控制以上因素不变,只改变速度,故C错误;
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体现出来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第三部分
12. A, C, D
【解析】两人在小车上静止, 推 ,两人都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乒乓球能被球拍击回是因为乒乓球太轻,其惯性较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故B错误;
在木块被拉回桌面的过程中,压力和粗糙程度均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
推箱子不动,箱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水平推力等于摩擦力,故D正确。
第四部分
13.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设 ,代入数据 ,故 。
14. 方向;作用点;惯性;摩擦力
【解析】踢球时所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面上运动时,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而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
15.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解析】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被击打的棋子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静止状态而飞出,但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又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而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第五部分
16. (1) 同一;相同
【解析】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2) 小;远;小
【解析】毛巾、棉布、木板的粗糙程度依次变小,阻力依次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运动状态受到的影响越小。
(3) 匀速直线
【解析】由()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7. (1) 匀速直线
【解析】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 ① B
【解析】由题图可知,实验时物体都是在木板表面上运动,这是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在物体上放置砝码来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A选项中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滑动摩擦力,B选项中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滑动摩擦力,C选项中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所以利用了题中实验结论的是B选项。
② D
【解析】滑动靡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所以实验中 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 。
18. (1) 天平
(2)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②用漏斗将烧杯中适量的沙子装入矿泉水瓶,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和沙子的总质量 ,将矿泉水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矿泉水瓶和沙子的总重 ,将 和 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表格中;③向矿泉水瓶中加沙子,再次测出矿泉水瓶和沙子的总质量 ,总重 ,并将 和 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再做 次实验。
(3)
第六部分
19. (1) 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因为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汽车的牵引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平衡;竖直方向上,重力与其受到的支持力平衡。汽车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此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的,只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就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 开始做减速运动。如图所示:
【解析】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牵引力消失了,汽车在地面摩擦力作用下将做减速运动。
第七部分
20. (1) C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故C选项正确。
(2) AB
【解析】紧急刹车时,人由于具有惯性向前运动,而安全带的作用可使人不与前面物体相撞,保护人的安全。当与对面来车相撞时,安全带的作用与刹车时的作用类似。而突然加速和快速启动时,由于惯性,人将向后倾斜,此时背椅阻止人向后运动,保护人体安全。
(3) 气囊对模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同时气囊对模型有反作用力。
第八部分
21. (1)
【解析】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 。
(2)
【解析】汽车所受支持力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2章 1 质量及其测量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 冰块熔化成水 B. 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C. 航天员在太空行走 D. 一支铅笔用去一半
2.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调节横梁平衡的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当指针向右偏时,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
()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3.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时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4分)
4. 学习质量时,小李同学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证明时,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
(2)简述你的证明方法: 。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5. 请在下列数字后填上合适的单位:(选填“”“”或“”)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
(2)中学生小超的质量大约是 ;
(3)一个哈密瓜的质量大约是 ;
(4) 张 打印纸的质量大约是 ;
(5)大货车的载重量大约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某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该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与状态无关,所以质量不变,A选项不符合题意;泥团被捏成小动物,形状发生变化,但质量与形状无关,所以质量不变,B选项不符合题意;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位置改变,但质量不变,C选项不符合题意;一支铅笔用去一半,铅笔的质量会减少,D选项符合题意。
2. C
【解析】天平使用前要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平衡,调节平衡时指针偏右,需要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处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幅度相同。
第二部分
3. 右;C
【解析】在称量物体的质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左物右码”,在右盘中多次调换砝码后,若发现添加最小的砝码质量偏大,而减去这个最小的砝码质量又偏小,这时我们应该减去最小的砝码,然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的横梁平衡。由此可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故C选项正确。
第三部分
4. (1) 托盘天平
(2) 首先,将冰块放入小烧杯,用天平测出冰块和小烧杯的总质量,接着,在大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把盛冰的小烧杯放入水中,使冰熔化,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冰熔化成水后的总质量,最后比较两次质量的大小,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第四部分
5. (1)
(2)
(3)
(4)
(5)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2章 4 学生实验:测量密度 能力
一、实验题(共2小题;共12分)
1. 小欣为了测量液体 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液体 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 的体积为 。
(3)将量筒中的液体 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 的总质量为 。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 的密度为 。
(5)该实验方案会造成测量结果比液体 的密度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 小明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只准备有天平、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用天平测出贝壳的质量 ;
()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 ;
()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图放置(水至大烧杯口);
()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进入小烧杯;
()测出溢出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 。
由上述实验得到溢出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用 表示)。贝壳的密度是 (用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第一部分
1. (1) 右
【解析】调节天平平衡时,要遵循“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所以当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2)
【解析】由题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
(3)
【解析】烧杯和液体 的总质量 。
(4)
【解析】液体 的质量为 ,则液体 的密度 。
(5) 偏小
【解析】由于本实验首先测的是液体的体积,当将液体倒入烧杯中时,会有液体沾在量筒壁上而倒不干净,因此所测的质量会偏小,根据 知密度偏小。
2. ;
【解析】由实验步骤可知,溢出水的质量等于溢出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与空小烧杯的质量之差,即 ,由 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而 ,所以贝壳的密度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6 运动和力的关系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2. 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 列车向左匀速运动 B. 列车向右匀速运动
C.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D.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3.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甲所示,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 ;如图乙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是因为它受到 的作用。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A正确;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正确;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D正确.
2. D
【解析】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水面发生倾斜的原因是由于水具有惯性,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故AB错误。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与图不符,故C不合题意;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D符合题意。
3. B
【解析】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D错误。
第二部分
4. 惯性;摩擦力
【解析】本题考查惯性、摩擦力,难度较小。迅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却没有飞出,由于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有状态,但由于自身重力而落在其正下方。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由于棋子和棋子间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紧挨被击打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3 重力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投篮时把篮球抛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如图)的是 ( 表示重力, 表示手对球的作用力)
A. B.
C. D.
2. 利用重垂线和三角板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3. 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请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写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4.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A.钩码的重力
B.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5. 在图中作出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手对篮球不再有力的作用,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选项正确。
2. A
【解析】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板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垂线与直角边平行,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A符合题意,B、C、D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
第二部分
3.
【解析】横向比较表中数据可知,质量是原来的几倍,对应的重力就是原来的几倍,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故重力的关系式为 。
第三部分
4. (1)
【解析】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每一组中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是固定的数值,设表格中空白处的物理量为 ,选任意一组数据与第四组中的物理量建立等式,求出空白处的数据。由 得:。
(2)
【解析】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3) C
【解析】使弹簧伸长的力作用在弹簧上,即弹簧是受力物体,故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4) 正比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第四部分
5.
【解析】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以球的重心为作用点,竖直向下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3 比较运动的快慢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所用时间之比为 ,则两车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 B. C. D.
2. 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D. 以 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前进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 时甲的路程为 D. 时乙的路程为
三、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4.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则: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两车的速度大小之比 。
2. A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故C错误;
以 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平均前进 ,但不一定每一秒都是 ,故D错误。
第二部分
3. B, D
【解析】()由图象知甲乙的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 ,乙的速度 ,,故A错误,B正确;
() 时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 ,故C错误,D正确。
第三部分
4. (1)
【解析】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
平均速度 。
(2)
【解析】火车过桥时,由 得: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7 超声波及其应用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据说,有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 半导体 B. 磁性物质 C. 真空带 D. 绝缘物质
2. 如图 和图 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 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 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3.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半导体磁性物质、绝缘物质都是传声的介质,无法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薄薄的一层真空带便可以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故C选项正确。
2. D
【解析】由题图可知蝴蝶振翅的频率为 ,蜜蜂振翅的频率为 ,人、狗、猫的听觉频率最低的为 ,因此都不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蝴蝶。而蜜蜂的振翅频率在人、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三者都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蜜蜂。
3. D
【解析】由题意知,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 的声波,而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故A、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次声波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只是人不能听到次声波而已,故B选项错误。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4 二力平衡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与其相关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B.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
C.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6分)
2. 起重机以 的速度匀速将重为 的物体吊起,钢绳上的拉力为 ,接着在空中以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此过程中,钢绳上的拉力为 ,最后以 的速度匀速下降,钢绳上的拉力为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2分)
3.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因为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选项符合题意。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沿水平方向,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汽车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汽车上,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路面上,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路面上,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汽车上,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B、C、D选项中的两个力均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2. ;;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都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拉力与物重大小相等。
第三部分
3. (1) 相反;钩码的数量
【解析】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 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
【解析】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 把小纸片剪成两半
【解析】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剪成两半,使拉力作用在两个小卡片上。
(4) A
【解析】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平衡)。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2 力的测量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拉,观察它们的示数可以发现
A. B.
C. D. 和 的关系没有规律性
二、实验题(共1小题;共10分)
3.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 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 、 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或“”)弹簧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选填“”或“”)弹簧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8分)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
(2)胡克的结论是 。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是 。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 。(短文中实例除外)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A
【解析】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 在拉 时, 同样拉 ,这两个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
第二部分
3. (1) ① 正比
【解析】从数据表格可看出,弹簧所受的拉力增大时,弹簧伸长量等比例增大,这说明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 大
【解析】表一中弹簧所受拉力每增加 ,其长度伸长 ,而表二中弹簧所受拉力每增加 ,弹簧的长度伸长 ,所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 弹簧伸长的长度比 弹簧大。
(2) ;
【解析】用这两种弹簧来制作弹簧测力计时, 弹簧受较小的力就有明显的长度变化,灵敏度高,而 弹簧所能承受的拉力较大,称量范围较大。
(3) 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弹簧,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其他答案合理同样可以)
【解析】若要验证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是否有关,需控制弹簧的其他条件不变,选取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分别用相同的力拉,看两弹簧伸长的长度关系即可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是否与弹簧的原长有关。
第三部分
4.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弹簧受到力的作用的同时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解析】胡克的结论可以从原文直接找到。
(3)
【解析】从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时,弹簧伸长了 ,当弹簧长度为 时,弹簧伸长了 ,故受到的拉力为 。
(4) 减震器
【解析】生活中的减震器是应用弹簧的实例。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 、 、 、 、 、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2.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3. 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声速按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2分)
4. 现给你如下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橡皮筋、鼓、纸张、小橡皮锤。请你从中挑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敲击瓶子时是由于瓶子与水柱共同振动而发出声音,A、B错误;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正确,D错误。
2. C
【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所以选项A正确;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B正确;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项D正确。
第二部分
3. ;声波
【解析】(1)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
,
所以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
(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第三部分
4. ()实验器材:音叉、小橡皮锤、乒乓球、细线。
()实验步骤及现象:
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起来并静止,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轻贴住乒乓球,乒乓球仍静止,记录现象;
用小橡皮锤敲击音叉,将音叉再次轻轻贴住乒乓球,乒乓球反复被弹起,记录现象。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2章 2 学生实验:测量质量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了,这样测出的物体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 偏大 B. 相等 C. 偏小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6分)
2. 如图所示是与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 一个、 一个、 两个,剩下的砝码是 和 ;调节好天平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 ,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3. 下面是小明同学学习用托盘天平、玻璃杯练习测量食用油的质量的测量过程及记录的数据,请你完成填空: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如图甲所示,把适量食用油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
(2)把玻璃杯中的适量食用油倒入容器中。
在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时如图丁所示,此时,玻璃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
(3)容器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物体的测量值 砝码的质量 游码对应的刻度,而物体的实际值 砝码的质量 游码对应的刻度 称量前游码对应的刻度,故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偏大的值就是称量前游码对应的刻度。
第二部分
2. 一个; 一个;
【解析】盒内的砝码有 一个、 一个、 两个,剩下的砝码是 一个和 一个;砝码的最小质量是 ,砝码质量和游码的示数之和为 ,说明 为砝码质量, 为游码的示数。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应该是左物右码,即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现在是左边为砝码,右边为物体,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对应的刻度 。
第三部分
3. (1)
【解析】食用油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 。
(2)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在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左端下沉,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天平的右端下沉,此时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剩余的食用油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 。
(3)
【解析】容器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6 乐音和噪音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动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
2.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3. 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 振幅一定更大 B. 振幅一定更小
C. 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 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4.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音调和响度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8分)
5.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 有关。如图所示,是两个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图,由此图可以判断 (选填“甲”或“乙”)图发声体的响度较大。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音色又叫音品或音质,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决定,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时,音色不同。
2. D
【解析】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A不符合题意;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B不符合题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C不符合题意;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D符合题意。
3. D
【解析】绷紧琴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琴弦绷紧后,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振幅大小与拨动琴弦的力有关,无法判定,故D正确。
4. A
【解析】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第二部分
5. 声源处;响度
【解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根据题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 可知,此时的噪声是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6. 振幅;甲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常见的运动 单元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敲鼓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 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3.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4.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 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
D.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5.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工作时,需要借助通信设备才能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
B. 空间站外噪声太大
C. 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
7.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8.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音调在传播过程中升高了
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10.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两物体在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B. 两物体在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C. 两物体在 末相遇,且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D. 两物体在 末相遇,且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1. 如图所示,是首都博物馆馆藏的京剧文物月琴。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月琴所发出的声音大小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A. 月琴发声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 B. 月琴发声的音调与振幅是否有关
C. 月琴发声的音色与振幅是否有关 D. 月琴发声的频率与振幅是否有关
12. 如图,两个小球 和 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上运动,除碰撞外,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 、 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 的速度是球 的两倍。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
A. 总是在 点相碰
B. 总是在 点相碰
C. 时而在 点相碰,时而在 点相碰
D. 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3.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速度越大
14.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图乙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图丙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图丁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5. 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 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
D. 瓶周围若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仍能直接传入人耳
16.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点和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 图中 段的路程
B. 如果测得 段的时间 ,则 段的平均速度
C. 在测量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小
D. 为了测量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 ,可以将小车从 点静止释放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7. 如图所示四幅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乙图中,纸屑跳的越高说明音调越高
C. 丙图中,用“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丁图中,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
四、填空题(共4小题;共12分)
1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9. 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
错误之处: ;
判断依据: 。
20. 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小华在玻璃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通过敲击“水瓶琴”,小华可以演奏简单的“乐曲”。请你根据上述情境,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21. 小明放学可乘地铁回家,或者让爸爸开私家车接他回家。若乘地铁:小明要先从学校步行 到地铁站;乘坐地铁的平均速度为 ,路程为 ;到站后再步行 到家。若爸爸开车接他,放学拥挤的马路上汽车的平均速度只有 ,开车从学校到小明家的距离为 。则小明乘地铁比乘私家车回家要节省 的时间。
五、实验题(共3小题;共24分)
22. 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 。
(3)此实验说明了 。
(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
23. 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实验时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和 。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所用时间 ,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24. 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 从 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 随时间 均匀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 图象。
(2)小球的运动速度 与时间 的关系式为 。
(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是 ,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
上述小球从 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4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声及其应用
回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声现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较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时,将在界面处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作回声。如图为有关回声的应用,声呐装置可谓是其中的典型。美国科学家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测量水下目标的回声探测仪,用它在船上发出声波,然后用仪器接收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测量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所用的时间,根据水中的声速就可以计算出与障碍物的距离。第一台回声探测仪于 年成功发现了 以外的冰山,这就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海洋开发事业的声呐装置的雏形。
(1)声呐在水中发射声波,此时距离声呐 外有一座冰山,若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则声呐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被冰山反射回来的声波需要 。
(2)若声呐发出的声波足够强,则利用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七、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6.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经过一座高崖,汽艇向高崖鸣笛一声,历时 听到回声(声速为 ),问: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汽艇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汽艇鸣笛时离高崖多远
27. 一条隧道全长 ,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为 ,最小速度为 。若一辆长 的机动车通过隧道全程用了 ,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符合规定要求吗 (请计算说明)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中指的是响度大;B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中是指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选项正确。
2. A
【解析】∵ ,∴ 。
一本书的长度比 小得多,篮球场 的长度、山的高度比 大得多,只有人的高度最接近 。
3. A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正确;
“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
“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
“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4. B
【解析】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必须保持相对静止,A选项说法不正确;“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选项说法正确;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自己(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C选项说法不正确;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
5. C
【解析】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有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 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 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6. C
7. A
【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A正确。
8. D
【解析】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9. D
【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知识,难度较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A项错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仅凭听声音就能够判断是哪个乐器在演奏,靠的就是音色,B项错误;同一音叉的发声频率是固定的,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改变了其振动的振幅,会使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C项错误;高架路旁架设隔音墙以减小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项正确。
10. A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两物体在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由 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所以 ,故A选项正确;
在 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选项错误;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 末通过的路程都是 ,此时两物体相遇,故C、D选项错误。
11. A
【解析】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月琴所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轻拨和重拨时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
故选:A。
12. A
【解析】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 、 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 的速度是球 的两倍,设圆周的周长为 ,根据速度公式知:
当两者都再次运行到 点时,球 经过的距离为 ,球 经过的距离为 ,又因为球 的速度是球 的两倍,所以用时正好相等,即 ,两球在 点相撞。
碰撞后,当速度快的球经过两周时,速度慢的球经过 周,所以下次两球相撞仍然在 点。
第二部分
13. A, D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越快表示速度越大,故A正确;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有关,运动时间未知,物体通过的路程长,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由 可知,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即为速度,故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速度越大,故D正确。
14. B, C
【解析】图甲中通过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图乙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正确;
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图丁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
15. B, C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A错误;用嘴依次吹瓶口,甲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甲的音调最高,B正确;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因此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丁的音调最高,C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若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D错误。
16. B,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图中 段的路程 ,A错误;
段的路程 ,若 ,则 段的平均速度 ,B正确;
在测量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偏大,测得的 段的平均速度偏小,C正确;
小车由 点静止释放,滑到 点时速度不为零,故要测量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不能将小车从 点静止释放,D错误。
第三部分
17. A, C, D
【解析】甲图中,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乙图中,碎纸屑的作用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由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则敲鼓时用的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说明响度越大,故B错误;
丙图中,用“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C正确;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丁图中,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故D正确。
第四部分
18. ;(填 均可)
【解析】第一步:找出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两条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可先看一大格代表多少,再看每小格代表多少,此题中刻度尺分度值应为 。第二步:看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本题以“”作为“零刻度线”,最后记录时应将“”减去。
19. 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真空不能传声(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由于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听到空中传来雷声是错误的。
20. 敲击“水瓶琴”时音调高低与瓶内水量的多少有关吗
21.
【解析】①小明乘地铁回家的过程包括三段:步行 乘地铁 步行,已知地铁行驶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乘地铁行驶的时间,已知步行时间和乘地铁时间,可以得到小明需要的总时间;
②小明乘私家车回家时,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需要的时间。
两种方式所用时间之差就是节省的时间。
因为 ,所以乘地铁行驶的时间为 ;
小明乘地铁回家需要的时间为 ;
小明乘私家车回家需要的时间为 ;
故小明乘地铁比乘私家车回家要节省 。
第五部分
22. (1) 变小
【解析】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2) 增大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4) 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解析】住宅玻璃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23. (1)
(2) 小
【解析】时间长些,可方便计时,则需要运动慢些,斜面坡度小些。
(3) 停表;刻度尺
【解析】测量时间需要停表,测量距离需要刻度尺。
(4)
【解析】。
24. (1) 如图 所示: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图 所示。
(2)
【解析】由图知,小球的运动速度 与时间 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 ,将表中前 组数据代入,有
联立①②式求解得
小球的运动速度 与时间 的关系式为 。
(3)
【解析】题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即图 中梯形 的面积,
。
第六部分
25. (1)
【解析】声呐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被冰山反射回来的声波需要的时间 。
(2) 不能
【解析】由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声呐不能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第七部分
26. (1)
【解析】汽艇静泊在水面时,鸣笛时汽艇离高崖的距离
。
(2)
【解析】若汽艇以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 后听到回声,设鸣笛时汽艇与高崖的距离为 ,由图可知,
。
27. 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经过的路程 。
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 ,
因为 ,所以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不符合规定。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2 机械运动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小红背着的书包 B. 迎面走来的行人
C. 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 路旁的树木
2. 如图所示,小军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看到车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向后运动,远处的村庄和田野也在缓缓后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军是运动的 B. 以车厢为参照物,小军是静止的
C. 村庄是运动的 D. 以车厢为参照物,村庄是静止的
3.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 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 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 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4.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B. 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是静止的
C. 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 D. 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5. 如图所示为航母甲板引导员正在用“走你”的动作指挥飞机在航母上起飞的情景。飞机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为参照物,指挥员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小红相对于自己背着的书包,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A符合题意;小红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从身边驶过的汽车、路旁的树木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2. B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选择参照物,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C选项错误;
以车厢为参照物,小军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是静止的,B选项正确;
以车厢为参照物,村庄向后运动,D选项错误。
3. C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坐在甲火车里的小华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又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可能的情况有:①甲火车静止,乙火车向前运动;②两列火车都向前运动,甲火车运动较慢;③两列火车都向后倒车,甲火车运动较快;④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静止不动;⑤甲火车向后运动,乙火车向前运动。综上所述,C选项是不可能的,故选C。
4. D
【解析】帆船相对于大地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A错误;
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B错误;
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的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C错误;
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位置不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D正确。
第二部分
5. 运动
【解析】飞机起飞的过程中,以飞机为参照物,指挥员和飞机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置的改变,所以指挥员是运动的。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4 学生实验:测量速度 能力
一、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1. 如图所示,小林测量小车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小车在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2. 年 月,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正式开通,其中 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则该列车全程行驶总时间为 ,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 。
二、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3.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 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解析】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在 段的路程 ,小车在 段运动的时间 ,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 。
2. ;
【解析】已知列车到站时间和发车时间,两者之差就是行驶时间;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运行时间为 ;已知列车运行的路程 ,则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
第二部分
3. (1) 先变大后不变;
【解析】纸锥在下落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都是 ,但是由题中图示可以看出每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间隔开始时越来越大,后来保持不变,说明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纸锥在 、 两位置间所用的时间是 ,纸锥在 、 两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
(2) ① 纸锥的质量(合理即可)
【解析】影响纸锥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纸锥的质量、形状等,在研究速度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注意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使其自由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均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