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7 15: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试剂,需张贴的标志是
A. B.C.D.
2.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断开电源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图书馆的书籍失火时,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隔绝氧气
B.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有利于人员迅速逃生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预防煤气中毒,应注意室内通风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4.有关空气成分的作用及对环境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含量最多且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可以用来冶练生铁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5.某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经初步调查分析,该起事故是由于违规、违法生产引起的。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戴呼吸面具
C.准备好灭火器材
D.通风并严禁烟火
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7.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时再次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B.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大量焚烧生产、生活垃极,防止垃圾堆砌对环境造成污染
D.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氧分子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将煤进行粉碎后更容易燃烧 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A B.B C.C D.D
9.“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节日大量燃放鞭炮 B.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C.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D.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10.蜡烛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人们在竹子中穿线,倒入白蜡,待白蜡凝固,把竹子取走,简单的蜡烛就形成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蜡属于可燃物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检验其生成的产物之一
C.蜡烛火苗“跳动”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吹灭蜡烛的过程中是降低了蜡烛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因为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2.推理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故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3.2020年3月28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消防员动用直升机高空洒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其中______是最清洁的燃料。
14.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1)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乙醇属于化合物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汽油和乙醇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则汽油中一定含有____和____(填元素符号 )。
(4)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分别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5.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甲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中,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的原因(用符号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图丙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家里的油锅着火,最简单的灭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3)夏天汽车轮胎易爆炸的原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
(4)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最少写出三种物质)
17.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1)“天问”火星探测器通过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射,长征5号火箭使用了液氧,是利用氧气能______的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大量热能。
(2)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一些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气 氩气 氧气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①火星大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通过分解反应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
③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组成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化学家提出“镁粉在火星上可以扮演地球上煤的角色”,结合火星低层大气成分推测Mg一定还能在______气体中燃烧。
三、推断题
18.A~H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E、F、G、H是无色气体且F、G组成元素相同,其中D是黑色固体单质,E由两种元素组成,可在B中燃烧,且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B+E→G+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______端进;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当气体从m口进入时,利用C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中盛澄清石灰水时,可以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C中盛烧碱溶液时,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C中盛浓硫酸时,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④C中盛适量冷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时,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0.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1)写出对应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_______装置来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择_______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制取并收集氢气的装置组合应选择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一定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18g,原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3.新近,我国部分城市首次使用二甲醚作为公交车的燃料,有效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二甲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HbOd(二甲醚)+3O22CO2+3H2O
请通过计算回答:
(1)a=______;b=______;d=______。
(2)23 g二甲醚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C 7.C 8.D 9.A 10.C 11.C 12.B
1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H2OCO+H2 氢气2
14.(1)B
(2)物理
(3) C2H5OH + 3O22CO2 + 3H2O C H
(4) N2 CO2
15.(1)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2) 化合反应
(3)AD
16.(1)O2
(2)锅盖盖灭
(3)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4)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CO、NO2、SO2
17.(1) 支持燃烧 化学
(2) 混合物 B 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火星低层大气“组成的气体,不变浑浊的为空气
(3)二氧化碳2
18. 分解
19.(1)锥形瓶
(2) A
(3) m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n端时,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④
20.(1) 试管 酒精灯
(2) A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C
(4) BD或BE
(5)
21.(1)四;(2);(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22.(1)3:1;
(2)解:设原来甲烷的质量是x
x=8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答:原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
23.(1)2 6 1;(2)23 g二甲醚充分燃烧需要48 g氧气,生成44 g二氧化碳