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 课件(共23+21+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 课件(共23+21+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0:03:5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浪淘沙(其一)
1课时
第六单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母亲河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1.会写“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浪淘沙》(其一)。
3.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情境听读
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诵读正音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厂”里面是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士”。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读诗题
唐代曲名。
刘禹锡创作的组诗中的第一首。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大家好,我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我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白居易称我为“诗豪”。晚年我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查阅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借助课文注释,查阅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波浪淘洗。
颠簸。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体会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1.抓住数字,想象画面。
2.抓住声音,想象气势。
3.结合文化常识,读出“磅礴”。
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抓住数字,想象画面。
九曲黄河万里沙
默读诗歌,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句诗中有两个数字,你发现了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
“九曲”表现了黄河弯弯曲曲的地方有很多。我仿佛看到了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
表示极多,虚指。
“万里沙”突出了黄河的沙多。我仿佛看到了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声势浩大,浩浩荡荡。
有感情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画面。
想象说话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抓住声音,想象气势。
再读诗歌,思考: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浪淘风簸自天涯
结合注释,你是如何理解“浪淘风簸”的?
雷霆万钧
震耳欲聋
大浪滔天
我仿佛听到了黄河波涛滚滚,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真是一条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黄河啊!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抓住声音,想象气势。
朗读诗歌的第一、二句,读出黄河的气势。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姿态
裹挟黄沙
奔腾而来
磅礴气势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文化常识,读出“磅礴”。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由眼前气势磅礴的黄河想到了什么呢?圈画出词语。
谁来说一说《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内容?
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儿一女。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文化常识,读出“磅礴”。
“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补充典故:
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眼前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写出了黄河之水从天而来的磅礴气势
联想到典故
读诗歌的第三、四句,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指导
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
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
语调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磅礴气势
豪迈气概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
译文: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瞬间就能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风波比这更加险恶,可人们反而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通过读这首诗,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特点?
一泻千里
浊浪排天
汹涌奔腾
惊涛骇浪
渡黄河
[清]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
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
翻说黄河是畏途。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浪淘沙》(其一)。
2.收集描写黄河的诗词,向全班展示。
课后作业
再见

诗(共23张PPT)
江南春
1课时
第六单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江南春色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南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春》
1.会写“莺”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
3.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情境听读
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正音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guō
yīng
yìng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莺”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解读诗题
江南的春天。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题中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大家好,我是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我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我为“杜紫微”“杜樊川”。我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 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 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山城,山村。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楼阁亭台。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感受江南春天的特点。
1.默读《江南春》,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江南春》,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绿”和“红”,指的是什么?
绿:绿树。
红:红花。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千里莺啼
“千里莺啼”,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
“绿映红”是怎样的景象呢?
绿树掩映着红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映红
虚指,指广阔的江南地区。
有声有色的江南春天
听觉
视觉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水村山郭
“水村山郭”是怎样的景象呢?
酒旗风
指依山傍水的村庄,描绘了江南独有的建筑特点。
“酒旗风”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迎风招展的酒旗。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独特的生活气息。
动静结合的江南春天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明朗绚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你在烟雨中,都看到了什么?
“四百八十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背景介绍:
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佛教盛行,各地纷纷兴建寺庙,烟火旺盛。
通过“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寺庙数量众多。
众多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烟雨中”江南春天的迷蒙、若隐若现。
这两句诗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江南春天?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近景
远景
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
有远有近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指导
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
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
有远有近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向往之情。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感受别样的春色
译文:
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
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感受别样的春色
译文: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不想让青苔上落下木屐的痕迹吧,诗人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
可是满园子的春色却不是一道门能够关住的,正有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江南春》。
2.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画一画你心中的江南春景。
课后作业
再见

诗(共21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
1课时
第六单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什么是题壁诗?
题壁诗通常由诗人有感而作,或有所寄托,然后题写在墙壁上。 从载体来说,这里所说的墙壁又可分为寺壁、石壁、殿壁、楼壁等。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我们学过哪些题壁诗,你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题临安邸
[宋]林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并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诗句。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情境听读
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正音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解读诗题
书湖阴先生壁
书写,题写。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湖阴先生家的屋壁。
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屋壁上的诗。
怎么读?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知人论世
王安石
(1021—1086)
大家好,我是王安石,字介甫,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我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的诗有1500余首,很有特色。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诗,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屋壁上。
书湖阴先生壁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借助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经常、常常。
青苔。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湖阴先生亲手栽种。
推开门。闼,小门。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赏析古诗,重点发现第三、四句诗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
1.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
2.自由讨论第三、四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前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哪里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清洁
幽雅
通过欣赏庭院中的景色,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湖阴先生?
院内之景
勤劳 爱整洁 有生活品位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 青来。
诗歌后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哪里的景色?想象画面,发现景色的特点。
自然幽雅
院外之景
拟人化的动态
生动可爱
极富情趣
排闼

两山相对的态势
赋予了青山动感
自然环境对居于此地的人友好亲近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院内之景
院外之景
清洁幽雅
自然幽雅
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性、情趣的赞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感受诗句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三、四句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两两相对
你还能说说类似的诗句吗?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意思相关
对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指导
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全诗都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
读后两句时,节奏可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清洁幽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自然幽雅
高雅品性
拟人
对偶
院内之景
院外之景
译文:
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
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题壁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首的理解。
题花山寺壁
[宋]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
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
花易凋零草易生。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课后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