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42面角的分类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且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重点:学生能清楚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利用旋转明确角的旋转概念,通过旋转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面画的都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做角?
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你能根据大小将这些角分分类吗?(生:直角、钝角、锐角。)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那我们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生:锐角和直角。)
3.请你量一量直角是几度?(生:90度)板书:直角=90度
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直角的度数是90度。这个90度的直角,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90度后形成的图形。
4.你能用这种方法表述出一个锐角吗?同桌交流一下。
谁来说一说怎样旋转?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生:只要小于90度。)说明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板书:锐角﹤90度
我们刚才研究了直角和锐角的形成过程。照这样想,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度数又会是多少度呢?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生:钝角大于90度)板书:钝角﹥90度
二、探索新知,平角、周角的认识
1.认识平角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旋转至180度位值),请同学们观察此时组成的角有什么特点,两条射线的状况是怎样的?
预设1:两条射线变成了一条直线;
预设2:两条射线组成的角是180度;
预设3:这是最大的钝角;
预设4:这个角有两个直角大;……
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180度后,它已经不是钝角了。它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做平角。
请大家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的角是平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1平角对于多少度呢?(平角=180度)板书:1平角=180度
你能画一个平角吗?(生画,一名学生上台画。)画的对不对?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必须标明顶点和角的符号,再标上180度)
现在你觉得钝角是多少度呢?(生: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板:﹤180度。
2.认识周角
如果这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它是角吗?(生:是个角,也有顶点和两条边,只不过两边重合了。)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叫做周角。根据刚才的演示,你们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等于多少度呢?(周角等于180度)板书:1周角=180度
你能画一个周角吗?试试看,应该注意什么?
(标上角的符号和度数)
3.探索角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回顾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三位老朋友的关系,而且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平角和周角。现在想请你根据他们的度数特点,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你有办法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
预设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预设2: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预设3:1周角=2平角=4直角
三、巩固练习
通过大家的一起探究我们还知道了这五位朋友的关系。如果让你根据刚才的探究来应用一下,你愿意尝试吗?
1.判断 2.口答
3.看图填一填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学习的非常棒!
那你能总结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锐角﹤90 直角=90 90 ﹤钝角﹤180 平角=180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以直角为突破口引出旋转角的概念,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90度形成的图形。让学生旋转出锐角,周角,旋转至180度来突破平角,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