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7 14: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乡土中国
李贺
大家对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熟悉吗?那里面有所谓的四大高手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同样在独放异彩的唐代诗坛上我们说也有许多的高手,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那你知道“诗鬼”指的是哪位诗人吗?
——李贺。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诗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赏析他的代表诗作《李凭箜篌引》来探个究竟。
活动:
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其中不乏有描写音乐或者乐器的,你能说出来吗?
课前导入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音乐之妙,妙在: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能力;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鉴赏诗歌的乐曲美和技巧美;
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抑郁痛苦,27岁病卒于家中。他是中国历代诗人中个性风格最鲜明的诗人。人称 “鬼才”、“诗鬼”。文学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本首诗歌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 泣鬼神的著名诗篇。
解题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数种。饰有凤首的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李凭

箜篌
李凭,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激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诗体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写作背景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吟咏诗韵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韵脚很密,有时是“二二一二”的节拍,有时是“二二二一”的节拍。全诗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设计演奏会海报
请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云、江娥、素女、长安百姓、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深秋九月
时间
地点
主演
嘉宾
中国(国都长安)
李凭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凝云颓不流”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江娥
“江娥啼竹素女愁”
素女: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素女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
长安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清冷的箜篌曲一经传出,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沉默了,所以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其实是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乐曲声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十二门前融冷光”
长安百姓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听过天上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如今,李凭的箜篌曲把她们打动了,可见非同凡响。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石破天惊逗秋雨”

“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神妪:就是成夫人,身份——仙人;职业——箜篌顶尖极高手。做凡人的老师绰绰有余,可这儿却用一个“教”字,为什么不是“学‘呢?因为李凭的技艺太娴熟了,引仙人竞折腰,音乐太美了,那简直就是“此曲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闻”,让神妪甘愿向李凭学习。
“梦入神山教神妪”
神妪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能化腐朽为神奇!
老鱼
“老鱼跳波瘦蛟舞”
瘦蛟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吴质: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
“吴质不眠倚桂树”
吴质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开。
“露脚斜飞湿寒兔”
寒兔
探“鬼”韵
合作探究
老鱼瘦蛟
神妪
吴质
忘记砍树,陶醉其中
行动迟缓,翩翩起舞
善弹箜篌,虚心请教
浮云
颓然凝滞,俯首谛听
女娲
玉兔
忘记职守,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露水斜飞,忘记躲避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素女
江娥
善于鼓瑟,满脸愁容
泪洒斑竹
十二门
紫皇
被音乐感动
陶醉在音乐,风寒霜露觉不到
品读诗歌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侧面描写
小结
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天花乱坠。
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音乐所到之处,万物动容,天地震惊,众神哭泣——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作者所用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空山凝云 江娥啼竹 素女愁 玉碎 凤凰叫
芙蓉泣 香兰笑 长安冷光 动紫皇
石破天惊 老鱼跳波 瘦蛟舞 吴质不眠 ......
哀伤压抑 、凄凉冷清的意境
写音乐的常见法
环境渲染法、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喻声法、
联想典故法、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文本解读
回顾《琵琶行》相关手法的运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渲染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动作描绘法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声摹声法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者反应法
合作探究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仅仅是想赞美李凭箜篌演奏的不同凡响和演奏技艺的高超吗?有人说在“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背后隐藏着诗人坎坷的人生遭际。请谈谈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
《李凭箜篌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呈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灵世界呢?
从对意象内涵以及作者身世、性格、写作背景的分析可知,这首诗除描写音乐外,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全诗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所以,这首描摹音乐的诗,其实是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蕴涵了诗人坎坷多难的人生感慨。
小结
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都是建立在诗人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的。
通过这节课对《李凭箜篌引》的鉴赏,联系之前学过的《琵琶行》《赤壁赋》对音乐的描写,我们明白,古人写音乐,喜欢运用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