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教学重点】
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学习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了伯牙擅长鼓琴,贝多芬擅长作曲,京剧演员们擅长表演京剧,这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拿手好戏?
2.激趣游戏,引导:看篮球、乒乓球等图片,说说你想到本班的哪位同学。
3.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吧。(板书课题——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的方法,消除了学生对本次习作的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二、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任务及习作要求:
1.“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意思?
点拨:“好戏”原意是指“演得好的戏剧,吸引人的戏剧”,在这里并非指戏剧,而是取了“好戏”的引申义,指绝招或绝活。“好戏”前面两个修饰词“我的”和“拿手”,一个强调了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别人的,一个是强调了是自己擅长的。
2.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说说拿手好戏可以是什么。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
跳舞,唱歌,画画,变魔术
剪纸,捏泥人,做标本,做航模
挑西瓜,做面包,炒拿手菜
吹口哨,玩魔方,钓鱼
……
点拨:拿手好戏就是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本领,并不神秘,大家都有。“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提示我们拿手好戏的范围很广:可以是跳舞、唱歌等课内外学习中掌握的表演类的才艺;可以是剪纸、做标本等一些手工类的技艺;可以是挑西瓜、做面包等生活中的某项技能;也可以是吹口哨、玩魔方等玩耍时最擅长的游戏……只要你觉得称得上“好”,就是拿手好戏,就值得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
3.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一起交流吧!写之前想一想:
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想要分享的故事?
怎样写你的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
哪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一些?
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重点部分是不是写具体了,再改一改。
点拨:这三类问题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提供了思考的角度。首先是内容的确定,也就是选材。要说说自己拿手好戏练成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第二是习作的顺序,先写哪些内容,再写哪些内容;第三是详略的安排,思考哪些内容要作为重点内容具体写,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一些。(板书——写的内容:练习过程+趣事;写的顺序:先写+后写;写的安排:详写+略写)
4.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知道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1)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围绕拿手好戏的练成和发生的趣事,列出习作提纲。
(2)根据习作提纲完成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顺序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任务及习作要求。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怎样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介绍给大家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探究任务
(1)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如何练成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如何仿照范例列出习作提纲?
提示: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如何练成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①引导:通过阅读教材,我们发现拿手好戏可以是才艺类的、手工类的、生活类的、游戏类的,你能说出教材里没有的拿手好戏吗?
预设:弹钢琴、说相声、书法、做风筝、包饺子、朗读、做蛋糕、踢毽子、跳皮筋、打篮球、踢足球、拼地图、打乒乓球、游泳、打排球、电脑技巧、摄影、DIY技术……
点拨:无论在学校,或家庭,或野外学会的本领,只要是擅长的,都是自己的拿手好戏。
②引导:同学们说了很多拿手好戏,我们来给它们分类吧。
点拨:
才艺类:跳舞,唱歌,画画,变魔术,弹钢琴,说相声,书法,朗读……
手工类:剪纸,捏泥人,做标本,做航模,做风筝……
生活类:挑西瓜,做面包,炒拿手菜,包饺子,做蛋糕……
游戏类:吹口哨,玩魔方,钓鱼,踢毽子,跳皮筋,拼地图……
体育类: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游泳,打排球……
其他类:电脑技巧,摄影,DIY技术……
③引导: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如何练成的。
预设1:我的拿手好戏是打乒乓球。小时候,跟着大人们一起观看乒乓球比赛,我被那些炫酷的球技、灵活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以后,我坚持练习乒乓球,每天一个小时,从来没有停止过。终于,我练就了自己的拿手好戏。
预设2:我的拿手好戏是剪纸。是我的奶奶教我的,在奶奶的剪刀下,一张平平无奇的纸,不一会儿就能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很多花样,能剪出很多漂亮的剪纸,练就了我的拿手好戏。
④引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围绕拿手好戏发生的故事。
预设1: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对手的反应很快。我用力将球发出,只见他一个回挡,球立刻就箭一般地冲向我。我大喝一声,使出必杀技——“海底捞月”将球救起,球被救起了,我自己却摔了一个大跟头,观众们都笑了。
预设2:有一次,奶奶教我剪小兔子的图案。那时我已经学会了不少花样,觉得自己很厉害,就没有认真听。奶奶剪完后,轻轻一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手中的纸,咦?兔子的耳朵呢?奶奶笑了:“你怎么剪了个秃头兔子啊!”
过渡:好的习作往往要整体规划,就是我们所说的谋篇布局,打好腹稿。
(2)如何仿照范例列出习作提纲?
(
第一个西瓜
很好,得到同学的夸赞,我很得意。
) (
第二个西瓜没熟
,
我很
尴尬
——
拿手好戏演砸
啦!
) (
我用“看
、拍、听”
三招
,自信地挑了两个大西瓜。
) (
具体
写: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
) (
点明拿手
好戏是挑西瓜。
) (
简单介绍
:是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的。
) (
习作提纲
《三招挑西瓜
》
)①出示提纲范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a.引导:这个提纲列了哪几部分内容?
预设:这个习作提纲列出了题目,然后从总体上列出了要写的内容,最后详细列出了具体要写的内容。
b.引导:整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列的?
点拨:是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列的:首先点明自己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然后介绍是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的,再具体写围绕拿手好戏发生的趣事。这三方面之间是递进关系。
c.引导:需要写具体的重点部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列清楚的?
预设:为了把趣事写详细,提纲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又构思了三个内容:一是自信地挑西瓜;二是被夸赞;三是遭遇尴尬。
②总结方法,引导:通过分析提纲范例,可以总结、梳理出列提纲的几个要点。
点拨:
首先,围绕自己的拿手好戏,从总体上列出要写的内容。
其次,明确习作顺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这是由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决定的: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拿手好戏是怎么练成的、围绕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三方面之间是递进关系,也就决定了本次习作的基本写作顺序。(当然,如果学生有意识以变序的方式来写作,也应该鼓励。)
最后,明确习作重点。哪些内容重点写?哪些内容可以写简略?这是由哪些内容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的。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把这个重点写具体,也要在提纲中列清楚,还可以列出自己的感受、看法等。(板书——拟定提纲:①围绕自己的拿手好戏,从总体上列出要写的内容。②明确习作顺序。③明确习作重点,详细列出重点内容。)
③让学生仿照例子,拟定习作提纲。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
乒乓球比赛时发生的趣事。
) (
是怎样练成打乒乓球的拿手好戏的。
) (
点明
拿手好戏是打乒乓球。
) (
习作提纲
《
我的拿手
好戏
》
)引导:请你仔细读一读,这个提纲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没有点明详略,也没有详细列出重点部分。
点拨:提纲中要列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先后顺序明晰。详细列出重点部分的提纲。
④引导学生交流,修改提纲:请同桌看看你的提纲,互相提建议,根据建议修改。
(
第二回合,我发球
,
小明回挡
,我
使出
必杀技
将
球救起,
自己
却
摔得
四脚朝天。
) (
第一回合,
小明发球
,展开激烈攻势,
我
巧妙
应对
。
)⑤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提纲,示范引导。 (
比赛开始
了
,我和
小明
展开
激烈
的对决。
) (
具体写
:
乒乓球比赛时
发生的趣事。
) (
点明拿手
好戏是打乒乓球
。
) (
简单介绍:是怎样练成
打乒乓球
的拿手好戏的。
) (
习作提纲
《乒乓绝技
》
)
设计意图:列好提纲就是打好腹稿,解决了谋篇布局的问题,利用范例,交流发现,再引导学生制定提纲,为内容的合理安排奠定了基础。
3.交流分享
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按照自己所列提纲,具体说说打算怎样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
交流提示:我的拿手好戏是,我准备先简单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如何练成的,再具体写围绕拿手好戏发生的故事,故事我准备这样写。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谈论,班级分享的形式,帮助学生扩大写作视角,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豪感与成就感。
4.方法小结
写作前,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步骤,再次明确写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写作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大家的拿手好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还学习了如何仿照范例列习作提纲。快根据你的习作提纲,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写出来吧!
四、习作演练
1.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
(1)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围绕拿手好戏的练成和发生的趣事,列出习作提纲。
(2)根据习作提纲完成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顺序清楚、重点部分具体。
(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2.教师关注到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准备。
结束语:希望没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自己的习作,下节课讲给大家听吧。
设计意图: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写的内容:练习过程+趣事
写的顺序:先写+
后写
写的安排:详写+略写
)【板书设计】
我的拿手好戏
(
①
围绕自己的拿手好戏,从总体上列出要写的内容。
②
明确习作顺序。
③
明确习作重点
,
详细列出重点内容
。
) (
习作
:
我的拿手
好戏
)
拟定提纲《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之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之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借助提纲写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交流、分享大家的习作,看看哪位同学的拿手好戏写得最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课题——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二、评改指导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及修改方向。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结合习作要求,师生共同明确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①语句通顺,顺序合理。
②重点部分具体。
(注意:要点一3颗星,要点二3颗星,共计6颗星。若顺序合理,仅个别语句不通顺可得2颗星。)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根据评价标准,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具体修改方向吧!(板书:明确修改方向)
(2)结合习作片段,师生共同明确修改方向。
①聚焦“语句通顺,顺序合理”。
A.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一:
我的拿手好戏是打乒乓球。我很喜欢打乒乓球,并且已经掌握了多个打乒乓球的技巧,成了班上数一数二的高手。
我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呢?一方面,得益于我对乒乓球的热爱。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大人们观看乒乓球比赛。只见台上的选手们眼神坚毅,两个人一来一回,仿佛战场上的英雄,一招一式都精彩至极。我被那些炫酷的球技、灵活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当然了,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勤学苦练。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练习乒乓球。终于,练就了自己的拿手好戏。
B.引导学生思考:读完片段后,请你说一说这则片段语句是否通顺,顺序是否合理?
预设1:“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练习乒乓球。”这句话不通顺。
预设2:先点明拿手好戏是什么,然后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如何练成的,顺序合理。
追问:你会给出怎样的修改建议?
预设:把“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练习乒乓球。”改成“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练习打乒乓球一个小时。”
②聚焦“重点部分具体”。
A.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二:
乒乓球比赛开始了。对手小明发球,我用上刚学的下旋球技术将球挡了回去。小明的回球有点高。我看时机不错,扣了回去。呀,小明没料到我有这手,眼睁睁看着球与他擦肩而过。轮到我发球了,我将球在空中发射出去。小明不再轻敌,反手一个回挡,只见球箭一般地冲向我。我使出必杀技——“海底捞月”将球救起。球被救起了,再看我,摔得四脚朝天。
B.引导:这是整篇习作的重点部分,请你说一说这则片段是否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了?
预设:习作片段主要写乒乓球比赛中发生的趣事,是整篇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得不够具体。
C.引导:怎样才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我们可以向课文学习,找出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秘诀。请大家阅读《月光曲》的片段,想一想,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是真实的吗?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预设:这是皮鞋匠想象的画面,通过这一画面描写,我们能感受到音乐的悠长和舒缓。
点拨:通过展开合理细致的联想,可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大家阅读《亮相》的片段,说说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
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预设:动作描写。
点拨: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把动态亮相写得很具体,这也是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③展示对整篇习作的评价,供学生习作时参考。
评价示范:我评的是《我的拿手好戏》,这篇习作个别语句不通顺,重点部分写得不够具体,但顺序合理。
所以我给的评分是3颗★。
我的修改建议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将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写得更生动,重点部分写具体。
④展示修改后的学生习作。
A.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一(修改后),引导:修改后的习作片段语句是否通顺?
我的拿手好戏是打乒乓球。我很喜欢打乒乓球,并且已经掌握了多个打乒乓球的技巧,成了班上数一数二的高手。
我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呢?一方面,得益于我对乒乓球的热爱。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大人们观看乒乓球比赛。只见台上的选手们眼神坚毅,两个人一来一回,仿佛战场上的英雄,一招一式都精彩至极。我被那些炫酷的球技、灵活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当然了,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勤学苦练。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练习打乒乓球一个小时。终于,练就了自己的拿手好戏。
预设:是的。
B.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二(修改后),引导:修改后的习作片段是否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了?
乒乓球比赛开始了。小明傲慢地对我说:“听说你是咱们班乒乓球界的新秀,今天有幸和你交手,备感荣幸呀!”话音刚落,球像一头发疯的狮子一样向我狂冲过来。我不慌不忙地用上刚学的下旋球技术将球挡了回去。小明一下有点手忙脚乱,回球有点高。我看时机不错,发力猛扣回去。呀,小明没料到我有这手,眼睁睁看着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他擦肩而过。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轮到我发球了。我用力一跺脚,将球在空中发射出去。小明不再轻敌,反手一个回挡,只见球箭一般地冲向我。我大喝一声,使出必杀技——“海底捞月”将球救起。球被救起了,再看我,摔得四脚朝天。围观的同伴笑得直不起腰,捂着肚子说:“哎呀,你这招练了多久了,拿手好戏呀!”我羞得满脸通红。
预设: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增加了细致生动的动作描写,整个比赛过程都更加具体了。
追问:修改后的片段还用了什么方法让重点部分更具体?
点拨:修改后的片段不仅丰富了主角“我”和配角“小明”的各种表现,还增加了围观同伴的表现。“球像一头发疯的狮子一样向我狂冲过来。”“眼睁睁看着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他擦肩而过。”“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羞得满脸通红”等语句则将比赛中的细节和感受写得更加真实生动。
小结: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展开合理细致的联想,可以进行细致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写主角和配角的各种表现,还可以抓住细节和感受。
设计意图:对重点部分进行修改是本课的重要目标,联系课文和学生习作的片段,发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秘诀,使修改有迹可循。
三、习作分享
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习作交流分享)
1.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小组合作:评价、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点拨:出示习作评价表及评价提示,供学生交流讨论时参考。
2.讨论增加修改评价表,如:注意写出细节感受,有文采等。
引导:小组讨论增加修改评价表的空白栏,做到一点加一颗星。
3.小组推荐佳作在班级交流分享。创设情境:校园电视台“最炫达人秀”栏目给我们班一个专场展示的机会,首先来听听同学们的拿手好戏介绍吧!
(1)说一说:“解说员”朗读自己的习作。
(2)评一评:“小评委”作点评。(利用修改后的评价表)
(3)访一访:“小记者”采访互动。
4.教师小结:通过本次习作,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记录了围绕拿手好戏发生的故事。不仅如此,还学习了如何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提高了习作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范文《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吧!
设计意图:学生的习作心理从起初的兴趣到自信,发展为习作者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本环节创设了校园电视台“最佳达人秀”的专场展示活动,学生从不同的角色角度感受分享、欣赏、互动的交流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我的拿手好戏”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范文:
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
音乐总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而我的拿手好戏就是用古筝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两年前,我喜欢上了弹古筝,因为我很喜欢古代女子弹琴时的风韵和古筝弹出来的美妙声音,那声音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带着对古筝的热爱与好奇,我来到了古筝学习班。教我的老师长得非常像古代弹琴的“仙子”,她不仅教我如何弹出感情来,还教了我很多弹古筝时的优美动作。不过三个月,我就弹得十分动听。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家来了很多客人,我觉得是时候向亲人们展示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了。
晚饭过后,客人们坐在沙发上或椅子上。妈妈帮我把琴搬到客厅中间,我坐在琴前,从容淡定地盯着琴弦。我的双手在琴弦上来回“滑动”,这是瀑布的声音。我又用右手手指一勾一托,左手也柔和地在左边弦上一上一下地按。接着是高潮,也就是最快的部分。然而我的双手配合得很和谐,右手不快,左手来帮忙加速,两只手就这么在琴弦上拨动着,优美的音符一个个轻快地跳出……
第一曲弹完了,这生动的琴声让客人们还沉醉其中。终于,有人发声赞叹:“多么优美的琴声啊!”接着有人和道:“这弹的一定是《高山流水》吧!”
听了亲人的称赞,我得意洋洋起来,马上开始弹第二首,弹到一半,我突然忘记谱了:这下糟了,该怎么办呢?我重复拨动着一种音调,可不管怎样也想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好将这曲子草草结束了。客人们没有说什么,只有妈妈看出我的难过。她把我带回房间,温柔地说:“孩子,妈妈知道你为自己的失误感到难过,但是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你要从中吸取教训,戒骄戒躁。”
从这以后,我把妈妈说的话牢记心间,勤学苦练,弹得越来越好。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总评:本篇习作开头直接引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弹古筝。接着,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如何练成的。重点部分具体写了围绕弹古筝发生的趣事,其中运用了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还增加了配角的表现。最后利用妈妈的话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牢记知识点,同时在赏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2.把誊抄好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
语句通顺,顺序合理。
重点
部分
具体
。
) (
明确评价标准
明确修改方向
习作交流分享
)
评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